寫壹篇描寫汕頭騎樓的作文(300字)
汕頭老市區——騎樓
每次回家,都回去汕頭的老街轉轉,這個習慣是在去了廣州後才形成的。從大壹開始。莫明喜歡上了滿廣州地亂逛,享受壹個相對陌生的城市帶給我的感覺沖擊。在沙面欣賞過端莊典雅的歐陸建築,在新河浦和華僑新城村領略古過古色古香的別墅,還有陳家祠,六榕塔、越王墓、越秀公園,白雲山、黃埔軍校……,後來有壹次我去西關看聞名遐邇的騎樓建築,轉悠了壹圈,驀然發覺,這裏是多麽地像我的老家,我不也是在這樣的騎樓下長大的嗎,這時,我才發覺我忽略了家鄉太多美好的東西,而卻對外面的世界癡心向往——這個好像是人的通病,身邊的東西往往不去珍惜。
汕頭的老街以騎樓建築分布,以小公園為中心,發散性地向四周延伸,導引出壹條條古樸的街道,小公園曾經是汕頭絕對的中心,每壹個汕頭人,只要壹說起小公園,都會有壹種非常親切的感覺,我和我的小夥伴也是在小公園這裏長大的,這裏的壹草壹木,我們都是非常熟悉的。徜徉於這些古樸的街道,欣賞著古典的建築,遠離塵囂,遠離鋼筋叢林,會使人心慢慢地寧靜進而愉悅。
或許很多人會對此不以為然,但是當壹個人在這裏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而後去到壹個風格迥異地城市許久,在想家的時候驀然回首的時候,這種感覺是無以言表的。古老的東西在典雅的同時,也會隨著年代的久遠而不可避免的凸現殘破,但也正是這種殘破,證明了他的古老。看著廣州上下九那些翻新後的舊樓,怎麽看怎麽沒有感覺。感覺殘破和古樸典雅是相輔相成的,這樣說起來好像有點荒謬和無奈。
落日余暉下曾經顯赫的百貨大樓很美,但也顯得疲憊不堪,與殘破的舊城區壹起慢慢沒落,成為歷史,希望可以不朽,而不是消失。安平路的夜市曾經熱鬧繁華,幾乎每個人都曾在小時候拉著爸媽的手,在晚飯過後遊蕩於這條路,而且還不時纏著買這買那,撒嬌到極致。但現在,它也顯得力不從心了,市道的不景氣,旅遊業的頹廢,以及市民的大量東遷,使得這裏正慢慢地衰落中……
逛汕頭的老街,感情是復雜的,既沈醉於那種古樸典雅的氛圍中,又不忍於看到這些建築由於年久失修和沒有采取保護措施而愈發“古樸”。騎樓是汕頭的城市特色,也是中國名居建築大家庭中壹個不可或缺的角色,理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保護,正如北京的四合院,廣州的西關騎樓建築群。
在我們不斷地使城市更加的現代化,不斷地上馬越來越多的城市形象工程的時候,我們可曾考慮到我們那些記載的歷史變遷,訴說世事滄桑的老街;現代化的潮流是不可逆轉的,拒絕進入現代化的想法是愚蠢的,但在我們已經面對或者即將面對現代化那滾滾洪流的時候,我們必須捫心自問:準備好了嗎,什麽是可以破壞的,什麽是必須留下的,我們如何在這股浪潮中體現城市的特色,而不是使其成為壹個打扮時髦的陌生人。我想起那些早年下南洋謀發展的華僑,當他們重新踏上故土的時候是“鄉音不改鬢毛衰”,希望我們的城市也是這樣。汕頭,還是懷舊點好……
美國城市規劃學家沙裏寧說過:“城市是壹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她的抱負。”似還可以說,“城市是壹部石頭的史書”。因為,城市的建築,構成了城市的個性,代表著壹定地域,壹定時期的民風民俗和審美情趣,記錄著城市的形態,更以其歷史的背景,文化的地位延續至今,並將延伸未來。
數百年前,粵東有壹個小漁村,生活著為數不多的以討海為生的漁民,他們辛苦勞作,過著儉樸而艱辛的漁家生活。漁村地處韓江、榕江及練江三江出海口,泥沙沖積成堆,沙脊向海伸延,因此取名為"沙汕頭",後來改稱"汕頭"。這就是今天的汕頭的由來。
被譽為“建築之鄉”的汕頭,自古建築業十分發達,早在明清時期,無論建築的序列格局還是裝飾工藝,都可與皇宮相媲美,故有“京華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美譽。到了1860年汕頭開埠,外來建築文化在民居建築打下了烙印,形成既有中西合璧氣質,又有當地濃厚風俗氣息的騎樓會館建築景觀。
騎樓建築廣泛分布於東南沿海地區,大多由歸國華僑投資興建,具有濃郁的僑鄉建築風格。20世紀二三十年代,汕頭的能工巧匠將傳統建築與西式建築相結合,創造出底層架空,集商業性與居住性為壹體的近代騎樓建築,其典型代表為小公園的沿街騎樓。
在騎樓設計中,根據潮汕地區夏季高溫多雨的氣候特點,汲取外廊式建築的處理手法,並采用外來的西洋材料,將門廊完全開放,毗聯串通成沿街廊道,使街道和店鋪之間形成壹個連續,有遮蔽的交通空間。
廊道上為騎樓,騎樓下壹面向街敞開,另壹面為店面櫥窗,顧客可沿騎樓選購商品。
建成於1934年12月的小公園中山紀念亭,1969年在“破四舊”的動蕩歲月中灰飛煙滅、被夷為平地。新時期開始,百廢俱興,中山紀念亭應運復建。這座外表普普通通的小亭時時牽動著汕頭的神經,甚至成為聯結海內外的“臍帶”。
南生公司舊址,就是人們常說的百貨大樓,當時粵東最大的商業場所。帶著許多人兒時的美好回憶。
百貨大樓如今滿目瘡痍,誰還記得大樓裏汕頭有史以來的第壹部電梯,還有我們第壹次見到的哈哈鏡呢?誰還記得大樓建成後生意興隆,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多元化的經營使其風靡粵東達半個世紀呢。
銹跡斑斑的豎牌匾上依然明晰可辨的字,早已刻進了歲月裏。
每壹幢騎樓都是汕頭發展史的壹個見證,講訴當年的繁華與騷動。
汕頭市小公園的感悟商業活動造就了汕頭小公園。
同樣,由於商業網點的變遷,如今的小公園已消褪了昔時的氣派榮華。
但每個知道汕頭這座百年滄桑歷史的人們,對這壹處令人再熟悉不過的老地方,留存著美好的記憶。
因為她和生息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壹同經歷了風雨歲月、離合悲歡,汕頭人無法忘記她。
尤其是年事較長的汕頭人,面對這小小亭臺,都常常禁不住感慨低徊。
汕頭中山公園作文展開全部 汕頭市中山公園是全國五大名園中唯壹有護城河的公園,位於汕頭市月眉河畔。
它既有不凡的歷史,又有迷人的風光。
自然風光與歷史文化融合在壹起,給人感覺既清新又古典的感覺。
今年,中山公園進行了壹番改造,舊貌換新顏。
如今,中山公園不僅突出了原有的風貌,還增添了壹股新時代的氣息。
暑假的壹天,我和媽媽來到中山公園。
走到大門前,擡起頭,映入眼簾的是中山公園的三絕之壹——雄偉壯麗、古香古色的紅色牌樓。
牌樓由六根鮮紅的大方柱支撐,底座是方塊的花崗石,看上去雄偉壯麗,頗有氣勢。
牌樓上鑲著譚延凱先生寫的四個端莊的大字“中山公園”,牌樓背面也鑲著四個舒展的大字“天下為公”,落款是孫中山先生。
在這幾個大字的襯托下,牌樓顯得莊嚴而大方。
高大莊重的牌樓與翠 *** 流的樹木相稱,構成了壹道壯觀美麗的風景線。
慢慢地走在綠樹成蔭的小道上,不知不覺來到了怪石嶙峋的假山前。
假山***三層,內有七個小亭,分別是弈亭、梅亭、敘方亭、得月亭、月眉亭、七賢亭和摘星亭。
走進假山,路徑蜿蜒盤旋,迂回曲折,壁洞相通,若隱若現。
在假山中漫步,別有壹番情趣。
走上假山頂,往下望,崎嶇的假山石頭,蔥郁的綠竹點綴在其中,湖面吹來的習習涼風,讓我感到無比的愜意。
遊覽了“兩絕”,站在假山前寬闊的林蔭道上,竟辨不出方向來。
向路旁樹下石椅上正在看報的壹位爺爺打聽另外壹絕——九曲橋的位置,老人家收起報紙,熱情地為我們帶路。
壹路上跟老人家攀談開來,才知道老人家退休十二年來,幾乎每天都到公園來鍛煉、看報、釣魚、會友、下棋、聽潮曲……中山公園免費向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開放,而它也真正成了汕頭老人們休閑娛樂的樂園。
走著走著,九曲橋到了,整修後的九曲橋煥然壹新。
九個直角曲成的橋體點綴在湖上。
其間有三座四面通風的亭子,與周邊的湖光秀色融為壹體。
乍壹看,還以為是江南某處著名園林呢!漫步走到亭中,向外壹望,只見波光粼粼、清澈見底的玉鑒湖中,群魚嬉戲,活蹦亂跳,充滿了生氣。
湖邊綠樹繁花環繞,讓感到格外賞心悅目。
更妙的是,當我們漫步其中,步移景換,壹幅幅流動的畫卷在眼前不斷變幻著,令人應接不暇,真是如在畫中遊啊! 我看到了別的小孩子在玩劃艇,我便忍不住要求媽媽去劃艇。
在遊艇中,更感到了壹種自然和諧的美:漫山遍野高大蒼翠的樹,充滿朝氣的綠色小草,各種各樣五彩繽紛鮮艷的野花,星羅棋布地點綴在湖邊,它們是那樣的美妙,那樣的恰到好處。
天公不做美,突然下起了小雨,但我覺得在蒙蒙細雨中的中山公園別有壹番風味。
綠寶石般的的湖面上,層層漣漪,冒起了個個小泡泡,此消彼長,真是神奇可愛!在雨中,看著公園裏的山山水水,充滿了詩情畫意。
遊覽了半天,其實還只是大致地感受了中山公園的魅力。
那精美的走廊亭臺、景墻雕塑,那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那親切的潮汕風味,還要以後再來細細品鑒。
從中山公園中依依不舍地走出來,我不禁深深地回眸,這座有八十年歷史家鄉的公園,讓我感到既自然又美麗!
汕頭中山公園作文中山公園 在壹個風和日麗的早晨,媽媽帶我到中山公園遊覽。
中山公園的景色真美啊! 走進正門,壹擡頭就看見壹塊紅底鑲金的牌匾,上面寫著四個大字“天下為公”。
再往前走去,就看見壹尊高大的塑像——孫中山先生。
聽媽媽說,他是壹位偉大的革命者,先生光輝的壹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順著林陰小道 ,我們來到玉鑒湖邊,只見湖水清澈見底,湖裏的魚兒活潑亂跳,惹人駐足觀賞。
湖底的水草婀娜多姿,像舞蹈家在翩翩起舞。
壹陣微風吹來,鏡子似的湖面上便泛起壹條條波紋。
九曲橋像壹條巨大的蛇臥在湖面。
“多美的湖啊!”我不由贊嘆道。
湖中有壹個幽靜的小島,島上長滿了花草樹木,蔥蔥籠籠,花繁葉茂。
在茂密的葉子中,透出壹朵朵五顏六色的小花,在陽光下顯得那麽鮮艷,那麽美麗。
我漫步在湖邊,來到公園右邊的假山。
登上假山,便見假山上的石頭形狀怪異,有的像壹位白發蒼蒼,拄著拐杖的老爺爺;有的像壹位垂釣的老漁翁等。
假山上簇擁著兩座古色古香的涼亭,曲徑纏繞,顯得十分優雅。
走進涼亭,坐在涼亭的石凳上欣賞公園的景色,我情不自禁地贊嘆:“汕頭人民真能幹,能依形設景,依形造景,建成這個風景優美,供人悠閑、遊覽的公園。
” 中山公園的美景處處有,說也說不盡,希望妳有機會去細細遊賞
汕頭中山公園的作文展開全部汕頭老市區——騎樓 每次回家,都回去汕頭的老街轉轉,這個習慣是在去了廣州後才形成的。
從大壹開始。
莫明喜歡上了滿廣州地亂逛,享受壹個相對陌生的城市帶給我的感覺沖擊。
在沙面欣賞過端莊典雅的歐陸建築,在新河浦和華僑新城村領略古過古色古香的別墅,還有陳家祠,六榕塔、越王墓、越秀公園,白雲山、黃埔軍校……,後來有壹次我去西關看聞名遐邇的騎樓建築,轉悠了壹圈,驀然發覺,這裏是多麽地像我的老家,我不也是在這樣的騎樓下長大的嗎,這時,我才發覺我忽略了家鄉太多美好的東西,而卻對外面的世界癡心向往——這個好像是人的通病,身邊的東西往往不去珍惜。
汕頭的老街以騎樓建築分布,以小公園為中心,發散性地向四周延伸,導引出壹條條古樸的街道,小公園曾經是汕頭絕對的中心,每壹個汕頭人,只要壹說起小公園,都會有壹種非常親切的感覺,我和我的小夥伴也是在小公園這裏長大的,這裏的壹草壹木,我們都是非常熟悉的。
徜徉於這些古樸的街道,欣賞著古典的建築,遠離塵囂,遠離鋼筋叢林,會使人心慢慢地寧靜進而愉悅。
或許很多人會對此不以為然,但是當壹個人在這裏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而後去到壹個風格迥異地城市許久,在想家的時候驀然回首的時候,這種感覺是無以言表的。
古老的東西在典雅的同時,也會隨著年代的久遠而不可避免的凸現殘破,但也正是這種殘破,證明了他的古老。
看著廣州上下九那些翻新後的舊樓,怎麽看怎麽沒有感覺。
感覺殘破和古樸典雅是相輔相成的,這樣說起來好像有點荒謬和無奈。
落日余暉下曾經顯赫的百貨大樓很美,但也顯得疲憊不堪,與殘破的舊城區壹起慢慢沒落,成為歷史,希望可以不朽,而不是消失。
安平路的夜市曾經熱鬧繁華,幾乎每個人都曾在小時候拉著爸媽的手,在晚飯過後遊蕩於這條路,而且還不時纏著買這買那,撒嬌到極致。
但現在,它也顯得力不從心了,市道的不景氣,旅遊業的頹廢,以及市民的大量東遷,使得這裏正慢慢地衰落中…… 逛汕頭的老街,感情是復雜的,既沈醉於那種古樸典雅的氛圍中,又不忍於看到這些建築由於年久失修和沒有采取保護措施而愈發“古樸”。
騎樓是汕頭的城市特色,也是中國名居建築大家庭中壹個不可或缺的角色,理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保護,正如北京的四合院,廣州的西關騎樓建築群。
在我們不斷地使城市更加的現代化,不斷地上馬越來越多的城市形象工程的時候,我們可曾考慮到我們那些記載的歷史變遷,訴說世事滄桑的老街;現代化的潮流是不可逆轉的,拒絕進入現代化的想法是愚蠢的,但在我們已經面對或者即將面對現代化那滾滾洪流的時候,我們必須捫心自問:準備好了嗎,什麽是可以破壞的,什麽是必須留下的,我們如何在這股浪潮中體現城市的特色,而不是使其成為壹個打扮時髦的陌生人。
我想起那些早年下南洋謀發展的華僑,當他們重新踏上故土的時候是“鄉音不改鬢毛衰”,希望我們的城市也是這樣。
汕頭,還是懷舊點好…… 美國城市規劃學家沙裏寧說過:“城市是壹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她的抱負。
”似還可以說,“城市是壹部石頭的史書”。
因為,城市的建築,構成了城市的個性,代表著壹定地域,壹定時期的民風民俗和審美情趣,記錄著城市的形態,更以其歷史的背景,文化的地位延續至今,並將延伸未來。
數百年前,粵東有壹個小漁村,生活著為數不多的以討海為生的漁民,他們辛苦勞作,過著儉樸而艱辛的漁家生活。
漁村地處韓江、榕江及練江三江出海口,泥沙沖積成堆,沙脊向海伸延,因此取名為"沙汕頭",後來改稱"汕頭"。
這就是今天的汕頭的由來。
被譽為“建築之鄉”的汕頭,自古建築業十分發達,早在明清時期,無論建築的序列格局還是裝飾工藝,都可與皇宮相媲美,故有“京華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美譽。
到了1860年汕頭開埠,外來建築文化在民居建築打下了烙印,形成既有中西合璧氣質,又有當地濃厚風俗氣息的騎樓會館建築景觀。
騎樓建築廣泛分布於東南沿海地區,大多由歸國華僑投資興建,具有濃郁的僑鄉建築風格。
20世紀二三十年代,汕頭的能工巧匠將傳統建築與西式建築相結合,創造出底層架空,集商業性與居住性為壹體的近代騎樓建築,其典型代表為小公園的沿街騎樓。
在騎樓設計中,根據潮汕地區夏季高溫多雨的氣候特點,汲取外廊式建築的處理手法,並采用外來的西洋材料,將門廊完全開放,毗聯串通成沿街廊道,使街道和店鋪之間形成壹個連續,有遮蔽的交通空間。
廊道上為騎樓,騎樓下壹面向街敞開,另壹面為店面櫥窗,顧客可沿騎樓選購商品。
建成於1934年12月的小公園中山紀念亭,1969年在“破四舊”的動蕩歲月中灰飛煙滅、被夷為平地。
新時期開始,百廢俱興,中山紀念亭應運復建。
這座外表普普通通的小亭時時牽動著汕頭的神經,甚至成為聯結海內外的“臍帶”。
南生公司舊址,就是人們常說的百貨大樓,當時粵東最大的商業場所。
帶著許多人兒時的美好回憶。
百貨大樓如今滿目瘡痍,誰還記得大樓裏汕頭有史以來的第壹部電梯,還有我們第壹次見到的哈哈鏡呢?誰還記得大樓建成後生意興隆...
汕頭市小公園的介紹汕頭小公園,汕頭老市區的商業中心和文化中心,是汕頭老城的核心地標和文化標誌。
狹義的小公園,指位於小公園片區核心的中山紀念亭。
廣義的小公園,涵蓋中山紀念亭周邊的街區,包括安平路、升平路、國平路等等,統稱小公園歷史文化區。
小公園片區的騎樓和街路,基本仿造巴黎街區樣式,呈扇形放射狀分布;加上兩側的舊街坊“四永壹升平”,東部的舊“鹽埕頭”、北面的紅亭、南面的“汕頭港”,形成了具有20世紀30年代建築特色的繁華商業區、居民區。
片區內的百貨大樓高7層,前身是1932年華僑集團集資創辦的“南生公司”,為解放前汕頭第二高樓,是老汕頭的標誌性建築及小公園的象征之壹。
寫汕頭中山公園春天的作文四百字題才新穎篇壹:中山公園老河口有壹個美麗的地方--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的大門朝北開著,門上刻著“中山公園”四個大字,門口有四對石獅子,異常威武,好像是在迎接遊客們。
壹進大門,向前走,前面有壹個大大的廣場,廣場中間矗立了壹個孫中山石像。
孫中山石像的後面有壹個古建築,裏面掛著書法家的作品,如果妳走累了可以進去歇壹歇,也可以觀賞那些書法家的作品。
出了門向東南走,妳會看到壹個瀑布,瀑布由前方巖石洞穴中噴湧而出。
瀑布的飛沫就像飛散的珍珠噴灑著霧氣,在日光照射下,光彩鮮明,晃人眼目,讓人不敢正視。
在瀑布的西北方可以看見壹座假山,假山上有壹棵高大的千年老樹、木瓜樹、也有豆瓣黃楊等等,它們的形狀各種各樣,有的像壹個人,也有的像木瓜……,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更漂亮了,假山的下面有壹個人工湖,湖面非常清澈,像壹面大鏡子,湖裏也有許多小金魚。
湖的中心有壹個亭子,人們可以坐在亭子裏觀賞金魚。
中山公園真漂亮,我喜歡中山公園。
有沒有汕頭中山公園的優秀作文(300字以上)中山公園在壹個風和日麗的早晨,媽媽帶我到中山公園遊覽。
中山公園的景色真美啊!走進正門,壹擡頭就看見壹塊紅底鑲金的牌匾,上面寫著四個大字“天下為公”。
再往前走去,就看見壹尊高大的塑像——孫中山先生。
聽媽媽說,他是壹位偉大的革命者,先生光輝的壹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順著林陰小道 ,我們來到玉鑒湖邊,只見湖水清澈見底,湖裏的魚兒活潑亂跳,惹人駐足觀賞。
湖底的水草婀娜多姿,像舞蹈家在翩翩起舞。
壹陣微風吹來,鏡子似的湖面上便泛起壹條條波紋。
九曲橋像壹條巨大的蛇臥在湖面。
“多美的湖啊!”我不由贊嘆道。
湖中有壹個幽靜的小島,島上長滿了花草樹木,蔥蔥籠籠,花繁葉茂。
在茂密的葉子中,透出壹朵朵五顏六色的小花,在陽光下顯得那麽鮮艷,那麽美麗。
我漫步在湖邊,來到公園右邊的假山。
登上假山,便見假山上的石頭形狀怪異,有的像壹位白發蒼蒼,拄著拐杖的老爺爺;有的像壹位垂釣的老漁翁等。
假山上簇擁著兩座古色古香的涼亭,曲徑纏繞,顯得十分優雅。
走進涼亭,坐在涼亭的石凳上欣賞公園的景色,我情不自禁地贊嘆:“汕頭人民真能幹,能依形設景,依形造景,建成這個風景優美,供人悠閑、遊覽的公園。
”中山公園的美景處處有,說也說不盡,希望妳有機會去細細遊賞...
描寫汕頭市西堤公園有關作文或資料作為十大公園建設工程之壹的汕頭西堤公園近日已開放,打造“僑批文化之旅”讓市民和遊人感受先被奮鬥的艱辛。
汕頭西堤公園位於西堤路西側海濱,鎮邦路尾,礐石大橋下,是老城西片區唯壹的公園。
腳下的“地圖廣場”,百載商埠壹幅幅僑批曾寄托著對遠方親人的思念。
西堤公園西堤公園位於我市老城區鎮邦路尾,公園地塊見證了汕頭從漁村、碼頭到港口、商埠的時代變遷,承載了汕頭幾百年的歷史風雲,是百載商埠繁榮的發祥地。
重建工程壹期已竣工。
公園南面臨海處設立的“僑批”記憶廣場,地面由老城區舊地圖元素進行鋪裝,歷史街區、街名和歷史上眾多僑批局的位置等躍然圖上,瞬間把人們的記憶拉回到老市區商賈雲集的時代。
廣場北面建造了直徑約30米的下沈空間,由下沈廣場及周邊環形草坪形成戶外表演空間,空曠而敞亮。
預計2016年內正式開放。
展開全部我走到公園的大門口,看到氣魄雄偉的樓牌,上面寫著“中山公園”,進門後我走下長長地臺階,來到了寬闊的廣場,看到有很多人在玩,有人放風箏、跳舞、練太極……我又來到了湖邊,有很多人在那裏劃船。
那裏有兩種形狀的船,壹種是動物形狀的:老鼠船、烏龜船、天鵝船、熊貓船……第二種是海軍形狀的船:軍艦、潛艇、油輪、特別是那個軍艦船最好玩,他是打水怪的。
有很多小魚在湖裏遊來遊去,那裏面有金魚、紅鯉魚、烏龜……我帶了面包,看著魚兒時而露出水面吐著泡泡,好像對我說:“小朋友快給我吃點東西吧,我好餓啊!”於是我把面包撕成小塊向它們餵去,它們爭先恐後的搶來搶去。
我又來到了山坡上的樹林裏,看到那裏面有很多芒果樹、荔枝樹、龍眼樹、香蕉樹……它們都掛滿了各種顏色的果實,看著那誘人的果實,聞著撲鼻的香氣,我多想上去咬壹口。
...
轉載請註明出處作文大全網 ? 寫壹篇描寫汕頭騎樓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