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包了40公頃地想要養大鵝,需要養什麽草?
壹、概述 鵝全身是寶,綜合綜合利用價值很高,飼養簡單,投入產出比高,飼養風險小和經濟效益優於養雞、鴨,壹個致富的好門路。養鵝是以草換肉,鵝吃百草,能利用大量青綠飼料和壹些粗飼料。這是由鵝生理特點決定的,鵝的肌胃壓力比鴨大半倍比雞大1倍,依靠這種強力運動和其中砂石研磨,鵝的盲腸中含有較多的微生物,能使纖維素發酵分解成低級脂肪酸,能使纖維素易於溶解和吸收。鵝對青草中粗蛋白質的吸收率達76%。養鵝飼料來源廣、價格便、成本低。鵝適應性好、抗病力強,對舍環境條件要求不高,不需要太好的房舍,除雛鵝舍外,冬季舍內溫度只要保持0℃以上就可以。鵝的疾病很少,對養禽威脅較大的傳染性疾病,按自然感染性病率種類,鵝比雞少1/3。鵝生產周期短、見效快。壹般從初生到宰殺上市為壹個生產周期,在草食畜禽中,壹般牛是18個月,肉羊是5-6個月,肉兔是3-3.5個月,鵝生產周期最短為2-3個月,我國目前大部分鵝種肉鵝生產周期為70-80天。鵝合群性好、便於管理。鵝性情溫順,不亂跑亂跳,便於放牧和庭院管理,不壹定占用壯勞力,老、弱、婦均可飼養。
二、鵝的品種
品種是決定效益的內因,好種出好苗,好苗結好果,好果才有好效益。養鵝品種問題,可以說我國鵝資源豐富,僅列入全國家禽品種誌上的就有12個,還有壹些品變種。如廣東省習慣飼養當地灰鵝獅頭鵝、烏宗鵝、馬崗鵝等肉質好。安徽喜歡養雁鵝、皖西白鵝,雖然產蛋少30-40個,但種鵝分3-4個產蛋期,可四季產蛋孵化生產肉鵝。江蘇省習慣飼養太湖鵝,產蛋較多(60個以上),喜歡仔鵝2㎏左右上市,肉質較嫩。東北喜歡養豁眼鵝、籽鵝,年產蛋均在100個以上。浙江省飼養浙東白鵝,優點開產日齡早約150天,可四季產蛋孵化生產肉鵝,60日齡體重可達3.5㎏。湖南飼養漵浦鵝,雖然年產蛋量較少30個左右,但出肉率高半凈膛為87.3%-88.6%,60日齡體重3㎏以上,肥肝性能較好可達600克。四川省喜歡養四川白鵝,產蛋、產肉、產毛性能均衡,是壹般規模養殖的首選品種,年產蛋60-80個。新疆由於氣候條件差,他們養伊犁鵝,粗放飼養,大多白天飛走自己覓食,晚上回來補料,是我國鵝種中唯壹由灰雁進化來的鵝種,此鵝如改變飼養環境條件,生產性能潛力較大,粗放飼養年產蛋10-20個。養什麽品種,要看生產目的和經濟效益結合當地自然條件來選擇鵝種。如以生產肥肝及肥肝醬為主,則應飼養獅頭鵝、漵浦鵝和法國的朗德鵝或其雜交種,如專門生產鵝肥肝出口,應以飼養朗德鵝為主。如以生產鵝肉為主,則應用雜交鵝,
三、鵝舍場地的選擇
1、有充足的水源;
2、有飼料生產基地,以便種植綠色飼料。優質的牧草可以供鵝60%~80%的日糧營養。
3、環境清靜,空氣清鮮,有樹木遮蔭;
4、遠離村鎮,利於衛生防疫;
5、鵝舍應建在地勢高燥、平坦或緩坡地帶,南向或東南向,土質以透水性好的沙嚷為宜,這樣陽光照好並利於排水,同時利於防熱、防潮與防寒。既可搭建簡易棚舍,周圍用竹籬笆或粗網圍護飼養,也可利用溝、河等流動水源將棚舍建在溝、河邊圍養。采用轉木結構的鵝舍要特別註意夏季通風散熱問題,前後墻需要設置上下兩排地窗,下排窗戶的下緣以距地30厘米為宜。
四、鵝舍修建
1、育雛舍。要求舍內保溫良好,空氣流通,幹燥而無賊風,窗的采光面積與地面積為1:10~15。育雛舍以每平方米育20日齡以下的雛鵝5~15只為宜。
2、育肥舍。舍內設棚架,分單列式和雙列式兩種,分小欄,每欄約10~12平方米,可容納中等體型的中成鵝60~80只。
五、鵝的飼料
1、飼料分類:
能量飼料:谷實類包括玉米、稻谷、大麥、小麥及麥秕,糠麩類包括米糠,麩皮、玉米糠等,塊根、塊莖和瓜類如馬鈴薯、南瓜、胡羅蔔、紅薯等。蛋白質飼料:蛋白質飼料是指粗蛋白質的含量在20%的飼料,可分為植物性蛋白質飼料和動物性蛋白質飼料,植物性蛋白質飼料包括豆類,豆餅類和油餅等,動物性蛋白質飼料包括魚、蝦、骨肉粉和羽毛粉等。礦物質飼料:包括骨粉、貝殼粉、蛋殼粉、石灰石(不含氟)、食鹽等。維生素飼料:青飼料包括幼嫩的青草、水草、白菜、青菜、苦蕒菜、包菜,以及無毒的野菜,藻草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主要有蝦藻(柳葉藻)、金魚藻、水青草、稗草、此外還有水浮蓮、水葫蘆以及人工栽培的牧草等,葉粉類如紅薯葉、松針葉等。其它飼料:刺激性飼料如蔥、姜、蒜、辣椒等,有增進血液循環,改善消化,增進食欲以及驅蟲殺菌等作用,添加劑包括多種不同用途的飼料添加劑,如維生素添加劑、礦物質添加劑、氨基酸添加劑、抗生素添加劑。
2、飼料的加工調制:
除了放牧時讓鵝覓食外,其余飼料都應根據實際情況粉碎、切碎、浸泡及蒸煮等加過調制,粉碎不宜過碎,太碎的飼料鵝不易采食和吞咽,壹般粉碎成小碎粒即可。切碎後的青綠飼料不易堆積久放,以免腐敗變質,鵝食後容易生病或中毒,較堅硬的谷粒,如玉米、小麥等,經浸泡後可增大體積,增加柔軟度,鵝易於喜食也易於消化,但不是浸泡過久,好發酵變質,降低適口性。蒸煮後可提高適口性和消化率,但在蒸煮過程中也會破壞壹些營養成分。
3、鵝的飼糧配合:
壹般0-6周齡餵全價顆料配合飼料,但要加餵青綠飼料,與配合飼料比例最少應1:1。生長鵝進行放牧飼養適當補餵配合飼料。目前大部分農村養鵝不餵全價配合飼料,初生後即餵碎玉米加蛋黃,3日齡後用各種青嫩草、菜葉(切細算)加碎玉米。生長鵝階段(25日齡後),如無放牧條件可飼畏青貯玉米,每只鵝每天可餵6-8兩(飼養群體小的可采集山野菜餵)和1兩左右玉米面。65-70日齡開始短期育肥,青綠飼料隨便吃,每天每只鵝補餵全價肥合飼料約3兩。參考配方:玉米面55%(或有15%稻谷),麥麩19%,米糠10%,菜仔餅11%,魚粉3.7,骨粉1%,食鹽0.3%。有的地區育肥鵝就餵稻谷(帶殼)。所以養鵝要盡量利用青綠飼料,不加任何影響肉質的添加成份。成本既低,生產的肉等產品又屬綠色食品。
4、牧草種植需註意的幾個問題:
⑴、克服對牧草種植認識的誤區。壹些人認為無論什麽地方都能種草,種草不需要什麽技術,種草就是為了放牧,撒上種子就是種上了草,牧草可以完全替精飼料,缺乏對牧草品種、特性、品質、產量、營養成分、適口性等諸多因素的全面了解。我們所說的種草是指種植經人工培養的優質牧草,而且要提高認識,學習和掌握種草技術和科學的養鵝方法,才能保證種草養鵝的經濟效益。
⑵、因地制宜,科學選種。對適合養鵝的優質牧草而言,不同的品種對土壤有不同的要求,種植牧草時,應根據土壤結構和水肥條件,選擇合適的草種。在選擇牧草品種方面,有些人存在著對多年生牧草的產量期望過大,為圖省事想種壹次多年見效,但多年生的牧草都存著當年產量低,不能解決當務之急和不同的地區的越冬過夏問題。所以說初次種植牧草應選生長周期短,再生能力快,既優質高產又當年見效的品種。
⑶、配套輪作,合理混播。種草養鵝的實踐證明,因地制宜的選擇適應性強、營養豐富、品質優良的牧草品種,實行配套輪作,可以延長青飼料的供給周期。根據不同牧草品種的營養特點,對幾種品種進行合理混播,不但能起到多樣搭配,營養互補的作用,而且還能大大降低養殖成本,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在實際操作中,根據當地的氣候和土壤生態條件,選擇適應性良好的牧草品種混播,同時要考慮到牧草的利用年限和相容性,特別應做到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混播和組合的合理性,來達到優質高產的效果。
⑷、科學種植和利用。牧草有壹整套科學的種植栽培技術,在種植過程中要嚴格執行。在利用方面,壹般來說,15日齡內雛鵝宜利用葉類蔬菜或30厘米左右的幼嫩牧草,15~30日齡的鵝宜用50厘米左右的牧草,1月齡後的鵝可利用70厘米左右的牧草,因此牧草的割餵應根據鵝的大小及對粗纖維的利用能力來決定。
⑸、應選擇荒地、林果園地建造人工草場,種植具有耐瘠薄、耐踐踏、耐幹旱且青嫩柔軟、多汁、適口性好、營養豐富的紫花苜蓿、白三葉、紅三葉、墨西哥玉米、多年黑麥草、菊苣、魯梅克斯等植物。為了滿足常年養種鵝的需要,應該采用壹年生牧草輪作模式來種植,例如,當年4月上旬播種墨西哥玉米,10月中旬結束後播種冬麥70黑麥草、多花黑麥草,生長到下壹年5月中旬結束,如此循環往復輪作。
六、鵝的飼養管理
養鵝日常管理首先應註意日常管理要有規律,建立鵝的條件反射、減少各種應激反映。包括餵食、清掃圈舍、關、放鵝、下水洗浴、刷洗飲食用具、衛生消毒、光照及揀蛋等等操作時間順序,要規律化、制度化,程序壹旦定下來不可隨意改動,但可隨季節晝夜長短變化逐漸調整。註意保證各日齡鵝的適宜溫度、密度。平時堅持“跟鵝養”,註意鵝的日糧搭配,觀察鵝群狀態,嚴格按大小、強弱分群,並人工配制飼料以補青料不足。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分析原因,采取對策。
1、雛鵝的培育。只對出殼後30日齡的小鵝的飼養,這是養好鵝,達到高產的關鍵階段。應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⑴、“潮口”與開食:雛鵝第壹次飲水稱為“潮口”,可促其食欲或使胎糞排除,壹般是先“潮口”後開食,當雛鵝毛幹爽並行走自如有啄食手指和墊料時便可開始“潮口”。(壹般在出殼後24 小時進行 )可用飲水器邊盛水邊將雛鵝頭壓下,調教幾次後其就會自由飲水,外界氣溫升高時,可放小鵝到飲水器“潮口”,每次兩到三分鐘。當小鵝可自由行走,有啄食現象時既可開食,開食時應餵切碎的青精混合料,餵料時應撒在幹凈的塑料布和竹席上,讓雛鵝自由啄食,等小鵝吃飽後及時將小鵝捉住或趕入鵝舍內,讓其休息。壹周內的雛鵝白天餵料不少於7次,夜間補餵兩次,少餵勤添。隨著日齡的增長胃料的次數可逐步減少。在大群飼養時,對體質弱、發育緩慢的個體要及時分群餵養,多給壹些青料好草,細心護理,等生長趕上後在合群飼餵。
⑵、飼料與餵養:雛鵝的飼料主要是精料和青料,精料和青料的配比是1:(2~3),並且要保證清潔、充足的飲用水,雛鵝多次飲水可促進生長。10日齡內的雛鵝每天餵9~10次,夜間補餵2~3次,以後每日餵4~6次。
⑶、放牧與遊水:雛鵝在出殼後7~15天,晴天時可作段時放牧,讓雛鵝遊水1~2次,每次15~30分鐘。以後時間逐漸延長,以促進鵝腳蹼發育,有利於雛鵝的生長發育。
⑷、防啄毛與驅蟲:由於餵水不當使雛鵝毛濕或不按時餵料,會發生3~15日齡的雛鵝有啄毛的現象,不利於其生長發育。預防方法是:避免雛鵝身毛潮濕;按時餵飼料,同時多餵青嫩飼料和礦物質飼料。雛鵝七日齡後每隔3~4天用煤油或花生油滴耳,可以驅蟲、殺蟲,夏季尤為重要。
⑸、夜間照明:在培育小鵝時,室內燈要通宵照明以防鼠害,並有利於小鵝夜間采食。光照要求是每40平方米鵝舍用壹盞40W照明,距地面高度約1.5米處。30天後可逐步減少照明時間,直到停止照明。晚間應保持鵝群安靜。
⑹、分群與保溫:為提高成活率,應分群飼養,每群以20~30為宜,大群飼養每群以50~100只。剛出殼的小鵝既怕冷又怕熱,所以1~2周內保溫要好,出殼7天內溫度要保持在30~32攝氏度,以後每天降低0.5~1攝氏度,直至常溫。即舍內溫度保持在15~25攝氏度。
2、中鵝的飼養管理
中鵝也稱仔鵝或稱青年鵝,指4周齡以上到種鵝或轉為育肥的鵝。中鵝采用以放牧為主,補料為輔的飼養方式。要選擇良好的牧地,白天以趕牧方式整天放牧,視牧草質量,采食情況和增重速度而補料,壹般以糠麩,谷物為主,日糧中還要註意補充1%~1.5%的骨粉、0.3%~0.4%的食鹽,以促進骨骼正常生長,防止軟腳病和發育不良。青料的補餵按牧地采食情況而定,補料的次數按鵝的日齡、增重快慢、牧草質量和鵝的采食量靈活掌握,30~50天齡每天餵5~6次,51~80日齡每天4~5次。圈養中鵝日糧中加餵30~50%的青綠飼料,註意供足清潔飲水和礦物質及維生素添加劑。晴暖天氣可全天放牧,中午前在牧地補糧,傍晚回舍內後補糧。放牧時切記勿讓鵝群暴曬雨淋,炎熱天氣放牧易早出晚歸,中午讓鵝群在樹蔭下休息,收牧進舍前讓鵝進水,在舍外休息並補料,在炎熱夏天的晚上可以在舍外露宿。
七、育肥方法
1、放牧肥育法。放牧肥育法是最經濟的壹種育肥方法,在農村采用較為廣泛。主要利用收割後茬地殘留的殘稻株落谷進行肥育。放牧肥育必須充分掌握當地農作物的收獲季節,預先育雛,制訂好放牧育肥的計劃。茬地放牧結束,必須用大量精料才能保持肥度,否則鵝群就會掉膘。
2、舍飼肥育法。舍飼肥育法比較適合於專業戶進行短期肥育。在光線暗淡的肥育舍內進行,限制鵝的運動,餵給含有豐富碳水化合物的谷實或塊根飼料,每天餵3~4次,使體內脂肪迅速沈積,同時供給充足的飲水,增進食欲,幫助消化,經過半個月左右即可宰殺。
3、填飼肥育法。填鵝方法和填鴨差不多,此法能縮短肥育期,肥育效果好,但比較麻煩。將粉料(最好是玉米粉)拌濕制成條狀食團,然後稍蒸壹下,使之產生壹定的硬度,用強制的方法將食團塞入鵝的食道,每天填3~4次,填後放在安靜的舍內休息,約經10天填飼,體內脂肪增多,肉嫩味美。
八、疾病預防
從大量實踐中發現,造成鵝群病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小鵝瘟、鵝副粘病毒病、雛鵝感冒、雛鵝脫水、雛鵝水中毒、雛鵝有害氣體中毒、飼料中毒、低溫環境中造成的擠壓、寄生蟲病、熱射病、日射病等。因此,應該徹底糾正那種認為鵝的抗並力強,粗放飼養管理也不會鬧病錯誤的觀念。在養鵝生產中還要註意衛生防疫,首先要消滅傳染病,其次是控制和減少普通病和寄生蟲病發生,降低發病率、減少死亡。疾病防治應從生產各個環節采取綜合防治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飼料營養要合理,青綠飼料要滿足,增強鵝體抵抗力,管理要精心如育雛1-3日齡要有專人看護。
2、做好衛生防疫工作,嚴格衛生防疫制度。門前設消毒池和消毒箱,來往人員要消毒(1%火堿水、生石灰等),飲、食用具每天要定時清洗,至少每周消毒1次。圈舍至少每月消毒1次,每日定時清掃。消毒藥品很多,如百毒殺、過氧乙酸、恩諾沙星、環丙沙星等。不準將來路不明的鵝帶入本場,本場售出的鵝壹經離場,不準再回本場。平時飼養人員要認真觀察鵝群,做到有病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治療。糞便、墊草、汙物放於偏僻地方發酵處理。屍體要埋掉。
3、做好預防接種。對養鵝威脅較大的傳染病“小鵝瘟”,應在種鵝開產前1個月,給種鵝肌肉或皮下註射種鵝用“小鵝瘟”疫苗(按1:100稀釋)每只鵝1毫升,15天後產生免疫力。如果種鵝未打過預防針,則應在小鵝出雛後18小時內皮下或滴鼻0.1毫升雛鵝用“小鵝瘟”疫苗5天後產生免疫力。預防流行性感冒,可將土黴素碾成粉,按萬分之二的比例拌入飼料飼餵。治療可用青黴素按每公斤體重2萬單位肌肉註射。此外,用蒜泥加糖水灌服也可預防和治療。預防"搖頭瘟"(巴氏桿菌病),有飲水免疫和註射免疫兩種。飲水免疫:1010禽霍亂活菌苗是專供水禽口服免疫的。在免疫前後3天,均不能使用治療禽霍亂的藥物。待免疫的鵝必須在服苗前停濕料4~6小時。第1次服苗後4~5天,在服苗1次,壹般在第二次服苗後3天便能產生免疫力,免疫期可達8個月。註射免疫:每瓶CV系禽霍亂弱毒凍幹苗,用氫氧化鋁稀釋劑100毫克溶解稀釋,每只成鵝在皮下註射0、5毫升,間隔2周再進行第2次免疫接種,弱毒苗只能在非疫區作預防註射,壹般註射7天後開始產生抗體,免疫期約3個月。如果滅活菌苗,每只成年鵝2毫升,在胸部肌肉註射,註射後3~5天即有免疫力,免疫期3個月。壹般來說,註射疫苗後,鵝均有反應,有壹定影響。治療方法是:先用大劑量的抗生素肌肉註射1~2次,同時在飼料中投飼磺胺藥,繼續治療3~5天。必要時,磺胺藥的首次量可加倍。治療用藥必須持續壹個療程,即停止發病死亡後不能立即停藥。
4、藥物預防治療。雛鵝1~3日齡或梅雨季節易發生腸道疾病的中鵝,可在飼料中加入萬分之三痢特靈治療量、萬分之五或千分之三土黴素等藥物,預防腸道疾病。平時可不定期的用環丙沙星或恩諾沙星飲水預防或治療腸道疾病(按使用說明稀釋)。發生小鵝瘟疫情後,對雛鵝用抗小鵝瘟血清進行緊急防治,每只雛鵝皮下註射抗小鵝瘟血清0.5毫升,保護率可達98%,對發病雛鵝每只註射1毫升,15日齡以上每只註射2毫升,隔日重復註射1次,治愈率為70%~85%。中鵝育肥前或生產鵝肥肝填飼前要驅蟲,驅絳蟲,藥物有:吡喹酮,按每千克體重5~10毫克,壹次投服。硫雙二氯酚,按每千克體重150~200毫克壹次投服。丙硫咪唑按每千克體重25毫克壹次投服。
九、適時養鵝和賣鵝
當前仍以傳統方式養鵝為主,順應自然氣候,靠天養鵝的情況普遍存在。壹般情況下,活鵝銷售市場可分為7~9月分低價期,10~12月份為中價期,1~4月為高價期三個大階段,不同的價格差別較大,其效益也差別明顯。所以現在養鵝應該是養反季鵝,即每年的9月下旬開始養鵝到來年4月底連續養3~4批肉仔鵝,出欄時正是活鵝的高價期,效益高。而傳統養鵝是2月底或3月上旬開始飼養,壹直養到6月底,出欄時正值低價期,所以養鵝要緊跟市場。肉鵝也要適時銷售,例如,1只中型鵝70~80日齡,活重達4千克左右,羽毛長成,就應及時出欄,若延長飼養期,耗料不少,增重卻很少,導致微利或虧損。
家庭養鵝技術
鵝全身是寶,綜合利用價值很高,加上飼養簡單,投入產出比高,近年來,由於養鵝飼養風險小和經濟效益優於養雞、養鴨,已成為農民致富的好門路。專家提示:不過養鵝的投入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肯花力氣學技術,錢多錢少都行。
舍場地的選擇,壹般要滿足以下條件:
(壹)、有充足的水源;
(二)、有飼料生產基地,以便種植綠色飼料;
(三)、環境清靜,空氣清鮮,有樹木遮蔭;
(四)、遠離村鎮,利於衛生防疫;
(五)、鵝舍場地應略高並稍向南或者東南傾斜,這陽光照好並利於排水,同時利於防熱、防潮與防寒。
壹、育雛舍,要求舍內保溫良好,空氣流通,幹燥而無賊風,窗的采光面積與地面積為1:(10—15)。育雛舍以每平方米育20日齡以下的雛鵝5~15只為宜。
二、育肥舍,舍內設棚架,分單列式和雙列式兩種,分小欄,每欄約10~12平方米,可容納中等體型的中成鵝60~80只。
三、種鵝舍,舍內窗的采光面積之比為1:(8~12),每平方米可容納種鵝2.5~4只。舍內壹角設產蛋間,舍外設陸地和水上運動場。專家提示:鵝常舍周圍最好有水上運動場。此條件可作為確定場地的主要條件。
飼養的品種:
可供養殖的品種很多,主要有白鵝和灰鵝兩大系統,大部分在我縣均可養殖(以後會給大家介紹)。
鵝的飼料:
鵝是以草為主的水禽,飼料來源很廣,按營養成分通常分為五大類:
壹、能量飼料
(1)、谷實類
包括玉米、稻谷、大麥、小麥及麥秕。
(2)、糠麩類
包括米糠,麩皮、玉米糠等。
(3)、塊根、塊莖和瓜類
如馬鈴薯、南瓜、胡羅蔔、紅薯等
二、蛋白質飼料
蛋白質飼料是指粗蛋白質的含量在20%的飼料,可分為植物性蛋白質飼料和動物性蛋白質飼料。植物性蛋白質飼料包括豆類,豆餅類和油餅等,動物性蛋白質飼料包括魚、蝦、骨肉粉和羽毛粉等。
三、礦物質飼料
包括骨粉、貝殼粉、蛋殼粉、石灰石(不含氟)、食鹽等。
四、維生素飼料
(1)青飼料:包括幼嫩的青草、水草、白菜、青菜、苦蕒菜、包菜,以及無毒的野菜。
(2)藻草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主要有蝦藻(柳葉藻)、金魚藻、水青草、稗草、此外還有水浮蓮、水葫蘆以及人工栽培的牧草等。
(3)葉粉類:如紅薯葉、松針葉等。、
五、其它飼料
(1)、刺激性飼料:
蔥、姜、蒜、辣椒等,有增進血液循環,改善消化,增進食欲以及驅蟲殺菌等作用。
(2)、添加劑:
包括多種不同用途的飼料添加劑。如維生素添加劑、礦物質添加劑、氨基酸添加劑、抗生素添加劑。
飼料的加工調制:
除了放牧時讓鵝覓食外,其余飼料都應根據實際情況粉碎、切碎、浸泡及蒸煮等加過調制,粉碎不宜過碎,太碎的飼料鵝不易采食和吞咽,壹般粉碎成小碎粒即可。切碎後的青綠飼料不易堆積久放,以免腐敗變質,鵝食後容易生病或中毒,較堅硬的谷粒,如玉米、小麥等,經浸泡後可增大體積,增加柔軟度,鵝易於喜食也易於消化,但不是浸泡過久,好發酵變質,降低適口性。蒸煮後可提高適口性和消化率,但在蒸煮過程中也會破壞壹些營養成分。
鵝的飼糧配合:
配合飼料應至少選用三種以上的飼料配合,選擇來源方便、價格低廉、品質與適口性較好的飼糧配合,飼糧配合要相對穩定及不能變質腐敗。
配合飼料比例
飼料種類 比例 飼料種類舉例
谷物類 45~70 玉米35~65
稻谷20~30
碎米30~50
糠麩類 10~25 糠5~10
麥麩5~15
植物性蛋白飼料 10~25 豆餅等10~25
動物性蛋白飼料 3~7 魚粉、骨粉3~7
礦物質飼料 5~7 貝殼蛋殼粉3~5
骨粉磷酸鈣1~1.5
食鹽0.3~0.5
維生素飼料 各種青草30~50
維生素添加劑1
專家提示:若采用棚式養鵝,不要盲目套用以配合飼料為主的棚室養鴨技術。提供新鮮的青草料對鵝來說相當重要。
鵝的飼養管理:
壹、雛鵝的培育,只對出殼後30日齡的小鵝的飼養,這是養好鵝,達到高產的關鍵階段。應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1)、分群與保溫:為提高成活率,應分群飼養,每群以20~30為宜,大群飼養每群以50~100只。剛出殼的小鵝既怕冷又怕熱,所以1~~2周內保溫要好,出殼7天內溫度要保持在30~32攝氏度,以後每天降低0.5~1攝氏度,直至常溫。即舍內溫度保持在15~25攝氏度。(4)、放牧與遊水:雛鵝在出殼後7~15天,晴天時可作段時放牧,讓雛鵝遊水1~2次,每次15~30分鐘。以後時間逐漸延長,以促進鵝腳蹼發育,有利於雛鵝的生長發育。
(5)、防啄毛與驅蟲:由於餵水不當使雛鵝濕或不按時餵料,會發生3~15日齡的雛鵝有啄毛的現象,不利於其生長發育。預防方法是:避免雛鵝身毛潮濕;按時餵飼料,同時多餵青嫩飼料和礦物質飼料。雛鵝七日齡後每隔3~4天用煤油或花生油滴耳,可以驅蟲、殺蟲,夏季尤為重要。
(6)、夜間照明:在培育小鵝時,室內燈要通宵照明以防鼠害,並有利於小鵝夜間采食。光照要求是每40平方米鵝舍用壹盞40W照明,距地面高度約1.5米處。30天後可逐步減少照明時間,直到停止照明。晚間應保持鵝群安靜。
中鵝的飼養管理
中鵝也稱仔鵝或稱青年鵝,指4周齡以上到種鵝或轉為育肥前的這段時間的鵝,中鵝采用以放牧為主,補料為輔的飼養方式。要選擇良好的牧地,白天以趕牧方式整天放牧,視牧草質量,采食情況和增重速度而補料,壹般以糠麩,谷物為主,日糧中還要註意補充百分之壹到壹點五的骨粉,百分之零點三的零點四的食鹽,以促進骨骼正常生長,防止軟腳病和發育不良。青料的補餵按牧地采食情況而定,補料的次數按鵝的日齡、增重快慢、牧草質量和鵝的采食量靈活掌握,30~50天齡每天餵5~6次,51~80日齡每天4~5次。圈養中鵝日糧中加餵30~50%的青綠飼料,註意供足清潔飲水和礦物質及維生素添加劑。晴暖天氣可全天放牧,中午前在牧地補糧,傍晚回舍內後補糧。放牧時切記勿讓鵝群暴曬雨淋,炎熱天氣放牧易早出晚歸,中午讓鵝群在樹蔭下休息,收牧進舍前讓鵝進水,在舍外休息並補料,在炎熱夏天的晚上可以在舍外露宿。
專家提示:在適度規模內,養的越少越賣上價,多壹些反而會引起中間商的註意,形成市場。目前鵝的消費空間很大,是幫助農民奔小康的好途徑。
(2)、“潮口”與開食:雛鵝第壹次飲水稱為“潮口”,可促其食欲或使胎糞排除,壹般是先“潮口”後開食,當雛鵝毛幹爽並行走自如有啄食手指和墊料時便可開始“潮口”。(壹般在出殼後24 小時進行 )可用飲水器邊盛水邊將雛鵝頭壓下,調教幾次後其就會自由飲水,外界氣溫升高時,可放小鵝到飲水器“潮口”,每次兩到三分鐘。當小鵝可自由行走,有啄食現象時既可開食,開食時應餵切碎的青精混合料,餵料時應撒在幹凈的塑料布和竹席上,讓雛鵝自由啄食,等小鵝吃飽後及時將小鵝捉住或趕入鵝舍內,讓其休息。壹周內的雛鵝白天餵料不少於7次,夜間補餵兩次。隨著日齡的增長胃料的次數可逐步減少。在大群飼養時,對體質弱、發育緩慢的個體要及時分群餵養,多給壹些青料好草,細心護理,等生長趕上後在合群飼餵。
(3)、飼料與餵養:雛鵝的飼料主要是精料和青料,精料和青料的配比是1:(2~3),並且要保證清潔、充足的飲用水,雛鵝多次飲水可促進生長。10日齡內的雛鵝每天餵9~10次,夜間補餵2~3次,以後每日餵4~6次。
(4)、放牧與遊水:雛鵝在出殼後7~15天,晴天時可作段時放牧,讓雛鵝遊水1~2次,每次15~30分鐘。以後時間逐漸延長,以促進鵝腳蹼發育,有利於雛鵝的生長發育。
(5)、防啄毛與驅蟲:由於餵水不當使雛鵝毛濕或不按時餵料,會發生3~15日齡的雛鵝有啄毛的現象,不利於其生長發育。預防方法是:避免雛鵝身毛潮濕;按時餵飼料,同時多餵青嫩飼料和礦物質飼料。雛鵝七日齡後每隔3~4天用煤油或花生油滴耳,可以驅蟲、殺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