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也是人,她們與我們差別沒那麽大 | 潘綏銘在紅燈區的研究
最近閱讀了潘綏銘的《我在紅燈區》壹文。這是他從1998到2010年拜訪過13個地方、接觸到壹千多個小姐後的口述。
看下來,感覺其實很多並非我們所想的那樣非黑即白,只有設身處地去感受,換位思考,才會看得更透徹。
下面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點。
壹開始他是如何融入她們的生活的呢?
這個問題他第三天時解決了:只需要讓她們明白“妳只看不幹”便可。否則,以piao客的身份進入是沒意義的。因為只會看到她們的職業表演,那不是真實的她。
其實,在她們的思維裏,她們只在乎妳會不會害她,是不是警察、記者,其余諸如為什麽要做研究、是不是變態等問題她們並不會關心,多數也不懂。
當她們知道他“只看不幹”後,就放下戒備,開始聊起來了,聊感情、聊心裏話、聊生活經驗。 由於彼此之間的年齡差距,有些甚至把他當長輩看,“恨不得叫爸爸叫爺爺”。這讓人慢慢感受到,小姐其實也是壹個普通人,有故事、有牽掛、有想法、有感情。
他說道:“把小姐當人看,我壹直這麽強調”。
人們可能會覺得去小姐中實地調查會容易被欺騙被敲詐,但實際上最怕的是小姐愛上自己。因為在她們的世界裏, 很少被男性平等對待,用尊重的態度和她們聊天。壹旦受到關註,她們很容易就會掉淚,甚至動感情。
這裏給我很大的感受是,每個人都有被關註被尊重的渴望,不論職業出身。以人為本是很多事情的根本。
潘說道,大多數底層人,世界觀都比較狹小,生活很簡單。小姐們平日除了接客,基本都十分無聊,打麻將和撲克牌又輸不起錢,時間壹長,整個人都呆呆的。
並且因為沒有見識, 很多年輕女孩子生活的主要信仰就是愛情和婚姻。越沒有本錢沒有本事的人,越相信這個,期盼婚姻能助自己脫身。
這也成了老板們給她們做思想工作的根據。 剛來的時候便跟她們說:“看看這些男人,哪個不是人模狗樣,回到家哪個不是好丈夫,見了孩子哪個不是好父親?妳們將來的前途是什麽,妳們就嫁這樣的男人?”於是,女孩子們的信仰逐漸被打垮,慢慢地便不顧道德什麽都能做出來了。
另外,由於需要精神寄托,她們也容易被男老板、雞頭們用愛情的名義來進行情感控制。 雞頭是她們的管理者、剝削者的同時,又是她們的“男朋友”。雞頭們靠著甜言蜜語,能讓小姐十分心甘情願地把自己掙的血汗錢交給他們。
這體現的大概不僅是小姐的問題,而是整個性別文化的問題。 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各種影視和文學作品的渲染,女性們不被鼓勵去奮鬥去獨立,而是視愛情為信仰,對情感有著過分純真的期待,期盼通過依賴男人來生活。尤其是沒有太多見識的普通底層女性。
很多人會覺得,小姐們是因為家裏窮才選擇做這個。
當然,確實會有這樣的原因。 但有時“窮”只是壹個借口。 如裏面說到,壹個縣裏面的局長的女兒,居然也在做小姐;另壹個是四川大學的大二學生,學習優異,暑假也跑來做這個。
聊著聊著,才發現很多小姐都有哥哥弟弟,有壹些之所以選擇做小姐,就是因為要補貼弟弟的學費,“犧牲姐姐培養弟弟”——這不就是重男輕女的文化麽?與那些被叫作「招娣」、「迎娣」的女性們壹樣的原因。
另外還會有別的、更深層的原因。
例如很多小姐在做這個前會幹過另外壹些工作,例如幫別人買菜端盤子、掃地打小工,但這些工作的待遇都比不上當小姐,所以便轉行了。
而當被問到將來有什麽打算時,很多小姐的回答是回家開小店。但實際上,後來基本沒壹個真正開了店,依然還是壹直打零工。
於是,潘便感嘆道, “這是因為窮嗎?這是社會固化、萬惡的階級傳承”。那些當女服務員的也是壹樣的道理,沒有文化的底層女性,很可能壹輩子就只能永遠在底層裏來回晃,她們也看不到更寬廣的世界,往上爬的唯壹機會就是嫁人。
因此, 有時做小姐、做女服務員,並不是道德問題、貧窮問題,而是階級問題、認知問題。在她們眼裏,這就是生活的所有、人生的所有。
說到預防艾滋病,人們可能會簡單地覺得只需要讓她們記住戴t就行了。但事情並沒有那麽簡單。要是僅從表面出發,那預防艾滋病的努力永遠只會飄在水面上,只重視專業,缺乏常識。
所以還是上文說到的,要以人為本,把小姐看作壹個人,從她的角度去理解。
首先,艾滋病的傳染源更多是男人,目光只放在小姐明顯沒意義。很多時候,哪怕是日常生活中,戴與不戴並不是女方能決定的事情,歸根到底還是需要男性的配合。
另外,在小姐們的生活中,第壹位是掙錢,第二是安全,第三是懷孕。有更多的其他事情需要操心了,因此對於那有兩三年潛伏期、並且最初沒有明顯癥狀的艾滋病,對她們來說並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並且,拼命在小姐中普及套還有壹個弊端:讓這成為證據。從而反過來抑制了對套的使用意願。
所以, 很多時候光有理論知識還不夠,從人的角度出發、用常識思考,才能真正看到問題的根本。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男客與小姐之間是敵對關系,而潘教授在《性之變》壹書中則認為這是 “盡管不平等卻相依為命 ”的關系。
首先,“不平等”的體現十分明顯。他在調查中總結到,盡管他們喜歡的小姐類型各有不同、性活動也五花八門,但“男客與小姐之間按照‘平級同事’來相處”的情況卻從沒出現過。因此,他們之間不僅僅是性關系,更是性別關系。 男客需要的“女人形象”更多是建立在不平等的性別角色之上,來自於社會對他們的男性中心傾向的熏陶。
而“相依為命”這個關系可能會有點出人意料。實際上, 兩者之間的關系比我們想象中會豐富和復雜得多。 例如他曾經在四川親眼看見過壹個復員兵接小姐回家結婚,他們已經戀愛壹年了。
實際上,他們之間的關系也只是男女關系的壹種,只不過是加上了錢。但這不僅只是買賣關系, 也會有產生感情的、吵架的、單相思的。
因此,單純地汙名化是片面的,他們的關系也比想象中復雜,並且也沒有想象中的不堪。哪怕是“小姐”,也只是暫時的身份、壹個扮演的角色,她還可以是妻子、情人、媽媽、女兒。很多人覺得她們“壹失足成千古恨”,把她們看作“失足婦女”,壹輩子都翻不了身,是壹種偏見。作者就開玩笑地說道:
在最後,他說道:“12年做下來,到現在越來越覺得沒什麽做頭了,妳越來越發現,都是***性,越來越發現她們都很普通,越來越發現它跟別的行業沒有區別。不是真的沒有區別,是差距沒有我們想象中大。”
要是以人為本,嘗試從她們的角度去理解,把她們當成“人”,就會發現其實她們並非通常所認為的“悲慘”、“道德淪喪”、“好吃懶做”,她們有自己的難處和煩惱, 也有自己的情感和牽掛;而且也會發現,在壹些底層女性的生活中,在沒有太多機會的情況下,選擇從事待遇更好的小姐職業也無可厚非。
總之,她們也只是千萬勞動者中的壹種。她們的職業,沒有我們想象中“特殊”。
而之所以會讓很多人戴上有色眼鏡去看待,就是因為沾了壹個“性”字。 那“性”為什麽就如此讓人避忌呢?它是壞的嗎?為什麽要如此隱私、被承載如此多的意義呢?
當整個社會能更加坦然地面對這個正常不過的生理現象時,或許情況就會大為不同。
超越偏見,超越帶著愛和關懷去了解、去關心、去接納,會發現壹個不壹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