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四川省瓶頸產業有哪些?

四川省瓶頸產業有哪些?

四川作為經濟大省,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還存在許多瓶頸甚至是隱患,將阻礙四川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經濟結構不合理

1)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

四川十年來經濟獲得快速增長,除了消費得到壹定增長外,主要還是靠投資拉動,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28065.3億元,其中第三產業投資19724.6億元。目前政府和民間債務不低,進入債券還本付息高峰期。剛性支出逐年增大,僅2018年前三季度,全省債務付息支出109.8億元。部分市縣財政吃緊、政府債務風險較高,部分城市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很高、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資本水平低於監管標準。政府存量債務償還壓力與平臺公司融資難等問題疊加,故繼續進行投資刺激怕是不可持續;

2)實體結濟結構不合理,

四川實體經濟普遍存在“重量輕質”“重硬輕軟”的現象。產業分散,全同開花,除了將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飲料、先進材料、能源化工等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外,又提出了集成電路與新型顯示、新壹代網絡技術、大數據、軟件與信息服務、航空與燃機、智能裝備、軌道交通、新能源與智能汽車、農產品精深加工、優質白酒、精制川茶、醫藥健康、新材料、清潔能源、綠色化工、節能環保等16個重點產業培育方案,貪大求全,力量分散,發展無重點,無亮點。同時知名品牌也較少,以前聞名全國的長虹電視,逐漸衰落了,只留下幾瓶白酒還在掙紮,但在以茅臺為首的貴州酒的進逼下,也是力不從心。

第二: 空間結構集中度過高

四川經濟集中度太高,成都壹地超過15342億,占全省比例接近40%,在主要經濟省份中(不計寧夏、青海、西藏等),成都占全省的比例最高,而排名第二位的綿陽GDP僅2303億,只有成都市的七分之壹,在全國城市中排在100位以後去了。與存在同樣問題的湖北相比,雖然武漢的占比與成都差不多,但四川的人口和面積均大幅領先,同時襄陽與宜昌GDP均超過4000億,他們與武漢比例約三分之壹多,故四川經濟集中度比湖北更嚴重,更加不平衡。四川作為壹個大省,無論如何發展,僅靠成都是不能帶動全省的發展。

第三:新動能培育不足

2018年,四川高新技術企業4200家,排名約第10位,只有廣東省的十分之壹,甚至落後於安徽、湖北、天津等省市。四川數字經濟規模1.09萬億元,居全國第10名,與浙江、江蘇、廣東等沿海省份比較還存在不少差距。深圳建立起了“官、產、學、研、資、介”六大維度結合的協同創新模式,培育了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華大基因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四川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創新合作的比重僅為10.5%,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尚未形成,而在資本的強大作用下,省內高校部分專利被沿海地區收購,存在“墻內開花、墻外香”問題。不少地方在新動能培育上存在局限,將其簡單等同於部分新興產業的規模擴張,更是采取傳統抓產業的辦法,給政策、給資金、給要素等,造成了部分新興產業因過量扶植而出現產能過剩和過度競爭。

第四:經濟基礎不強

1)地方國有經濟不強

四川國有經濟競爭力不強,60%地方國有資產集中在交通、能源、建築等基礎產業,增量布局集中向旅遊、金融、康養等領域紮堆。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對滯後,國有企業還沒有實現從經營產業到資本運營的轉變,集團層面國有獨資公司占比達75%,國有資本放大功能未充分體現,創新能力不強,研發投入低。

2)民營企業不活

四川民營企業不轉型升級較慢、創新能力不強。從領軍企業數量上看,四川入圍全國500強的民營領軍企業不斷減少,從2011年的18家減少到2017年的10家,在全國排位從第6位下降到第13位。民營經濟仍以第二產業為主,第三產業占比較低且主要集中於低端的生活性服務業。在新經濟領域,四川民營經濟僅有壹家獨角獸企業。企業知名品牌數量缺乏,根據《2017年胡潤品牌榜》排名,上榜的107個最具價值中國民營品牌中,四川無壹家企業上榜。

六:四川經濟發展建議

第壹:明確重點發展產業

四川壹直走大而全的產業道路,看看以下文件(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公布《關於優化區域產業布局的指導意見》〔2018〕92號)節選:

第三條: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發展壯大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飲料、先進材料、能源化工等5個萬億級支柱產業,重點培育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生物醫藥、軌道交通、動力及儲能電池等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新興產業,大力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數字產業,構建特色鮮明、布局集中、配套完善的現代產業體系。

第四條:著力打造新壹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優質白酒、釩鈦新材料四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培育國內領先的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信息安全、航空航天、清潔發電設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軌道交通、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等產業集群,

第五條:支持核能裝備與核技術應用、航空整機、航空發動機、航天及衛星應用、軍工電子裝備、信息安全、集成電路、高端材料、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無人機等優勢領域;支持發展各具特色的農產品加工業,優先發展名優白酒、肉食品、糧油、紡織服裝、煙草、茶葉、中藥材等千億級產業等。

以上所謂的產業規劃我看是幾乎將能想到的產業都羅列了壹遍,毫無重點所言,也就談不上產業指導。結合四川現有的優勢產業基礎和資源,四川是農業大省,但全省多高原、山地和丘陵,但畜牧業發達,水果/特產/中藥材等豐富,故農業大有可為,建議四川重點發展的產業為農業和食品工業(包括糧食、肉制品、水果加工、酒、醋、油),其次依托川西南和川東北的水電、天燃氣和礦產等,發展新材料和化工,再次是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產業/汽車等不宜作為重點行業;

第二:明確重點發展區域

在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公布《關於優化區域產業布局的指導意見》〔2018〕92號)明確提出‘壹幹多支、五區協同’,壹幹是指成都,多支指除成都以外的城市,五區是成都周邊區、川東北、川西南、川東南、川西等,說到底這還是毫無新意的全面開花,有等於無。在投資受限、債務高企的情況下,全面建設是不可能的,必須擇其它重點區域發展。

介於四川及中國西南的形勢,及打造成渝城市群的需要,必須在突出成都這個‘幹’以外,建議自貢和內江組成江貢經濟區,南充和遂寧組成南遂經濟區,組成兩‘支’(壹幹兩支),江貢經濟區主要發展機械設備、材料加工、醫藥化工等產業,而南遂經濟區主要發展食品加工、紡織(綢、麻等)、特色產業等,而成都(包括德陽、綿陽)主要發展電子信息、軟件和互聯網、金融、旅遊等產業。

第三:註重統籌,協調發展

前面提到的產業規劃,名義上統籌,實際分散,必須從全省的高度,甚至是西南或全國的高度進行整體考量和策劃,比如隨著四川交通的改善,旅遊業發展不錯,但是與其它地方(如貴州)相比,則速度太慢,去年貴州的旅遊人數和收入相比四川雖然還有差距,但差距相當小,考慮到兩省的人口、面積、旅遊景點數量和GDP收入,四川旅遊發展簡直不值壹提。四川應該統籌發展以川西(亞丁、貢嘎山、九寨溝、黃龍等)、川北(米倉山、唐家河、白龍湖、光霧山等)的自然旅遊資源,打造以成都-江油-劍門關-閬中-廣元(昭化)-漢中壹線的歷史旅遊資源,發展成都和廣元兩個旅遊節點,四川旅遊可以上幾個臺階。

第四:軍民融合

在早期的三線建設中,四川遷入大批的軍工企業,軍工企業和民用企業的融合是四川產業發展的思考點,如果良好融合,將可能產生壹批新興企業和產品,而在過去發展中,已經取得不錯成績,如航空航天、軌道交通、人工智能、無人機等行業已有很好基礎,政府應進壹步探索軍民融合道路,消除障礙。

第五:提高新動能、挖掘新機會

1)充分利用智力資源

四川是教育大省,高校眾多,人才資源豐富,故四川應加大創新,加強校企結合,尋找新動能和新機會,推行互聯網+、物聯網、智能制造政策;

2)加大招商力度

結合四川經濟基礎和產業優勢,加大招商力度。其實成都在這壹點上做得很好,招商能力強,在和重慶、武漢的招商競爭中絲毫不落下風。但除了成都以外的市州,很難聽到招商聲音。

如果能充分利用四川的人口優勢、能源優勢、資源優勢、教育優勢,加上經濟基礎、旅遊資源,統籌協調、加大創新,四川經濟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