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自來水管網查漏方法,最好具體壹點,比如設備什麽的都介紹壹下
/view/2715618.html
電子聽漏儀原理
檢漏儀器中常用設備--檢漏儀(即聽漏儀)是壹種利用漏水噪音原理工作的儀器。自來水管道發生破裂漏水時會發出噪音傳向四方,常用的檢漏儀由傳感器和放大器組成,通過地面聽音的方法判斷漏水點位置,探頭的核心是高靈敏度聲音傳感器,能將微弱的聲音轉換成電信號。
編輯本段電子聽漏儀的組成
電子聽漏儀壹般有主機、探頭、耳機三部分組成。主機是低噪音、高放大倍數的放大器,除了可以調整放大倍數,通常還設有濾波器用於過濾幹擾聲音。目前市場上的設備,信號大小壹般都使用數字顯示方式,探頭有多種形式,為在地面聽音可以做得較為輕便,為了防止環境噪音或風聲的幹擾還可以外設防風罩;有的可以擰上金屬棒當電子聽音棒使用;有的可以擰上磁鋼便於吸附在管道或配件上使用。聽漏儀的高放大倍數,使很微弱的漏水聲音能夠被聽到,這是聽音棒無法相比的。
HL5000專業型數字聽漏儀
采用最先進的DSA噪聲自動識別技術,不僅具有出色的聽音性能,更具有強大的漏水視聽功能,通過漏點頻譜分析、實時顯示的最小噪聲測量值、噪聲剖面圖等功能視聽漏點。
編輯本段電子聽漏儀的工作方法
在被測區域管道的配件設施(如閥門)逐個查聽有無漏水聲,初步判斷哪壹段管道有漏水,再沿管道上地面每走壹、二步聽壹下,接近漏水點附近要仔細慢慢移動聽,直到能夠確定漏水點。
編輯本段電子聽漏儀的局限
由於電子聽漏儀是在地面捕捉漏水聲,因此容易受傳播媒質(土壤和路面)的聲學性質影響,並且現代城市的各種強烈的幹擾噪音更使這類儀器無法工作。 英國雷迪Radiodetection 電子聽漏儀Gmic Gmic是壹套高效的電子聽漏儀,用地下水管泄漏點的查找和精確定位。Gmic采用了最新的高靈敏度傳感器,比壹般的聽漏設備聽音性能更好,壓制背景噪聲的能力更強 特點 ■ 重量輕,便於攜帶 ■ 聽音性能優秀 ■ 操作簡單 ■ 輕觸式按鈕 ■ 帶背襯光的多功能LCD ■ 25種預設的濾波器組合 ■ 多功能地面聽音 閥栓聽音 ■ 軍用規格的接頭 ■ 堅固耐用 ■ 長工作時間的充電電池
/rollnews/201008/t20100828_1585826.html
聽漏工:城市“水脈”的診斷師
來源: 浙江日報 關鍵字:探管儀;漏點;水脈;城市管道;隊員 作者: 2010-08-28 07:28
內容摘要: 帶著耳機,聽地下的聲音;借用壹根長桿,聽水流的聲音。每晚行走在看不見的地下水管上,用耳朵捕捉管漏聲,堵住流失的自來水,他們就是為城市管道“把脈”的聽漏工。據了解,武漢市有近50名聽漏工,初步統計,他們壹年挽回的漏水量在20萬噸左右,相當於壹座小型水廠。
帶著耳機,聽地下的聲音;借用壹根長桿,聽水流的聲音。他們有時被人誤當成是搞地震預報的,有時被誤當成“偷井蓋的”。每晚行走在看不見的地下水管上,用耳朵捕捉管漏聲,堵住流失的自來水,他們就是為城市管道“把脈”的聽漏工。
首位大學生聽漏工
漢口供水部漏控所主任李永光是武漢市水務集團的聽音辨漏專家,也是聽漏工裏面的第壹位大學生。1997年,他從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勘探專業畢業,當年,武漢市水務集團為提高聽漏工文化水平,特意引進首位大學生搞聽漏。李永光說,學校裏並沒有聽漏這個專業,聽漏只是壹門延續了上百年的技藝。剛開始,他跟著老師傅聽漏,啥也聽不出,聽多了才有體會。後來,聽漏部門引進了壹些洋機器,但上面都是外文,壹些聽漏工操作起來覺得不方便,李永光將外文壹壹翻譯清楚,“玩熟了”又教給同事。
李永光說,聽漏工並不是耳朵比別人好,而是善於分辨不同的聲音。長期聽漏,他總結出壹些經驗,為培養後續人才,去年初,他總結寫出首部聽漏教材《檢漏工手冊》,被同事們奉為聽音辨漏“寶典”。
聽漏“四寶”價值50萬
8月12日晚9時,記者來到武昌供水部漏控所,聽漏隊隊長張萬慶先展示了夜間聽漏“四寶”:聽漏桿、探管儀、檢漏儀、電子聽漏儀。張隊長介紹,四樣儀器有三樣是進口設備,加起來總價值接近50萬元。
這4件設備各有特點,最傳統的聽漏桿有近百年的使用歷史,最現代的電子儀器是近10年才啟用。探管儀是通過對地面的掃描,了解地下的管道走向。檢漏儀能大致估算出漏點位置。電子聽漏儀則是將壹個小爪樣的聲音采集設備擱在地面上,另壹端連著耳機,聽漏隊員通過耳機監聽地下聲音,判斷大致漏水點。
張萬慶告訴記者,早先聽漏,就是騎壹輛自行車,沿線聽水管。發現管漏就做下記號,第二天,會有工人來維修。隨著科技發展,現在增添了壹些聽漏儀器,但使用最多的還是傳統聽漏桿。
外行聽漏壹頭霧水
時針慢慢指向晚上10點,聽漏隊員們整理好裝備,準備出發。武昌地下自來水管網有3000平方公裏,每晚,隊員們分片聽漏,至少要走5公裏,平均每天發現2個漏點。可別小看這些漏點,如果不及時堵塞,漏點會越來越大,嚴重時浸泡地基,導致管道挪位,最終引發水管爆裂。
聽漏隊到達南湖花園恒安路段,聽漏的步驟是沿著水管邊走邊聽。這從哪裏聽起?記者壹頭霧水。聽漏隊員王威傳授訣竅:地下埋設的水管每隔200米左右會有壹個閥門,打開井蓋後,將聽漏桿放在閥門上,就能判斷是否存在漏水。
在壹個十字路口處,王威聽完閥門聲,示意有情況:“附近有漏水,大約在20余米處。”記者貼近聽漏桿,卻壹點聲音聽不出。走過十字路口,王威用聽漏桿探查地面,在壹米見方的範圍內,聽完多個探點後,他在地面上劃了個點,隨行工作人員用鉆頭鉆下去約50厘米,王威將聽漏桿插進小孔,再次聽查:“對,就在這下面,50公分範圍內。”工作人員在上面做了個記號。這時,記者再次貼著聽漏桿細聽,終於聽到了細微的“沙沙”聲。打開鄰近的壹個井蓋,看到暗漏滲出的自來水。
據了解,看似簡單的聽漏需要長期練習才會有辨識能力,培養壹個熟練的聽漏工至少需要兩三年的時間。
高科技儀器漸顯威力
在武昌傅家坡紐賓凱酒店附近,聽漏隊員演示了他們的探管儀,兩名隊員各拿壹個探管儀,相距10余米,啟動後,兩臺儀器相互發出信號。隨著探管儀顯影部分越來越濃,表示管子就在正下方。
據隊員介紹,探管儀在10年前開始應用,設備壹直從國外進口。在地下管網資料不全的情況下,通過探管儀能夠知道管道的走向,然後再用聽漏桿壹壹排查。除了傳統聽漏桿,現在還用上了電子聽漏儀,聽漏人員戴著耳機聽地下的聲音。
通過用探管儀查明了管道走向後,隊員們又拿出了他們的看家“寶貝”――相關檢漏儀,這臺儀器價值近30萬元。在懷疑漏水的管道兩端,分別放置傳感器,信號收集器上會顯示出懷疑漏點的圖形。在確認大致區位後,工作人員仍使用傳統聽漏桿,確定壹個更精確的漏點位置。
據了解,現在聽漏有越來越難的趨勢,因為地面越來越厚實,管網材質也越來越好。在國外,通過在閥門處埋設壓力表,來監控管漏。
當晚的聽漏,壹直持續到淩晨2時才結束。
據了解,武漢市有近50名聽漏工,初步統計,他們壹年挽回的漏水量在20萬噸左右,相當於壹座小型水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