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山濤文言文答案
晉史.山濤傳 參考譯文 山濤字巨源,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陜西)人。
山濤很小就失去父親,家貧,卻有器量,卓然不群。他生性喜愛《老子》、《莊子》,常常有意掩蓋自己的鋒芒,不讓人知。
他和嵇康、呂安等人很要好,後來又遇到阮籍,就結交成竹林賢士,情投意合。嵇康後來犯了罪,臨被殺前,對他兒子嵇紹說:“有山濤在,妳就不會成為孤兒了。”
山濤年四十,才做了郡主簿。被薦舉為孝廉,州裏提拔他為河南從事。
鹹熙初年,山濤被封為相國左長吏。當時因為山濤在故裏素負重望,晉帝就叫太子前往拜謁。
司馬昭把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為嗣,平時也看重司馬攸,曾對裴秀說:“大將軍(司馬師)開創基業還末完成,我不過是接隨其後罷了,所以要立司馬攸,將來好歸功於兄長,妳看如何?”裴秀認為不能這樣做。司馬昭又問山濤,山濤回答:“廢棄年紀大的而立年紀小的,違背禮制,不吉祥。
(涉及)國家安危的大事,壹定要依循古制。”於是,太子的位置才確定下來。
太子新自去拜謝山濤。羊祜執政時,當時有人想加害裴秀,山濤堅決地保護了他。
因此不合朝遷權臣的心意,被外放做了冀州刺史,兼任寧遠將軍。山濤兩次擔任選拔人才的吏部官員有十余年,每有壹個職位空缺,他就先擬定幾個人,看皇帝意中傾向誰,他再公開啟奏,按照皇帝的心意把他所想的作為先考慮的對象。
所以有時皇帝所用的人,並不是最佳推薦者,壹般人不了解內情,認為是山濤憑自己的好惡任意選人。有人在皇帝面前攻擊誣陷山濤,所以皇帝親手給山濤寫信告誡他:“任人唯才,不要因為疏遠貧寒而遺漏,天下就能太平了。”
山濤依舊我行我素,壹年之後,正好是後戚專權時期,他不想讓楊氏掌權,多次規勸皇帝,皇帝心中也明白,但卻不能改正。後來他以年老病重為由多次上表苦苦請求退位皇帝不準許。
皇帝曾到宣武場講習武事,當時山濤有病,(皇帝)讓他乘車跟隨。趁此機會他和盧欽談論用兵之本,認為不應該廢除州郡的軍備,他的議論很精當。
當初,陳郡人袁毅曾做鬲縣(治今山東平原北)令,貪汙枉法,賄賂公卿,以求得好名聲,也送給山濤壹百斤非,山濤不願獨自違抗當時的風氣,就收下來藏在閣子上。後來袁毅惡跡敗露,用囚車送他到廷尉治罪,凡是他所賄賂的人,都要被追究。
山濤就把絲拿出來交給官吏,上面積有多年灰塵,印封完好如初
參考資料:
晉書 列傳第十三山濤傳翻譯 山濤傳,山濤字巨源,河內懷縣人。
父親山曜,是宛句縣令。山濤早年喪親,家中貧困。
少年即有器量,獨立不群。喜好《莊子》、《老子》,常隱居鄉裏,掩蓋自己的誌向才能。
與嵇康、呂安為友,後又遇阮籍,常在壹竹林中交遊,誌趣契合,為莫逆之交。嵇康後來被治罪,臨死前對兒子嵇紹說:“有巨源在,妳就不會孤獨無靠了。”
山濤年四十歲才進入仕途,為郡主簿、功曹、上計掾。被舉為孝廉,州裏征召為河南從事。
曾與石鑒***宿,夜裏起來用腳踢壹下石鑒,對他說:“現在是什麽時候,妳還在睡!知道太傅司馬懿稱病臥床是何用意嗎?”石鑒回答說:“宰相三次不上朝,給他個尺把長的詔書讓他回家就是了,妳何必操心呢!”山濤說:“咄!石生不要在馬蹄間來往奔走啊!”於是丟掉官吏用的信符走了。 不到兩年,果然發生司馬懿殺死曹爽的事件。
山濤遂歸隱不問世事。山濤與司馬懿夫人宣穆張皇後是中表親,因而能見景帝司馬師,景帝說:“當今的呂望是想做官吧!”命司隸舉山濤為秀才,授郎中職。
轉為驃騎將軍王昶從事中郎。很久以後,又拜為趙國相,遷為尚書吏部郎。
文帝司馬昭給山濤寫信說:“足下任職清明,高雅之操超群出世。顧念家中貧乏,今送去錢二十萬,谷二百斛。”
魏主曾賜景帝春服,景帝轉賜給山濤,又因山濤母親年老,賜給藜杖壹根。晚年與尚書和荄交友,又與鐘會、裴秀親近。
因鐘、裴二人爭權奪利,山濤不偏不倚,處於中間,二人都從山濤那裏得到好處而對他無恨。後遷為大將軍從事中郎,鐘會在蜀作亂,文帝將西征。
當時魏氏諸王公都在鄴,文帝對山濤說:“西邊的事我親自去處理,後方的事誠心委托於您。”以本官行軍司馬職務,撥給親兵五百人鎮守鄴。
魏元帝鹹熙初年(264),封為新沓子。轉為相國左長史,統領別營兵。
當時文帝認為山濤是鄉閭中素有德望的人,命太子拜見他。文帝將齊王司馬攸過繼給景帝,平時又看重司馬攸,曾問裴秀道:“大將軍開國建業,未成而亡,我只是繼承他的事業,故欲立司馬攸為太子,以歸功於兄長,怎樣?”裴秀認為不可。
又以此事問山濤,山濤回答說:“廢長子立少子,違背禮制,是不吉祥的。國家的安危將由此事決定。”
於是才定下司馬炎為太子。太子親自拜謝山濤。
晉武帝司馬炎受魏主禪讓即位,任山濤為大鴻臚,護送陳留王到鄴。 泰始初(265),加奉車都尉,晉爵為新沓伯。
羊祜執政時,有人要陷害裴秀,山濤厲言正色保護裴秀,因此不合壹些權臣之意,出任冀州刺史,加寧遠將軍。冀州風俗鄙薄,無推賢薦才之風。
山濤鑒別選拔隱逸之士,查訪賢人,表彰或任命三十多人,都顯名於當世。山濤受到百姓士人的仰慕推崇,當地風俗也為之改變。
又轉為北中郎將,督鄴城守備事。又入京為侍中,遷為尚書。
因母老請求辭職,皇帝下詔說:“君雖心在奉養老母,然而職務有上下公私之分,家中早晚有人侍奉醫藥,君當暫割情愛,以興壹心在公之德。”山濤決心退出官場,表疏上了幾十次,皇帝很久才答應了他的要求,授議郎職銜回府第。
武帝因山濤清貧儉約,無法供養家人,特別供給每日膳食,加賜床帳被褥。禮遇厚重,時人莫能與比。
後任命為太常卿,因疾病沒有就職。遇母喪,回鄉裏。
山濤年過七十,守喪超過常禮,親自背土堆墳,親手植松柏。皇帝下詔說:“我所以行教化於天下,是靠授賢者以官職。
當今風俗衰敗,人心尚於競進,應當分明善惡,以退讓之風鎮之。山太常雖在居喪,意誌不可勉強改變,而當今國家任務繁多,怎能遂自己心願呢!現以山濤為吏部尚書。”
山濤以母喪身病為由辭讓,表章情意懇切,遇元皇後死,勉強扶持還洛陽。為詔命所逼迫,勉強就職。
前後薦拔的人遍及京師和州郡,都是有用的人才。 鹹寧初(275),轉為太子少傅,加散騎常侍,授尚書仆射,加侍中,領吏部。
因年老有病,堅意辭讓,上表陳情。上章表數十次,很久沒有就職理事,左丞白褒奏山濤違詔。
武帝說:“山濤因病自求辭職,只是沒有聽從他的要求罷了。如山濤用人不當而坐罪是可以的,何必上下動手,顛倒輕重呢?不得再追究此事。”
山濤內心不安,上表謝罪說:“自古以來行王道者守正而已。陛下不能因為壹個老臣而改變國法,臣有何心向皇上陳辭。
請照白褒所上之表處置,以顯示不枉刑法。”武帝又下手詔說:“白褒所奏是虛妄的,我所以未追究他的責任,是我不喜歡動輒發怒,妳是明智而有度之人,哪能介意呢!應當就職理事,不讓他們再上章表就是了。”
山濤決心引退,因為堂弟媳發喪,就回外舍。皇帝下詔說:“山仆射近日暫時出居,因有所操勞而未還,這不是我坐側席而待賢的意思。
現派遣丞掾奉旨告諭,若身體尚未康復,便坐輿車擡回府寺。”山濤辭讓不能獲準,才就職理事。
山濤再次任職十余年,每逢官位有缺,山濤總選幾個備用的人,看到詔旨傾向於某壹人,然後明言上奏,先將皇帝所想用的人提出,所以皇帝所想用的人,有時沒有先提出來,眾人不了解詳情,認為是山濤憑自己的意願用人。有人在武帝面前說山濤的不是,故武帝親手寫詔告誡山濤說:“用人的標準是有才,不遺漏疏遠孤賤而有才的人。
3. 誰有《晉書·山濤傳》的原文,謝謝《晉書·山濤傳》 山濤,字巨源,河內懷人也。
父曜,宛句令。濤早孤,居貧,少有器量,介然不群。
性好《莊》《老》,每隱身自晦。與嵇康、呂安善,後遇阮籍,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康後坐事,臨誅,謂子紹曰:「巨源在,汝不孤矣。」 濤年四十,始為郡主簿、功曹、上計掾。
舉孝廉,州辟部河南從事。與石鑒***宿,濤夜起蹴鑒曰:「今為何等時而眠邪!知太傅臥何意?」鑒曰:「宰相三不朝,與尺壹令歸第,卿何慮也!」濤曰:「咄!石生無事馬蹄間邪!」投傳而去。
未二年,果有曹爽之事,遂隱身不交世務。 與宣穆後有中表親,是以見景帝。
帝曰:「呂望欲仕邪?」命司隸舉秀才,除郎中。轉驃騎將軍王昶從事中郎。
久之,拜趙國相,遷尚書吏部郎。文帝與濤書曰:「足下在事清明,雅操邁時。
念多所乏,今致錢二十萬、谷二百斛。」魏帝嘗賜景帝春服,帝以賜濤。
又以母老,並賜藜杖壹枚。 晚與尚書和逌交,又與鐘會、裴秀並申款昵。
以二人居勢爭權,濤平心處中,各得其所,而俱無恨焉。遷大將軍從事中郎。
鐘會作亂於蜀,而文帝將西征。時魏氏諸王公並在鄴,帝謂濤曰:「西偏吾自了之,後事深以委卿。
」以本官行軍司馬,給親兵五百人,鎮鄴。 鹹熙初,封新沓子。
轉相國左長史,典統別營。時帝以濤鄉閭宿望,命太子拜之。
帝以齊王攸繼景帝後,素又重攸,嘗問裴秀曰:「大將軍開建未遂,吾但承奉後事耳。故立攸,將歸功於兄,何如?」秀以為不可,又以問濤。
濤對曰:「廢長立少,違禮不祥。國之安危,恒必由之。
」太子位於是乃定。太子親拜謝濤。
及武帝受禪,以濤守大鴻臚,護送陳留王詣鄴。泰始初,加奉車都尉,進爵新沓伯。
及羊祜執政,時人欲危裴秀,濤正色保持之。由是失權臣意,出為冀州刺史,加寧遠將軍。
冀州俗薄,無相推轂。濤甄拔隱屈,搜訪賢才,旌命三十余人,皆顯名當時。
人懷慕尚,風俗頗革。轉北中郎將,督鄴城守事。
入為侍中,遷尚書。以母老辭職,詔曰:「君雖乃心在於色養,然職有上下,旦夕不廢醫藥,且當割情,以隆在公。
」濤心求退,表疏數十上,久乃見聽。除議郎,帝以濤清儉無以供養,特給日契,加賜床帳茵褥。
禮秩崇重,時莫為比。 後除太常卿,以疾不就。
會遭母喪,歸鄉裏。濤年逾耳順,居喪過禮,負土成墳,手植松柏。
詔曰:「吾所***致化者,官人之職是也。方今風欲陵遲,人心進動,宜崇明好惡,鎮以退讓。
山太常雖尚居諒暗,情在難奪,方今務殷,何得遂其誌邪!其以濤為吏部尚書。」濤辭以喪病,章表懇切。
會元皇後崩,遂扶興還洛。逼迫詔命,自力就職。
前後選舉,周遍內外,而並得其才。 鹹寧初,轉太子少傅,加散騎常侍;除尚書仆射,加侍中,領吏部。
固辭以老疾,上表陳情。章表數十上,久不攝職,為左丞白褒所奏。
帝曰:「濤以病自聞,但不聽之耳。使濤坐執銓衡則可,何必上下邪!不得有所問。
」濤不自安,表謝曰:「古之王道,正直而已。陛下不可以壹老臣為加曲私,臣亦何必屢陳日月。
乞如所表,以章典刑。」帝再手詔曰:「白褒奏君甚妄,所以不即推,直不喜兇赫耳。
君之明度,豈當介意邪!便當攝職,令斷章表也。」濤誌必欲退,因發從弟婦喪,輒還外舍。
詔曰:「山仆射近日暫出,遂以微苦未還,豈吾側席之意。其遣丞掾奉詔諭旨,若體力故未平康者,便以輿車輿還寺舍。
」濤辭不獲已,乃起視事。 濤再居選職十有余年,每壹官缺,輒啟擬數人,詔旨有所向,然後顯奏,隨帝意所欲為先。
故帝之所用,或非舉首,眾情不察,以濤輕重任意。或譖之於帝,故帝手詔戒濤曰:「夫用人惟才,不遺疏遠單賤,天下便化矣。
」而濤行之自若,壹年之後眾情乃寢。濤所奏甄拔人物,各為題目,時稱《山公啟事》。
濤中立於朝,晚值後黨專權,不欲任楊氏,多有諷諫,帝雖悟而不能改。後以年衰疾篤,上疏告退曰:「臣年垂八十,救命旦夕,若有毫末之益,豈遺力於聖時,迫以老耄,不復任事。
今四海休息,天下思化,從而靜之,百姓自正。但當崇風尚教以敦之耳,陛下亦復何事。
臣耳目聾瞑,不能自勵。君臣父子,其間無文,是以直陳愚情,乞聽所請。
」乃免冠徒跣,上還印綬。詔曰:「天下事廣,加吳土初平,凡百草創,當***盡意化之。
君不深識往心而以小疾求退,豈所望於君邪!朕猶側席,未得垂拱,君亦何得高尚其事乎!當崇至公,勿復為虛飾之煩。」濤苦表請退,詔又不許。
尚書令衛瓘奏:「濤以微苦,久不視職。手詔頻煩,猶未順旨。
參議以為無專節之尚,違在公之義。若實沈篤,亦不宜居位。
可免濤官。」中詔瓘曰:「濤以德素為朝之望,而常深退讓,至於懇切。
故比有詔,欲必奪其誌,以匡輔不逮。主者既不思明詔旨,而反深加詆案。
虧崇賢之風,以重吾不德,何以示遠近邪!」濤不得已,又起視事。 太康初,遷右仆射,加光祿大夫,侍中、掌選如故。
濤以老疾固辭,手詔曰:「君以道德為世模表,況自先帝識君遠意。吾將倚君以穆風俗,何乃欲舍遠朝政,獨高其誌耶!吾之至懷故不足以喻乎,何來言至懇切也。
且當以時自力,深副至望。君不降誌,朕不安席。
」濤又上表固讓,不許。 吳平之後,帝詔天下罷軍役,示海內大安。
4. 文言文《晉書 陶潛傳》閱讀原文:
陶潛,字元亮,大司馬侃之曾孫也。祖茂,武昌太守。潛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鄰之所貴。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曰:“先生不知何許人,不詳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恒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飲必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誌,忘懷得失,以此自終。”其自序如此,時人謂之實錄。知
偃兆以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復為鎮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在縣,公田悉令種秫谷,曰:“令吾常醉於酒足矣。”妻子固請種粳。乃使壹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素簡貴,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裏小人邪!”義熙二年,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
譯文:
陶潛(陶淵明),字元亮,是大司馬陶侃的曾孫。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時心懷高尚,知識淵博善於做文章,灑脫大方不拘謹,自得於真性情,被鄉裏鄰居所看重。曾經作《五柳先生傳》來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什麽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邊有五棵柳樹,所以以此為號。清閑安靜少說話,不愛慕虛榮實利。喜歡讀書,卻不去窮根究底的解釋,壹旦對書的內容有所感悟,就高興得忘了吃飯。本 *** 喝酒,可是家裏窮不能壹直得到。親朋故舊知道這樣,有時就置辦酒招他過來,他去飲酒壹定會喝完,目的是壹定要醉。醉以後回去,壹點也不收斂情緒。家裏四壁空空,不能遮陽擋雨,舊衣衫十分破爛,盛飯的容器經常空著,也不在意。經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很能顯示自己的誌向,不計較得失,用這來結束自己壹生。”他的自序是這樣,當世人說是實錄。(是不是缺了點?)
偃兆因為他親人年邁家裏貧窮,任用他為州祭酒。他不等忍受官吏這個職務,沒幾天就自己回家了。州裏聘用他為主簿,不去,自己種田來養活自己,於是得了瘦弱的病。
又做鎮軍、建威參軍,對親朋說:“想做個文官,來掙些補貼家用的錢(意譯)。”管這些事的人聽說了,任用他 為彭澤令。在縣裏,公田全部命令種秫谷(可釀酒),說:“讓我壹直醉酒就夠了。”妻子和孩子堅持請求種粳米。於是命令 壹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米。向來簡樸自愛,不諂媚長官。郡裏派遣督郵到他的縣,他的下屬說應該束上帶子(穿正裝)見督郵,陶潛嘆息說:“我不能為五鬥米(這些俸祿)彎腰(喪失尊嚴),小心謹慎的為鄉下的小人做事啊!”義熙二年,將印綬交還離開了彭澤縣,於是作了《歸去來》。
5. 晉書李熹傳文言文翻譯李憙,字季和,上黨銅鞮人。父新李牷,是漢朝大鴻臚。李憙年輕時有好品行,廣博地演習精深地研究,與北海人管寧以賢良被徵召,不去。幾次徵入三府,不就任。宣帝又徵召李憙任太傅屬,以有病為借口堅決推辭,郡縣扶他登車上路,當時李憙母親病重,於是偷偷翻越泫氏城墻第壹徒步回家,於是赴上母親的喪事,議論此事的人贊美他的誌氣節操。後來任並州別駕,當時驍騎將軍秦朗路過並州,州將畢軌對他恭敬。讓他乘車到官署。李憙堅決勸諫認為不能那樣,畢軌不得已依從了他。
景帝輔政時,任命李憙為大將軍從事中郎,李憙到任,被引見,景帝對李憙說:“過去先公徵用妳而妳不答應,如今我任命妳妳就來了,為什麽呢?”李憙回答:“先君以禮對待我,我得以依照禮決定進仕或退身。明公用法來約束我,我畏懼法就來了。”景帝很是器重他。轉任司馬,不久官拜右長史。跟從討伐毌丘儉回朝,遷任禦史中丞。居官正直,不畏 *** 權勢,百官為些震肅。舉薦樂安人孫璞,也因有道德而顯赫,當時的人稱贊他能識別人才。不久。遷任大司馬,以公事被免官。
司馬伷任寧北將軍,鎮守鄴,以李憙為軍司。不久,任命李憙為涼州刺史,加任揚威將軍、假節,兼任護羌校尉,安定華夏抵禦蠻夷,很有聲望業績。羌人進犯邊塞,李憙趁著有機可乘時,來不及奏報,就適時出兵深入,於是取得大勝,因功勞大免遭譴責,當時的人把他比為漢朝的馮奉世、甘廷壽。於是請求回京,答應了他。住在家中壹個多月,官拜冀州刺史,逐漸升任司隸校尉。等於魏皇帝向晉禪讓時,李憙以本官行司徒的職務,做太尉鄭沖的副手奉持策書。泰始初年,被封為祁侯。
李憙上疏說:“過去的立進令劉友、前尚書山濤、中山王司馬睦、已故尚書仆射武陔各占公家三更稻田,請求免去山濤、司馬睦等人官職。武陔已死,請求貶損他的謚號。”詔書說:“法律這種東西,天下以它為準繩,不回避皇親貴族,這之後能實行,我怎能在其間放縱邪枉呢!然而考察此事是劉友做的。侵犯剝削百姓,迷惑朝廷官員,奸臣居然敢做這樣的事,當刑訊追究劉友來懲邪佞。山濤等內如不再出過失,都不可問罪。《易經》說‘王臣忠誠,是因為沒有私心’。如今李憙堅持壹心在公的誌向,按照責任辦事,可以說是‘國家的司直’啊。光武帝說過:‘皇親國戚尚且收斂自己來回避二鮑’是否就是這樣呢!告戒眾官吏,各自慎重對待自己的職務,寬大原宥的恩典,是不會多次遇上的。”李憙任兩代司隸,朝廷內外稱贊他。因公被免官。
那年,立了皇太子,任命李憙為太子太傅。自魏明帝以後,東宮長久空曠,制度荒廢缺損,官員不完備,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等官職都沒有設置,只設置了衛率令讓他主管兵馬,太傅、少傅***同代理眾事。李憙在位多年,教訓道義,盡心謀劃。紅潮網翻譯
遷任尚書仆射,授特進、光祿大夫,因年老退位。詔說:“光祿大夫、特進李憙,杖德居義,當升臺司。毗亮朕躬,而以年尊致仕。雖優遊無為,可以頤神,而虛心之望,能不憮然!其因光祿之號,改假金紫,置官騎十人,賜錢五十萬,祿賜班禮,壹如三司,門施行馬。”
當初,李憙任仆射時,涼州敵人入侵邊境,李憙倡導起兵去討伐。朝廷官員認為出兵不易,敵人不足以造成禍患,最終不聽從李憙。後來敵人果然極端放肆,涼州覆沒,朝廷深感後悔。因李憙清廉樸素節儉,賜絹百匹。等到齊王司馬攸出外鎮守,李憙上疏諫爭,言辭懇切。
李憙自從做官,雖然不是清廉得與眾不同,然而家中沒有積蓄,與親朋好友甚至***享衣食,未曾利用朝廷官員身份謀私。等到死兵,追贈太保,謚號成。兒子李贊繼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