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德隆事件的德隆事件的背景

德隆事件的德隆事件的背景

1986年,德隆創建於新疆烏魯木齊。2000年初,德隆在上海註冊了德隆國際戰略投資有限公司, 註冊人民幣5億元。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德隆逐漸形成了以傳統產業的區域市場、全球市場為目標的重組和整合能力。德隆在十年間涉足的領域涵蓋制造業、流通業、服務業、金融業和旅遊業等十幾個行業。公司擁有新疆屯河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湘火炬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沈陽合金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三個全資公司, 並參股20余家公司。2002年,這些公司實現了銷售收入40億元,上繳利潤4.5億元的輝煌戰績,德隆國際的總資產超過200億元。然而,德隆在實施並購過程中,由於規模過於擴張,最終導致了資金鏈斷裂,並陷入了財務危機。德隆在鼎盛時期,股價居高不下,股權盤根錯節,資產狀況隱秘。德隆的不斷參股和擴張,導致在危機前參股達200余家公司。這些公司的資產狀況並不良好,有的可以勉強維持,有的資不抵債。德隆的目標是實現產業整合, 創造德隆模式,但這種模式卻是建立在不斷擴張和資金充裕的基礎上的,其並沒有實現產業整合的目標。

就融資規模而言,德隆在中國的企業界獨壹無二,而德隆正是憑借這些合法與不合法的融資方式成為龐大的企業集團。2004年4月13日,德隆系老三股之壹合金投資(000633)高臺跳水,德隆開始步入危機。次日,新疆屯河和湘火炬也相繼跌停。在短短壹周時間內,德隆股票徹底崩盤,流通市值縮水高達60億元以上。在隨後的4個月內,3只股票就將過去5年的漲幅化為烏有,流通市值從最高峰的206.8億元跌到2004年5月25日的50億元, 蒸發了156億之多, 超過滬深股市總市值的1%。事實上,2004年初,德隆資金鏈就非常吃緊, 已經無力為旗下股票重金護盤,反而開始放盤出逃。在各界的質疑下,銀行開始註意到風險,切斷對德隆的資金供應。德隆隨即全線崩潰。

為1995年,入主湘火炬、沈陽合金為1996年)為起點,以2003年為終點,來統計這3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長速度。可以看到, 新疆屯河在7年的時間裏業務擴大到原來的20倍,年均增加近3倍;沈陽合金在6年的時間裏業務規模擴大到原來的22倍,年均增加4倍;而表現最為搶眼的湘火炬, 同樣在6年的時間裏主營業務收入竟增長140倍,年均增加23倍。這種發展速度的背後卻是凈利潤率的下降,新疆屯河凈利潤率6年中由27% 下降到5.5%,沈陽合金則從23%下降到6%,湘火炬由18%下降到2.15%,這種沒有效率的激進式擴張無疑極大占用了寶貴的資源, 對資金的需求成倍擴大。

德隆的老三股8年間***實施3次配股,募集股份8.7億元。而上市公司則成了其向銀行貸款和股權質押擔保貸款的平臺。德隆控股的上市公司***有6家,除了老三股外,還有北京中燕、重慶實業和天山股份。德隆系上市公司的資金黑洞超過50億元。

以德隆入主3家上市公司的前壹年(入主新疆屯河 臺。以及德隆通過下屬公司組建了龐大的金融資產平通過新疆屯河控制了金信信托、新疆金融租賃公司、伊斯蘭信托、德恒證券中富證券等,德隆利用這些金融企業大量開展委托理財、挪用信托資金、抽取資本等, 從而獲得資金, 涉及資金高達217億元之多。即使這樣仍無法解決德隆的資金饑渴癥。先是參股深發展,接著德隆借助增資擴股的機會,進入了昆明、南昌、株洲等地城市的商業銀行。現在看來,德隆進入城市商業銀行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做大金融產業,而是,德隆借助下屬迷宮般的關聯公司之名,從城市商業銀行套取資金。而這些資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短期貸款,被德隆用在了實業的對外擴張上。眾所周知,德隆的實業以傳統產業為主,回報緩慢。這樣的短貸長投,無異於玩火。德隆盤根錯節的持股方式、分散的股權、各級公司之間交叉持股的特點為其融資提供了便利,但也正是這些問題才導致德隆陷入危機。借助上市公司, 德隆大量從銀行貸款; 借助金融機構,德隆挪用保證金、信托資金、民間非法融資。這樣德隆就陷入了壹個惡性的循環怪圈,年年的利潤都被用來償付高息,而所借的資金越來越多,只要其中壹環稍微出點問題,就有全面崩潰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