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亞萍《心力》聽後感
當時她剛加入國際奧委會,別的優秀運動員都是歐美的,英語和法語對他們來說很簡單,但鄧亞萍是唯壹壹個帶著翻譯去的。當時她就覺著被刺激到了,發誓要過語言關。
剛開始她也很迷茫,不知道該怎麽學,因為她本身就不太擅長死記硬背,所以背那些單詞很費勁。後來壹次機緣巧合,她發現自己聽力很好,她聽過聽培養自己的語感、語音和語調。同時因為運動員的緣故,她本身就很擅長模仿,便開始說,因為聽得很準確,加上模仿能力強,所以從壹開始她的語音和語調就很準。
通過聽說,慢慢的找到了感覺和自信,後來就把英語學好了。從她的故事裏面說明了壹個道理, 別人告訴妳再多方法都沒用,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有用的。因為每個人自身的條件和優勢不壹樣,也許妳擅長記憶和背誦,也許妳擅長邏輯和推理,也許妳擅長發散性思維和想象,只有根據自身特點,走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才能成功。
書裏面另外壹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關於是鄧亞萍去劍橋讀博士的。
鄧亞萍在清華上完學,又去了漢諾丁大學讀碩士,有壹次她到倫敦去,正好碰到劍橋舉行畢業典禮,她看到那些經過十幾年寒窗苦讀的學子們,他們的家人從全世界各地到劍橋來跟他們慶祝,他們的臉上充滿了驕傲和自豪。當時她就想,要是我也能在這裏上學就好了。可馬上另壹個念頭就告訴自己,不可能這輩子沒戲了。
但當她讀完碩士,慢慢的找到了自信,覺得自己是可以做研究的,是可以讀書的,她決定試壹試。雖然她的家人都勸她,妳的名兒都這麽大了,沒必要去讀這個,萬壹讀不下去多丟人啊!可是鄧亞萍堅持,她認為既然這輩子能實現的事,為什麽要等到下輩子呢?
鄧亞萍這種不服輸的勁,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她剛打乒乓球的時候,別人都認為她兒子太矮了,沒有培養的價值,可是她不服氣,為了證明自己,她每天穿著30斤的沙背心和綁著沙袋練球,終於練出了又快又狠的球。她在世界大賽上,只輸過三次,大家都說每次看到她打球就壹個感覺:“穩”。只有有她的比賽,我們從不擔心會輸球。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都是付出了無數的心血和付出換來的。鄧亞萍說,她們以前練球有壹個習慣,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把今天壹天打過的球,像放電影壹樣在腦子過壹遍,總結壹下自己哪個球打得好,哪個球打得不好。而且每次比賽回來,她們還會寫總結,復盤每次輸球後當時的心態,直面自己的內心。
鄧亞萍說, 成功者從不為自己的失敗找理由,因為只有勇於直面失敗,妳才能夠突破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