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態應變測試系統是什麽時候出的?具體有什麽應用?學機械的幫下忙。
我國的動靜態應變測試系統的發展和應用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壹階段為我國解放初期的50年代的十多年裏,比起國外約落後十余年,表現為當時沒有專門的生產廠商,使用單位也很少,但隨著國民經濟恢復,某些科研院校急需進行有關結構實驗,如北京航空學院,因需要對飛機結構及部件進行應變(應力)測試,有關科研人員仿制了從美國進口的SR4型靜態電阻應變儀,它是利用電子管作為電壓放大器件,交流載波供橋和調制放大原理,該儀器全部采用分散元器件組裝而成,當時,為了振興民族精神把它起名為“祖國牌”電阻應變儀。由於種種原因,壹時無法組織生產和投入市場,急於項目需要單位,也只能向外國引進,除SR4外還有從匈牙利引進少量的靜態應變儀,但壹時無法滿足工農業和教學科研的日益增長的需求,直到50年代末,由上海華東電子儀器廠會同有關高等院校(如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科研單位聯合研制了用電子管式放大器,如59型靜態應變儀,YJ-5型靜態電阻應變儀,YJD-1型靜動態電阻應變儀和YD-4型動態應變儀,它們的***同點是體積大而自重重,溫漂和時漂大,可測應變量程範圍小,動態信噪比大、抗幹擾和穩定性差,指零讀數法、手動法作電容和電阻予調平衡操作十分繁雜等等,雖然這些電阻應變儀可解決壹時教學科研的需要,由於上述先天的不足,影響到應變測試的應用和普及。 第二階段,在70到90年代,國內外由於數字電路和小型集成電路的出現,應變電測放大器開始向直流供橋,數字顯示和人工測讀方向發展,首先提出的為 位數字靜態應變儀,如“YJ-18”和“YDR-3”型再發展到 位的“YJ28A”型靜態電阻應變儀,他們***同特點是把原為交流供橋,改為直流或方波供橋,從而去除了交流電橋中的電容預調平衡和載波解調等電路,對於動態應變放大器,推出了多通道多機型,動態響應較高的如“YD-21”和“YDR-3”型,它們的主機頻率壹般小於10 KHZ ,通道數可到8路。 應用:在機械工業中,它可用於測量透平葉片、鍋爐結構或內燃機氣缸的應力等。應變儀上如果配有相應的傳感器,還可以測量力、質量、壓力、位移、扭矩、振動、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及其動態變化過程,也可用作非破壞性的應變測量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