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康熙的地宮是什麽樣(康熙王朝康熙去的地宮是哪壹個)

康熙的地宮是什麽樣(康熙王朝康熙去的地宮是哪壹個)

1952年,考古學家試圖進入康熙景陵地宮。可是,他們卻遇到了想象不到的詭異場景,被迫匆匆退出。之後,景陵地宮被永久封閉起來。那麽,地宮裏到底有什麽讓見多識廣的考古學家半途而廢?眾所周知,在“事死如事生”的中國古代

1952年,考古學家試圖進入康熙景陵地宮。可是,他們卻遇到了想象不到的詭異場景,被迫匆匆退出。之後,景陵地宮被永久封閉起來。那麽,地宮裏到底有什麽讓見多識廣的考古學家半途而廢?

眾所周知,在“事死如事生”的中國古代,絕大多數帝王都會在生前就開始營建自己死後的享福勝地。無數的稀世珍寶被藏入皇陵,陪伴著帝王長眠於黑暗的永夜。

可是,正因為這些稀世珍寶,帝王們不僅沒有獲得夢想中的平安喜樂,反而引起了盜墓賊的覬覦,常常讓自己落入屍骨無存的悲慘境地。

壹、清東陵之景陵

順治是第壹位入關的清朝皇帝,他喜好騎射,常常帶著大臣和侍衛出去打獵。

這壹日,順治在薊州燕山壹帶打獵,不知不覺就縱馬前行到四十裏外的豐臺嶺。登高遠眺,金星山如錦屏翠帳,朝北看,昌瑞山山巒重疊,林濤如湧,景物秀美,讓人心情大好。

順治對身邊的大臣們說:“此山王氣蔥郁非常,可以為朕壽宮。”

接著,順治取下大拇指上的玉扳指,隨意拋出。他告訴侍衛,找到扔出去的玉扳指,那裏就是最佳的下葬地,可以在此修建皇陵。

眾部下順著玉扳指滾落的方向找去,在草叢中發現了玉扳指,並且立樁做了標記。

順治選擇的這片山清水秀之地,就是清東陵所在地。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裏處,距北京市區125公裏。

從他之後,康熙、乾隆、同治、鹹豐均葬於此。清東陵***埋葬著5位皇帝、15位皇後、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161人。

順治24歲離世,當時的康熙只有8歲。小小年紀就得承擔帝國興衰的重任,面臨的困難和壓力可想而知。

康熙14歲時,設計擒鰲拜,壹舉奪回政權,展示出卓越的領導才能和執政者的智慧。

在漫長的執政生涯中,康熙壹刻也沒閑著。對內整治吏治,對外抵禦強敵。將清朝的經濟發展推向了巔峰,也奠定了中國的疆域,是壹位難得的明君。

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69歲去世才退位,執政61年之久。

康熙21歲的時候,妻子孝誠皇後赫舍裏氏崩逝。

康熙與赫舍裏氏成婚時才12歲,兩人可謂青梅竹馬,舉案齊眉。

赫舍裏氏因難產去世,康熙悲痛欲絕,輟朝五日為皇後舉辦隆重的葬禮。

從這時候開始,康熙將修建陵寢提上日程,景陵開始籌建。

因為清朝有子隨父葬的習俗,康熙帝的陵寢也在清東陵,距離順治帝的孝陵壹公裏左右。

關於景陵的選址,還有壹個傳說:康熙派出去的看風水的大臣找來找去,就看中了壹個大水潭所在地,這裏龍氣聚攏,風水極佳。

可是,大水潭深不可測,水中常有蛟龍出沒。

大臣向康熙匯報後,康熙親自去考察了壹番。查看完畢後,康熙皇帝沒有說壹句話,只是當夜卻住在了當地的行宮裏,考察官員們心裏已然明白了什麽。

這天夜裏,康熙做了個夢,夢見龍王太子對他說:“那個水潭是我居住了幾千年的龍宮,陛下是真龍天子,是有道明君,我現在奉玉皇大帝之命,將此地讓與陛下建陵,特來相告。”三太子說完就倏忽不見了。

康熙夢醒後,知道這是天意,於是決定將陵寢修建在這裏。

第二天他就派人去大水潭查看,潭水竟然已經幹涸。

隨後,帝陵就在水潭的位置修建了起來。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不過這塊地址的風水還是真不錯。康熙在位61年,是清代帝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壹位,也是子女最多的壹位。

景陵基本沿襲了孝陵的規制。但在細節方面,景陵在孝陵的基礎上又有諸多改革和創新。

1開創帝陵地宮先葬皇後的先例

1681年,孝誠皇後赫舍裏氏第壹個葬入了皇陵。隨後,第二任孝昭皇後鈕祜祿氏也在同年被葬入景陵。1689年,第三任孝懿皇後佟佳氏也進入了景陵。

此時,康熙身體康泰,他命人無需關閉地宮石墓門,只在入口處臨時安放壹道木門,等待皇帝逝世之後所用。

直到1722年,69歲的康熙皇帝病逝於京西暢春園,隨之被葬入了景陵。與三位皇後長相廝守在黑暗的地下。

待雍正生母烏雅氏於第二年去世之後,雍正將生母烏雅氏以及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壹同葬入景陵地宮,自此距離孝誠皇後葬入帝陵,開放了42年之久的景陵地宮大門得以關閉。

2開創使用棺槨土葬方式安葬

女真人是遊牧民族,沒有固定的居所。親人去世後,如果采用土葬法,遺體無法搬來搬去,非常不方便祭奠。

於是,女真人常常將遺體在野外火化,帶著骨灰四處遷徙。

雍正皇帝曾經說過:“本朝從關東發跡南下,憑軍事強大四處作戰,遷徙無常。父母亡後,棄之不忍,攜之不能。”

皇太極於1643年暴斃於沈陽故宮,第二天遺體就放入了棺中。沒多久就“以國禮焚化大行皇帝梓宮”,意思就是說連人帶棺都壹塊燒了。

順治帝於1661年駕崩,隨後即進行了火化。第二年,康熙帝將順治帝的骨灰送到孝陵安葬。

康熙統治時期,清朝政治穩定。滿族人遷往中原,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漸漸接受了漢人土葬的方式。

自康熙采用土葬後,自上到下都采用了土葬方式,滿族古老的火葬基本就被革除了。

康熙地宮結構應該和乾隆帝的裕陵相仿。平面呈現”主“字形,由壹條主墓道、四道石門和三個墓室構成。

地宮中是康熙和四位皇後以及壹位皇貴妃的遺體和棺槨。

至於其中的隨葬品,以當時的大清國力和康熙的審美情趣來說。壹定是奇珍異寶眾多。可惜的是,因為這些稀世珍寶價值連城,康熙地宮多次被盜,壹代明君落得屍骨無存的下場。

二、命運多舛的景陵

景陵規模宏大,氣派非凡。但卻總是不得安生,事故頻發。

1、第壹次莫名其妙的大火

光緒三十壹年,康熙景陵發生了大火,景陵的隆恩殿被燒得幹幹凈凈,神位牌也被燒毀了。

慈禧聞訊後非常震驚,立即派大臣去調查此事。

大火當時是從大殿屋檐下的鬥拱開始燒起的。

此時是二月份,不可能有雷電的存在。覬覦陵墓的盜墓賊也不可能在大殿的屋檐下點火,而守陵人也沒有點火的動機。

參與調查的大臣們的最後結論是:這是壹場怪火,無從查起。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2、第二場更為詭異的火和毀滅性的盜墓

1945年,清東陵來了壹群盜墓賊,他們帶著很多人,挖了盜洞進入地宮後,又用炸藥炸開了石門。

面對著康熙的棺槨,盜賊們拿出斧頭,準備劈開棺木。由於棺板又厚又硬,盜賊費了很大力氣也沒有能夠劈開棺木。

後來,他們拿出鋸子,剛剛把棺蓋鋸出壹條縫,突然,從棺材中噴出壹團火。

盜賊嚇得扔下鋸子,轉身就跑。可是,火熄後,墓地中毫無動靜。

盜賊想到棺木中那些價值連城的珠寶,又壯起膽子,繼續用鋸子鋸棺材。

結果在棺蓋板打開的那壹瞬,又有壹束火噴湧而出,將幾個盜賊的頭臉燒傷。

即使這樣,也沒有能夠阻止盜賊的腳步。墓地被瘋狂盜劫壹空後,康熙和幾位皇後的屍骨散落壹地,墓室中壹片狼藉。

當時時局十分混亂,到處都有燒殺劫掠。康熙的地宮石門被炸開後,就這樣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3、第三場從天而降的大火

景陵的災難還沒有結束,1952年,突如其來的雷電擊在景陵聖德神功碑樓上,引起了壹場大火。

景陵聖德神功碑亭俗稱大碑樓,是陵寢最前面的建築,由功德碑、碑亭、華表組成。處於陵寢的中軸線上。

建造大碑樓的目的,是為了歌頌康熙的豐功偉績。因為康熙在位六十多年的功德太多,雍正認為壹塊碑不能將康熙的功績展現得盡善盡美。因此,建立了兩塊功德碑來歌功頌德,壹塊碑刻滿文,壹塊碑刻漢文。

雍正諭曰:“世祖章皇帝碑文字跡似小,我聖祖仁皇帝在位六十余年,功德隆盛,文章字數甚多,壹碑不能盡載,宜建立二碑,壹刻清文,壹刻漢文。然此碑若比世祖章皇帝碑亭寬展,恐有未安,即或加寬,必不可加高。”

自景陵首創雙碑之制之後,後續泰陵、裕陵、昌陵三陵皆效仿之。

1952年的這場大火將雍正帝親自撰寫的3400多字的碑文給燒毀了,康熙帝的許多豐功偉績也隨著這場大火被抹掉了。

這些碑文不僅顯示了康熙帝的壹世英名,還展現出了雍正帝的壹片孝心,如今毀於壹旦,不但使得英名不能遠揚,孝心也不能完美彰顯,實在為壹大憾事。

三、地宮為什麽不能打開?

大碑樓起火後,河北省文物局派出考古學家去景陵進行調查。

當時,幾位考古學家和公安部門的警員想進入康熙帝的地宮進行清理。

他們的腰上拴著繩子,帶著武器,舉著火把,順著盜洞進入了地宮。

地宮中的石門被炸得支離破碎,有的半開著,有的已經錯位。地宮中到處都是水,越往裏走水越深。

幾個人走到水齊胸深的時候,向前壹看,隱約能夠看到前面的石門是圓形的,上面有石雕圖案,水幾乎把石門全部淹沒。而且洞內飄來壹股難聞的氣味,讓人聞之作嘔。

實在無法再深入探索,幾個人不得不退了出來。

康熙景陵地宮

原來盜墓賊盜掘了康熙墓地後,既沒有掩埋上盜洞,也沒有關上石門。

每當下起大雨的時候,雨水就會流入地宮之中。因為地宮中沒有排水設備,流進去的雨水越積越多,形成了壹個幾米深的水潭。

康熙和皇後們的屍骨就這樣壹直浸泡在雨水中,可悲可嘆。

最後,考古學家們決定將地宮永久封閉起來。

有人會問了,為什麽不將康熙地宮中的水抽幹,將地宮打開進行清理和考察呢?

首先,地宮雖然已經被盜,但是裏面是否還有幸存的文物以及有價值的東西還不得而知。如果強行進入地宮,可能會對陵墓造成更大的破壞。

其次,地宮被盜,大多數文物已經消失,因此整個景陵在很大程度上喪失了考古的意義。

康熙地宮的真面目將被長久地掩埋在暗黑的地底。

曾經睿智神武的康熙皇帝肯定沒有想到,他死後竟然會遭遇陵墓被盜,屍骨泡在水中的慘景。這不能不讓人唏噓。

那些臣服四海的榮耀、生殺予奪的威儀、馳騁疆場的豪情都流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過去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