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人大教授發公開信解除師生關系合理嗎

人大教授發公開信解除師生關系合理嗎

雙向選擇下導師有權與學生解除指導關系

孫家洲與其學生解除指導關系,從目前來看,如果不從處理方式和道德層面來評價,而僅從現代大學研究生培養導師負責制下來看,是否符合規定和程序呢?

目前國內外高校普遍采用的是研究生、導師雙向選擇確定指導關系,中國人民大學也是如此。

所謂雙向選擇,是指學生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指導導師,導師也有權利選擇所要指導的學生。雙方的權利不僅僅是在確定關系之初,在培養中途,學生和導師都可以行使這樣的權利。如果學生覺得自己的導師不是很合適或不滿意,可以填寫表格申請更換導師,而導師也可以在指導壹段時間後申請與學生解除指導關系。

以西南政法大學為例,在其《研究生指導教師規範》(校長辦公會2002 年7 月12 日通過,2011 年4 月27 日修訂)中顯示,在研究生中期考核和篩選中,如果導師發現學生品行不好、身心健康狀況或學習成績不合格、不適合繼續培養,導師有責任向研究生部提出中止其學習或其它處理意見。

教育專家熊丙奇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對此事評價道,孫家洲教授的中止師生關系的行為符合相關規定。“高校碩士研究生壹般在導師和碩士研究生之間實行雙向選擇制度,如果學生或老師對對方不滿意,都可以申請解除關系。”熊丙奇介紹,如果老師申請和學生中止關系,壹般研究生院將出頭做老師工作,或者為學生選擇另外的導師。

而人大外宣部門壹負責人也證實了這樣的規定,“基本上導師不願意帶這個學生了,這個學生在同壹專業內再找個導師就可以了,這個是正常的現象。”

謾罵和挑戰權威不能混為壹談

在孫家洲與郝相赫壹事上,輿論呈現了兩極分化。有為老師孫家洲叫好的,認為該學生狂妄自大,當然也有為學生郝相赫是自由精神,導師氣量狹小。

從目前流出的郝相赫朋友圈言論看,其所論問題主要有:1、北大歷史系是“垃圾系”(“雖然學校不垃圾”)。2、人大從北大引進的魏晉唐宋老師在全國“沒啥名氣”。3、北大歷史系魏晉史教授閻步克是“ 垃圾”,名高於實。另外根據孫家洲公開信,郝相赫還批評了出自北大、現任教人大的魏晉史教授韓樹峰,但郝在情況說明中稱只是以拼音首字母寫出,沒有點名。

根據孫家洲公開信,郝相赫還批評了出自北大、現任教人大的魏晉史教授韓樹峰。

按照郝相赫的標準(出自北大、魏晉唐宋領域),澎湃新聞記者發現,其所言“沒啥名氣”的老師囊括了劉後濱(隋唐史,現任人大歷史學院副院長、歷史系主任)、李全德(宋史,副教授)、陳昊(隋唐史、專門史,講師)、王靜(隋唐史,講師),另外講師邱靖嘉研究遼史從時代上講,也可以屬於唐宋領域。

這裏面,劉後濱名氣響亮,學術水準在學界評價頗高。其他幾位年輕學者,在整個歷史學界的聲名自然難與耆舊名宿並論,但都在各自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比如陳昊曾獲得2010年教育部博士生學術新人獎,邱靖嘉獲2011年度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李全德、王靜在歷史學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是十數篇。值得壹提的是,這幾位學者基本上都是在孫家洲擔任人大歷史系系主任(剛剛卸任不足壹年)期間所引進的。

而郝相赫所稱為“垃圾”的北大歷史系,其他領域不論,僅就魏晉唐宋,就匯集了閻步克、羅新、陸揚、榮新江、辛德勇、鄧小南、張希清、劉浦江(今年年初離世)等眾多國內外頂級學人,即便不能說國內最強,也和“垃圾”八竿子打不著。

回到導師與研究生解除指導關系上來,壹般來講,導師對學生的不滿意無外乎人格品行與學術能力兩種情況。知乎匿名用戶評論認為,郝相赫對北大歷史系、魏晉唐宋史領域的“批評”,如果我們不從人格品行來考慮,也可以看出其缺乏學術判斷和視野。

而針對將郝相赫的言論視為學術自由、挑戰權威的評價,知乎用戶瀟湘認為,“出以“ 垃圾” 之類的穢語,確實是人品問題。用唐(長孺)、田(余慶)來貶低閻,路數完全不同,實在看不出除裝逼、泄憤以外還能怎樣理解這些言行。”

也有從國內人文學科師生關系來理解這個問題的,比如知乎用戶顧景言認為,“事實上,在國內的大學,尤其是歷史這種人文學科,師生之間就是傳統的師徒關系。壹個碩士生或者博士生的前途如何,他的師門起著很大的作用。同樣的,如果學生品行不端,也會令師門蒙羞。而人大的這位老先生在已經勸告無果的情況下,與弟子解除關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弟子辱罵老師同行中的好友和前輩,不僅是狂妄無禮,更是在打老師的臉。想必那位郝明赫也是把自己當成傅斯年之類的名士了,忘了自己有幾斤幾兩。汙言穢語,此君人品真是不敢恭維。”

當然,每到這個爭論性事件,就會不乏“誅心論”、“陰謀論 ”,在孫、郝事件上,也是如此。有人認為,郝相赫很可能是因為沒有考上北大歷史系而記恨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