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軍地位如何,為何會被稱為三軍中最強的戰力?
中軍的含義很多,題目應該指三軍(上中下或者左中右)中的中軍。
但是,並不是中軍都是最強的戰鬥力!
中軍起源
在周朝制度中,周王可以有六支軍隊,大的諸侯都可以擁有三支軍隊,號為三軍,其中中軍最尊,上軍次之,下軍又次之。壹軍壹萬二千五百人,三軍合三萬七千五百人。
按照《周禮·夏官·司馬》記載:“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壹軍。”
在這裏,要強調,軍的核心是王家與貴族子弟所組成,基幹力量是征發平民組成的甲士。所以戰鬥力是很強的。
在春秋時候,大國都設置了三軍,例如晉國有中、上、下三軍,楚國有中、左、右三軍,而齊國、魯國、吳國則是上、中、下三軍,魏國則是前、中、後三軍。
中軍不壹定是最強的壹支軍隊
周制開始,中軍為天子或者大國諸侯所親自率領的軍隊,實力自然是最強。
但是到春秋戰國之後,各個國家軍制不同,有上中下、左中右、前中後等多種形式。中軍也不壹定都是國君所轄了。
例如齊國,上軍的實力最強,也是國君出戰所親率領的軍隊。而魏國,則是前軍最強了。
大部分時期,中軍都是最強的戰鬥力
隨著時代的演變,後世的前軍、中軍、後軍這種編制更常用,尤其到唐朝之後,更是普遍采用這種說法,並且含義了發生了變化。
前軍擔負先鋒部隊作用,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沖鋒陷陣。
中軍是統率率領的主力部隊。
後軍則承擔押糧運草、掩護警戒,總預備隊的作用。
此時的中軍絕對是靈魂,是壹支軍隊的核心所在。
魏晉時期特殊的中軍稱呼
在魏晉之時,中軍是京師軍隊的意思,也就是中央政府直轄的警衛部隊,是衛戍首都安全的精銳部隊。
例如,曹魏的中軍分為武衛營、中堅營、中壘營、驍騎營、遊擊營、中領、中護營等。實力強大,除了警衛軍師之外,經常征戰四方,是最精銳的部隊。中軍的主要領兵官是中領軍和中護軍,都是皇帝的親近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