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的發展歷史
在各類筆中,毛筆可算是中國獨有的品類了。傳統的毛筆不但是古人必備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達中華書法、繪畫的特殊韻味上具有與眾不同的魁力。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都是與毛筆的使用分不開的。
毛筆作為書寫工具,其歷史非常久遠,早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就留有毛筆描繪的痕跡。雖然西周以上迄今尚未見有毛筆的實物,但從史前的彩陶花紋、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覓到些許用筆的跡象。東周的竹木簡、縑帛上已廣泛使用毛筆來書寫。由此可知毛筆起於殷商之前。最早的毛筆,大約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發現了春秋時期的毛筆,該筆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筆,是上古時代遺存的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春秋、戰國時對筆的叫法各地不壹,有“筆”、“聿”、“拂”等多種名稱。直到秦實行“書同文,車同軌”,才將筆的各種名稱統壹稱作“筆”。相傳秦將蒙恬曾在善璉村取羊毫制筆,在當地被人們奉為筆祖。又據說蒙恬的夫人蔔香蓮也精通制筆技藝,被供為筆娘娘。到了漢代,筆已比較考究,路卮是當時的制筆高手。漢代制筆頭的原料除了兔毛之外,還有羊毛,鹿毛、貍毛、狼毛等,硬毫軟毫並用。同時,筆管的質地和裝飾也豐富起來。據正史書籍記載,我國著名的宣筆就發明於漢代。
宣筆時期是我國毛筆發展的壹個重要時期。晉時,安徽宣州用兔毛制成的紫毫筆,以筆鋒尖挺而擁著稱於世。宣州陳氏之筆深受王羲之等人的推崇。到了唐代,宣州成為全國制筆的中心,宣筆聲譽日隆,此時的宣筆無論在制作技巧,選用材料,或在筆桿的雕鏤藝術上,都已日臻完善,柳公權、歐陽修、梅堯臣、蘇東坡等人都對宣筆有過極高的評價。宣筆在唐朝時被奉為貢品和禦用筆,據《舊唐書?地理誌》記載:唐天寶二年,唐玄宗登樓看新潭、南方數十郡特產,排列在在樓下,其中就有宣城郡的筆。陳氏及諸葛氏之筆跨唐宋兩朝,制筆技藝世代相傳,所創無心散卓筆具有性能柔潤、根基牢靠,久用不散,書寫流暢的特點,稱“海內第壹”。宋代除了宣州諸葛氏之外,歙縣的呂道人,黟縣的呂大淵,新安的汪伯立等都名冠壹時。
元代以後,以湖州為中心的制筆業日益興隆。我國的毛筆進入了第二個重要發展時期——湖筆時期。尤以羊毫筆最享盛名,為士林所愛,並得朝廷贊賞,此時的湖筆與宣筆已同享盛名,乃至超過了宣筆,成為全國毛筆的代表,譽滿海內外。被稱為“毛穎之技甲天下”的湖筆,發源於浙江省湖州市善璉鎮。古時,善璉隸屬湖州府,故這裏出產的毛筆稱為湖筆,善璉也被譽為“筆都”。當時湖筆與徽墨、端硯、宣紙壹起被稱為“文房四寶”,並出現了馮應科、張進中、吳升、姚愷、陸震、楊鼎、沈秀榮、潘又新等制筆名師。
明末清初,善璉湖筆逐漸外傳,善璉人在各地開設了壹批著名的筆店,如北京的古月軒、賀連清,上海的周虎臣、楊振華、李鼎和,蘇州的貝松泉、陸益堂等。明清時期是中國制筆業發展的鼎盛期,供皇室的禦用筆和官府用筆,制作精致華麗自不待言,就連民間使用的毛筆,也十分註重裝飾和美觀。當時用作筆管的質材有竹,玉、雕漆、象牙、瓷,琺瑯等,在筆管的裝飾上,也盡壹切修飾之能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豐富。
由於毛筆是由動物纖維制成,難以長久保存,故完整的古筆傳世極少,除少數發掘品外,能見到的明清毛筆,也可算得上是稀世珍寶了。
鋼筆
自19世紀80年代中期在羽毛筆的基礎上發明了鋼筆之後,鋼筆迅速替代傳統的羽毛筆而成為20紀主要的書寫工具。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電腦、打印機與網絡迅速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鋼筆的書寫功能,而且性能更加優良的圓珠筆廣泛運用,也擠占了鋼筆的市場占有率。21世紀初的今天,鋼筆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它是許多人首選的書寫工具,並在某種程度上成為體現持有人身價的壹種象征。制作工藝越來越精良的名牌鋼筆,已成為高檔的名貴禮品,成為上層社會的壹種追求,價格不菲。
鋼筆因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眾多的收藏者 , 所以如何選擇壹枝好的鋼筆 , 也成了壹門學問。
有不少人喜歡收藏鋼筆。因為鋼筆不僅有足夠多的新老品牌與款式供收藏者尋覓選擇,而且價格適宜,全球都擁有龐大的市場,收藏容易,轉手出讓也極為方便。即使是專供收藏的珍稀品牌,很少有偽造的假貨,也沒有很多人專門炒作,因此使得鑒賞家與投資者購買起來較為放心。
鉛筆
1564年,壹場災難性的颶風襲擊英格蘭島,受災較重的昆布蘭地區許多大樹被連根拔起。風暴過後,人們在樹根下發現了壹種黑色礦物質。只要輕輕在物體上壹劃,就可以留下壹道黑色的印記,它就是“石墨"。當地牧羊人常用它在羊身上畫記號,以便於辨認。後來有人把它制成棒形,賣給商人用於在包裝上劃記號。1781年,德國化學家法伯經過多次實驗,將石墨粉與硫磺、銻、松香混合在壹起,制成糊狀再擠壓成條形,這就是鉛筆的雛形。這種鉛筆有壹定的硬度,書寫起來比石墨棒好用多了。受此啟發,人們又將石墨塊切成小條,用於寫字繪畫。這就是最早的鉛筆。不久,英王喬治二世索性將巴羅代爾石墨礦收為皇室所有,把它定為皇家的專用品。但是用石墨條寫字既容易弄臟手,又容易折斷。
給鉛筆套上木桿外套的任務是由美國工匠門羅來完成的。他先造出了壹種能切出木條的機器,然後在木條上面刻上細槽,將鉛筆芯放入槽內,再將兩枝木條對好、粘合,筆芯被緊緊地嵌在中間,這就發展成了我們今天使用的鉛筆。
新成員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鉛筆的制造也已經註入了許多科技含量。有了護芯可回縮活動鉛筆、無殘芯活動鉛筆、紙制鉛筆等等。
護芯可回縮活動鉛筆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鉛芯護管在壹定壓力下可以回縮。這種筆使用的是金屬夾頭,裝有防止重壓的保護彈簧,按壓後能夠半自動出芯,不但出芯準,而且還可避免刺破衣袋、保護鉛芯;無殘芯活動鉛筆與壹般鉛芯只能用到12.4毫米為止的活動鉛筆不同,無殘芯活動鉛筆哪怕鉛芯用到最後1毫米仍能使用。這是活動鉛筆壹百多年來的重大革新。它主要是筆內改用了雙夾頭結構,前夾頭夾持鉛芯的前端,後夾頭負責夾持及推進鉛芯;紙制鉛筆,又名環保鉛筆。主要是利用廢舊紙張為原料(替代傳統鉛筆生產中的木材),經過簡單裁切後,經精細加工而成。與傳統的木桿鉛筆相比,紙制鉛筆以紙代木,品質更加卓越,產品花色繁多,而且易卷削、使用性能好,並且絕對避免了木桿鉛筆普遍存在的桿內斷芯、切削折芯、偏芯等難以克服的缺點。
符號
今天我們看到鉛筆上標有的H、B、HB是代表鉛筆的軟硬程度,這也是有來歷的。
直到18世紀末,世界上還只有英、德兩國有鉛筆供應,拿破侖發動了對鄰國的戰爭後,英、德兩國切斷了對法國的鉛筆供應,因此,拿破侖命令法國的化學家孔德在自己的國土上找到石墨礦,然後造出鉛筆。但法國的石墨礦質量差,而且儲量少,孔德便在石墨中摻入粘土,放入窯裏燒烤,制成了當時世界上好使耐用的鉛筆芯。在石墨中摻入的粘土比例不同,生產出的鉛筆芯的硬度也就不同,顏色深淺也不同。“H"即英文“Hard"(硬)的開頭字母,代表粘土,用以表示鉛筆芯的硬度。“H"前面的數字越大(如6H),鉛筆芯就越硬,也即筆芯中與石墨混合的粘土比例越大,寫出的字越不明顯,常用來復寫。“B"是英文“Black"(黑)的開頭字母,代表石墨,用以表示鉛筆芯質軟的情況和寫字的明顯程度。以“6B”為最軟,字跡最黑,常用以繪畫。普通鉛筆標號則壹般為“HB”,考試時用來塗答題卡的鉛筆標號壹般為“2B”。
特殊功能
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鉛筆還可以鑒別鉆石的真偽。鉆石用水潤濕後,用鉛筆在它上面刻劃壹下,真鉆石的表面不會留下鉛筆劃過的痕跡。用水晶、玻璃、電氣石等制作的假鉆石則會留下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