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市有多少人口?自貢在四川的那個方向?
自貢,素以“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而蜚聲中外。位於四川盆地南部、長江上遊的釜溪河畔。與內江、宜賓、瀘州、樂山等地相鄰。東經104°02′57〃至105°15′11〃、北緯28°55′37〃至29°25′25〃之間,面積4373平方公裏。自貢具有兩千年的鹽業歷史和60年建市史,恐龍化石、井鹽和燈會被稱為自貢的“大三絕”,“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是對自貢的盛贊。清朝中葉以來,自貢壹直是中國井鹽生產的中心,如今已發展成為以鹽業化工、機電、紡織、輕工、食品、新型建材等為支柱產業的中等工業城市,同時也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對外開放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和四川省級風景名勝區。
自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復雜,分為低山、丘陵、平壩、溝谷。氣候屬東亞季風環流控制範圍,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7.5℃至18.0℃,日照1150至1200小時,降水1000至1100毫米。江河分屬沱江、岷江水系,境內大小河流460余條。
境內中、淺丘陵起伏,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壹般海拔標高在250米至500米之間,城區海拔高度為280米至400米。市內河流主要為滄江水系,沱江下遊段流經市境127公裏。釜溪河為沱江在市境的主要支流,其上遊有旭水河、威遠河註人,流域總面積為 3 490平方公裏。市境西部有越溪河自北向南穿越榮縣,屬岷江本系。
自貢現有耕地217萬畝,成片森林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0%。生物物種繁多,查明植物近800個(系)科,動物70多個(類)目。礦產資源主要有煤、天然氣、鹵水、巖鹽及石灰石。自貢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眾多,尤以鹽業遺址、恐龍化石和彩燈文化著稱於世。
自貢是天府之國的壹顆璀璨明珠,為四川省最早的省轄市和工業重鎮之壹。市轄自流井、貢井、大安、沿灘四區和榮縣、富順兩縣,幅員面積4 373平方公裏,市區面積 814平方公裏.全市總人口 320萬人,市人民政府駐丹桂大街。
郵編:643000,代碼:510300,區號:0813,拼音:Zigong Shi,車牌編號:川C。
交通
自貢市公路主骨架基本建立,形成了以內宜高速公路為依托,遂筠路、資貢路、隆雅路等省道為骨架,縣鄉公路為支線的公路網,與相鄰市(縣)的進出口通道均建成二級或二級以上水泥砼路面。截止2000年底,全市有公路2121公裏,其中高速公路54公裏,壹級公路37公裏,二級公路204公裏,高級和次高級路面798公裏,中低級路面1218公裏。全市96個鄉鎮中,有76個通水泥路,11個通油路。
自貢城區釜溪河兩岸經過王爺廟的壹段有河灣,平時兩岸會有大量行人,河上有政府辦的免費渡船。這個河灣位當年是滿船滿員,人山船海的,排滿都是運鹽的船只。乘坐免費渡船,可壹試當年在河上的鹽商的感覺,從河上看王爺廟很有詩意……
自貢境內只有壹條鐵路——內昆鐵路,設自貢站、自貢南站、俞沖站、大山鋪站,自貢火車站位於自流井區羅灣,從自貢乘坐火車可以抵達成都、宜賓、重慶、紹通、內江等城市。自貢火車站市內售票處(假日大酒店旁)
自貢公路交通比較方便,與成都、重慶、宜賓等周圍城市均有高速公路相連。從自貢出發可以到達成都、重慶、南充、瀘州、宜賓、德陽、廣安、達州、武漢、南京、蘇州、溫州、杭州、福州、廈門、廣州深圳等省內外大中城市。
建置沿革
自貢歷史悠久,因鹽建鎮、置縣、設市。建市前,自貢地區分別歸屬榮縣和富順縣。
遠古時期,四川東、西部分屬巴國、蜀國,榮縣歸蜀、富順歸巴。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秋,秦大夫張儀、司馬錯、都尉墨伐蜀。是年冬,蜀平,兼取巴。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惠王封子通國為蜀侯(蜀仍為侯國),置巴郡,時榮縣境歸秦之蜀國,富順縣域屬巴郡治理。
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公元285年),誅蜀侯綰,國廢,改立郡,是為蜀設郡之始。榮縣為蜀郡轄區。
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分巴割蜀及新型地置犍為郡。犍為郡領江陽、南安、武陽、資中、符、南廣、漢陽、朱堤、堂瑯等縣,富順歸為江陽、榮縣境屬南安縣。
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公元567年),析江陽縣北部富世鹽井及其附近地區置郡、富世縣(以井名命縣名),是為富順境域立縣之始。同期,在榮縣境東部建公井鎮(因附近有著名鹽井曰大公井,故井名命鎮名),是為榮縣境最早設立行政建制單位之始。
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原郡廢,富世縣隸屬瀘州。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南安縣置大牢鎮,十三年(公元593年)改鎮為縣,時榮縣境在大牢縣內。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割資州大牢、威遠二縣置榮州,治公井鎮,公井由鎮升縣。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分大牢置旭川縣(因附近有鹽井號旭川,取以為名),治今榮縣城關。時榮州領縣六;旭川、應靈、公井、威遠、資官、和義,州治由公井移旭川。時榮縣境主要為旭川、公井二縣。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避唐太宗李世民諱,富世縣改名為富義縣。
北宋初年。富義縣升富義監,隸屬潼川路;榮州轄旭川、公井、應靈、威遠、資官五縣,榮州隸屬東川路。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避宋太宗趙義諱,富義監易名為富順監。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置富順縣(今縣名始於此),隸屬富順監。治平四年(1067年),旭川縣改名榮德縣。熙寧元年(1068年),富順縣廢存監;四年(1071年),公井縣廢並入榮德縣。
南宋紹定六年(1233年)升榮州為紹熙府,嘉熙元年(1237年),蜀亂。鹹淳元年(1265年)富順監徒治虎頭城。南宋德祜元年(1275年),知監王宗義舉城降元,監廢,治所由虎頭城遷回原地。端平三年(1236年)紹熙府擇地僑遷徒治鴻鶴鎮(今自流井區鴻鶴壩);寶祜六年(1258年),府廢。
元朝建立行省制。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富順安撫司,二十年(1283年)升為富順州,隸屬四川等處行中書省敘州路。元末,復置榮州,屬嘉定路。
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富順州為縣,歸屬敘州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榮州為縣(榮縣縣名始於此),屬嘉定府。清代因之。
民國二年(1913年),實行以道統縣,榮縣屬上川南道(次年改稱建昌道),富順歸下川南道(次年改稱永寧道)。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復省,富順、榮縣隸屬四川省。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推行行政督察區。
抗日戰爭時期,沿海淪陷,川鹽濟楚,富榮鹽場在保證瞎轉需民食和支援前言抗戰方面顯得十分重要。為了克服兩縣長期分治鹽場的弊端,加速鹽業經濟發展,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八月經四川省政府批準,劃出富順縣第五區、榮縣第二區兩者緊密相聯的的主要產鹽區,面積160.9平方公裏,新成立市,市名取自流井和貢井之合稱名自貢市。同年九月壹日,自貢市正式成立,隸屬四川省政府。
1949年12月5日,自貢市和平解放。解放初期,隸屬川南行政公署。
1952年川南行署撤銷後至今,自貢市壹直隸屬四川省人民政府。解放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行政區劃多次調整,1978年4月榮縣劃歸自貢市,1983年3月富順又劃歸屬自貢市管轄。
歷史事件
虎頭城抗元
南宋後期,蒙古奴隸主建立的大元帝國,發動了對四川地區的戰爭,企圖在奪取四川之後,順長江而下,消滅南宋王朝,由於蒙古軍隊對四川人民的殘酷掠奪和屠殺,激起了四川各族人民的強烈反抗。四川軍民采取山城戰術,沿長江、嘉陵江、岷江、沱江據險修築城堡,以抵抗蒙古騎兵部隊的進攻。
虎頭城在富順縣大城鄉虎頭村東南400米的沱江之濱,拔地兀立,臨江而懸巖絕壁,靠上遊的壹端,巨石嶙峋,宛如雄距猛虎之頭貌,猙獰瞪目,劍牙鋒利,石穴洞內常有霧靄籠罩,恰似猛虎吞雲吐氣,古人因形而命名,稱為虎頭山。由於它地處富順至瀘州的水陸要塞,就容易成為軍事重地。南宋鹹淳年間,元軍占據四川大部,當時富順是州級的監,抵抗不住元軍騎士沖殺,就把監府遷到虎頭山,高築城池,就建了內城和外城。內城為監府官衙,外城為護城,兼為商賈經營之所,壹般百姓則在外城之外棲身,虎頭山便成為顯赫壹時的虎頭城。陸地上三裏壹碉,五裏壹堡,河道上下均有眾多的戰船水兵守護,即使元軍剽悍鐵騎,強弓影弩也無法靠近。據說元軍屢攻受阻,就采取買通內奸的手段,內外夾攻而破城。可是,抗元將士義憤填膺,殺死內奸,英勇奮戰,誓死不降。最後只剩下幾個人,眼見寡不敵眾,便撐開雨傘,從幾十丈高的虎頭石上跳崖而奔,富順整整堅持抗元十年(公元1265-1274年)的歷史就此終結。因此,富順的虎頭城與合川的釣魚城,均成為著名的抗元名城。
現在,虎頭城內城的城墻基本完整。城墻依山用條石壘砌,高處有30米,低處有10米,占地約40畝。東門已毀,西門尚存,呈上弧形,門洞古樸,高2.2米,寬1.3米。門通道長5.34米,寬1.9米,高3.15米。城堡內現為農民耕地遺存有炮臺、點將臺、白鶴井及新安寺正殿壹重,前有壹對小石獅。高約0.6米。還有相傳的“狀元坡”和栓孽龍的“大伏洞”。自古以來,許多遊人都去等城憑吊,虎頭城已作為抗元名城載入史冊。
如今富順虎頭城已作為歷史古跡,予以保護,對於研究宋代戰爭歷史和我國各族人民的融合和發展歷史,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榮縣首義
1911年初,清政府把股本來自廣大人民的粵、川、漢鐵路收回歸國有,實際是把路權賣與外國。這事激起了湖南、湖北、廣東和四川各階層人民的壹致反對。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四川人民的保路鬥爭尤為激烈。
1911年9月,由吳玉章、龍鳴劍、王天傑領導發起“榮縣獨立”運動。9月25日,榮縣召開各界大會,吳玉章發表演說,宣布榮縣獨立,軍政府也隨即成立,榮縣成為全中國第壹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這個消息很快傳遍了全國,被時人譽為“首義實先天下”,榮縣遂成為成都東南武裝反清的中心。
榮縣起義
1930年10月4日,在中***四川省榮縣縣委的領導下,該縣農民舉行了起義。
榮縣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早在清末民初,榮縣人民就在該縣革命黨人吳玉章等的領導下,進行過反封建、反專制的鬥爭。 1926年,榮縣建立了中***基層組織。1928年春,建立了中***榮縣縣委。
1930年全縣有***產黨員200多名,農民協會會員數萬人,參加赤衛隊的有數千人。這時,中***四川省委派何之、李覺民、劉曼等***產黨員到榮縣籌劃武裝起義。8月,省行委派***產黨員梅子乾、熊灼微到榮縣加強領導。縣委根據省行委指示,決定10月4日晚全縣起義;成立縣行動委員會領導起義,計劃首先進攻縣城,得手後再奪取自貢,然後東下重慶;把農民赤衛隊整編為四川紅軍第13路第2縱隊,梅子乾任縱隊總指揮,熊灼微任副總指揮。4日深夜,縱隊領導人向集中於高山鋪的500多名起義隊員進行動員,宣布起義。
起義軍攻打高山鋪、雅雀沖、梧桐等地,奪取團防局長短槍400多支,鎮壓了團正劉澤昭。次日拂曉,起義隊伍到達李晏時,不見各地農民武裝來會合,即向南區進發。由於南路區委的命令遲下,李晏、鼎新起義隊伍分別在14日、15日才開始行動。14日晚,南區區委委員、李晏支部書記羅文俊率領100多人,搗毀了李晏團防局,繳槍90多支,子彈2000多發,鎮壓了惡霸張明哲,然後率隊追趕縱隊,15日晚到達老龍場與團防隊展開戰鬥,繳獲部分槍支彈藥,後被董佳地區敵軍1個營打垮。15日拂曉,鼎新壹帶的起義隊伍由縣委派來的熊思友、範光岑帶領向黑屋城出發。途中得知總指揮率領的縱隊損失很大,為保存革命力量,將隊伍分散隱蔽。總指揮部率領的縱隊在由李晏向西轉移時,於19日被縣西北的團防局包圍,隊伍被打散。縱隊領導人梅子乾、熊灼微回到成都,其余起義人員分散返回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