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計算機網絡前沿技術

計算機網絡前沿技術

最近比較熱的有

雲計算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並行處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計算機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

雲計算的基本原理是通過使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服務器中,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將更與互聯網相似。這使得企業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

這可是壹種革命性的舉措,打個比方,這就好比是從古老的單臺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壹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煤氣、水電壹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的。雲計算的藍圖已經呼之欲出:在未來,只需要壹臺筆記本或者壹個手機,就可以通過網絡服務來實現我們需要的壹切,甚至包括超級計算這樣的任務。從這個角度而言,最終用戶才是雲計算的真正擁有者。 雲計算的應用包含這樣的壹種思想,把力量聯合起來,給其中的每壹個成員使用。從最根本的意義來說,雲計算就是利用互聯網上的軟件和數據的能力。

對於雲計算, 李開復(現任Google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打了壹個形象的比喻:錢莊。 最早人們只是把錢放在枕頭底下,後來有了錢莊,很安全,不過兌現起來比較麻煩。現在發展到銀行可以到任何壹個網點取錢,甚至通過ATM或者國外的渠道。就像用電不需要家家裝備發電機,直接從電力公司購買壹樣。“雲計算”帶來的就是這樣壹種變革——由谷歌、IBM這樣的專業網絡公司來搭建計算機存儲、運算中心,用戶通過壹根網線借助瀏覽器就可以很方便的訪問,把“雲”做為資料存儲以及應用服務的中心。

“雲計算”時代

目前,PC依然是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核心工具——我們用PC處理文檔、存儲資料,通過電子郵件或U盤與他人分享信息。如果PC硬盤壞了,我們會因為資料丟失而束手無策。而在“雲計算”時代,“雲”會替我們做存儲和計算的工作。“雲”就是計算機群,每壹群包括了幾十萬臺、甚至上百萬臺計算機。“雲”的好處還在於,其中的計算機可以隨時更新,保證“雲”長生不老。Google就有好幾個這樣的“雲”,其他IT巨頭,如微軟、雅虎、亞馬遜(Amazon)也有或正在建設這樣的“雲”。屆時,我們只需要壹臺能上網的電腦,不需關心存儲或計算發生在哪朵“雲”上,但壹旦有需要,我們可以在任何地點用任何設備,如電腦、手機等,快速地計算和找到這些資料。我們再也不用擔心資料丟失。

在谷雪梅加入Google以後,她發現這壹類概念已經得到了實踐。Google的技術,可以讓幾十萬臺計算機壹起發揮作用,組成強大的數據中心。Google中國CEO李開復此前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說,Google真正的競爭力就在於有這些“雲”,他們讓Google有了無與倫比的存儲和計算全球數據的能力。Google在創立之初,並沒有刻意地去追求“雲計算”和“晶格計算”等概念。但作為壹家搜索引擎,Google在客觀上需要擁有這些“雲”。實際上,雅虎的搜索同樣用到了“雲計算”。雲計算是壹種新興的***享基礎架構的方法,它可以將巨大的系統池連接在壹起以提供各種IT服務。很多因素推動了對這類環境的需求,其中包括連接設備、實時數據流、 SOA 的采用以及搜索、開放協作、社會網絡和移動商務等這樣的 Web 2.0 應用的急劇增長。另外,數字元器件性能的提升也使IT環境的規模大幅度提高,從而進壹步加強了對壹個由統壹的雲進行管理的需求。

雲計算+always-On設備 被評為“25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十大IT技術組合”

《紐約時報》:雲計算到底指什麽?

雲計算的說法正在廣為流行,Gartner高級分析師Ben Pring評價道:“它正在成為壹個大眾化的詞語。”但是,問題是似乎每個人對於雲計算的理解各不相同。作為壹個對互聯網的比喻,“雲”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壹旦同“計算”聯系起來,它的意義就擴展了,而且開始變得模糊起來。有些分析師和公司把雲計算僅僅定義為計算的升級版——基本上就是互聯網上提供的眾多虛擬服務器。另外壹些人把雲計算定義的更加寬泛,他們認為用戶在防火墻保護之外消費的任何事物都處於“雲”之中。

雲計算被人們關註是在人們考慮IT業到底需要什麽之後,人們需要找到壹種辦法能夠在不增加新的投資,新的人力和新的軟件的情況下增加互聯網的能力和容量。而雲計算正好提供了這種可能。現今雲計算正處於壹個起步的階段,大大小小的公司提供著各式各樣的雲計算服務,從軟件應用到網絡存儲再到郵件過濾。這些公司壹部分是基礎設備提供商,另壹部分是像Salesforce.com之類的SAAS(軟件即服務)提供商。現今主要實現的是基於互聯網的個人服務,但是雲計算的聚合和整合正在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