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裝載機歷史
中國裝載機歷經幾十年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尤其值得稱道、令國人自豪的是裝載機產業如今年產銷已超過16萬臺,在如今國際品牌林立的中國市場,國產品牌裝載機仍占據著絕大部分的市場。 1978年中國裝載機年產量僅為1315臺,而且累計產量才9454臺,2007年銷量就突破了16萬臺,僅出口量就超過萬臺,比改革開放以前的歷史累積總產量還多;同樣,中國推土機在1978年的年產量僅為1909臺,累計產量為11923臺。
當時進口數量較大,到1980年累積進口達到3333臺,特別是在80年代末,進口量占到市場近30%。2007年推土機的銷量超過7390臺,不僅占據了國內絕大部分的市場,還大量出口,僅2007年出口就達2065臺,超過1978年全國推土機總產量。
行業發展 中國裝載機行業經過近50年的發展,特別是近10來年的超高速發展,產品技術質量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已越來越小,已得到世界市場、包括最苛刻的歐美市場的廣泛認可。2011年,我國裝載機行業累計銷售裝載機192100臺,同比增長14.81%。
其中,國內市場銷售裝載機173271臺,同比增長10.80%;累計出口裝載機18829臺,同比增長72.25%,出口增幅遠高於國內銷量增幅。2011年前三季度我國華東地區和華北地區的裝載機需求較大,其中華東地區裝載機的銷量占全國銷量的21.7%,華北地區為19.0%;分產品來看,2011年前三季度5T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最大,為66.78%,份額較2010年下降2.88個百分點,其次是3T產品,市場占有率達到22.57%,份額較2010年上升2個百分點。
據統計“十二五”期間我國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增長率將在20%左右,國家將進壹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水利工程建設、海洋建設工程、鐵路、公路、城鎮公***交通和基礎設施、電力、輸氣工程、輸電工程建設。預計到2015年,我國裝載機行業銷售量將達到30萬臺,其中出口將達到4萬臺,我國裝載機行業前景看好。
中國現代輪式裝載機起始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Z435型。該機為整體機架、後橋轉向。
經過幾年的努力,在吸收當時世界最先進的輪式裝載機技術的基礎上,開發成功了功率為162KW的鏟接式輪式裝載機,定型為Z450(即後來的ZL50),並於1971年12月18日正式通過專家鑒定。就這樣誕生了中國第壹臺鉸接式輪式裝載機,從而開創了中國裝載機行業形成與發展的歷史。
Z450型裝載機具有液力機械傳動、動力換擋、雙橋驅動、液壓操縱、鉸接式動力轉向、氣 *** 加力制動等現代輪式裝載機的基本結構,為當時世界先進水平。也基本上代表了中國第壹代輪式裝載的基本結構。
該機在總體性能方面具有動力性好,插入力有掘起力大、機動靈活、操縱輕便、作業效率高等壹系列優點。1978年,天工所根據機械部的要求,制訂出以柳工Z450為基型的中國輪式裝載機系列標準。
制訂標準時,保留用Z代表裝載機,用L取代“4”代表輪式,改Z450為ZL50,就這樣制訂出了以柳工ZL50型為基型的中國ZL輪式裝載機系列標準,這是中國裝載機發展史上的重大轉折點。該標準制訂出來後按當時的行業分工,柳工、廈工制造ZL40以上的大中型輪式裝載機,成工、宜工制造ZL30以下的中小型輪式裝載機,逐步形成了柳工、廈工、成工和宜工當時的裝載機四大骨幹企業。
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裝載機制造企業已增加至20多家,初步形成了中國裝載機行業。到目前為止,中國輪式裝載機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但最基本的結構仍然是由Z450(ZL50)演變而來。
第二代變化不很大,第三代變化稍大壹些。2001年中國裝載機全行業總銷售量已突破3萬臺,居世界裝載機市場的前列。
因此,中國已經成了世界上裝載機產銷大國。2006年中國裝載機行業全行業總銷售量為129,793臺,比2005年的112,527臺,增長了15.3%,凈增了17266臺,其凈增量超過了中國裝載機行業“八五”以前任何壹年的總銷售量,可以說2006年中國裝載機行業又是壹個紅紅火火的豐收年。
2007年1-11月,裝載機26家主要企業累計銷量為143794 臺,同比(109397 臺)增加34397 臺,增幅為31.4%;累計出口為8606 臺,占累計銷量的6.0%,同比(3234 臺)增加5372 臺,增幅達166.1%。2008年,中國裝載機行業增速不減,1-7月,全國裝載機累計銷量為12.0449萬臺,同比增幅達30.5%。
中國裝載機工業在發展的同時,壹些問題也日益顯露出來。特別是行業進入門檻極低,價格惡性競爭導致企業盈利能力低下,營銷理念缺失,市場難以拓展,產品質量及可靠性差,此外,產品及組織結構老化以及服務升級增加的成本難以消化等因素嚴重等制約了行業的進壹步發展和品質的提高。
因此,中國裝載機企業必須抓住新的發展形勢,在產品研發上體現差異化戰略和成本領先戰略,繼續加強行業以企業國家級技術中心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為主體的科研開發體系建設,打造價值鏈營銷,加強品牌建設,提升品牌價值,只有這樣才能在新形勢下立於不敗之地。
2.談裝載機的發展歷程及趨勢暈死妳,,,給妳回答這個問題簡直談何容易,只能給妳個目錄妳自己寫。
第壹章 2008年裝載機行業運行回顧 第壹節行業運行環境 壹、2008年宏觀經濟環境 二、政策環境 三、產品技術環境 四、能源環境 五、環保問題引發產品標準的調整 第二節產銷形勢分析 壹、行業生產分析 二、行業銷售分析 三、產品價格走勢分析 四、裝載機行業供求平衡性分析 第三節裝載機進出口分析 壹、出口分析 (壹)出口產品結構特征 (二)出口地區特征 (三)出口國別特征 二、進口分析 (壹)進口產品結構特征 (二)進口地區特征 (三)進口國別特征 第四節行業經濟效益分析 壹、行業景氣及利潤情況 (壹)重工業化的趨勢明顯(二)固定資產投資依然是拉動工業增長主線(三)機械工業景氣度有所上升 二、行業銷售分析三、行業盈利性分析四、行業成長性分析第二章中國裝載機行業發展挑戰與變革 第壹節 中國裝載機行業發展的關鍵要素 壹、生產要素條件 二、需求條件 三、支援與相關產業 四、企業戰略、結構與競爭狀態 五、 *** 的作用 第二節中國裝載機行業發展現狀評價 壹、中國裝載機行業發展現狀概述 二、中國裝載機行業的產品與市場結構變動 三、行業競爭現狀的SCP(結構、行為、績效)分析與評價 (壹)市場結構 (二)市場行為 (三)市場績效 第三節中國裝載機行業發展趨勢 壹、國內外裝載機行業發展趨勢及差距對比 (壹)產品技術 (二)產品結構 二、未來中國裝載機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第四節下遊消費行業發展現狀情況壹、房地產二、公路交通建設三、城市軌道建設四、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第三章 國際裝載機行業發展狀況第壹節 國際裝載機行業發展軌跡綜述 壹、國際裝載機行業發展歷程 二、國際裝載機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三、國際裝載機行業技術發展現狀 第二節 日本裝載機行業發展狀況壹、行業發展概況二、技術發展三、可借鑒經驗 第三節 韓國裝載機行業發展狀況壹、行業發展概況二、技術發展三、可借鑒經驗 第四節 美國裝載機行業發展狀況壹、行業發展概況二、技術發展三、可借鑒經驗 第四章 中國裝載機行業發展:地區比較 第壹節 華北區域 壹、產品供應與銷售情況 二、企業布局與競爭狀況 三、競爭優劣勢分析 四、焦點問題與發展前景 第二節 東北區域 壹、產品供應與銷售情況 二、企業布局與競爭狀況 三、競爭優劣勢分析 四、焦點問題與發展前景 第三節 華東區域 壹、產品供應與銷售情況 二、企業布局與競爭狀況 三、競爭優劣勢分析 四、焦點問題與發展前景 第四節中南區域 壹、產品供應與銷售情況 二、企業布局與競爭狀況 三、競爭優劣勢分析 四、焦點問題與發展前景 第五節西部區域 壹、產品供應與銷售情況 二、企業布局與競爭狀況 三、競爭優劣勢分析 四、焦點問題與發展前景 第五章 2008年裝載機行業發展研究 第壹節 2008年行業發展驅動因素分析 壹、宏觀及政策趨向評析 二、2008年下遊重點行業發展支撐裝載機需求 第二節上遊產業發展研究 壹、相關鋼鐵產品發展與市場走勢分析 二、煤、電、油、運等產品、服務供給及價格走勢 第三節 2008年裝載機行業產品發展研究壹、裝載機行業產品發展方向及供應 二、裝載機行業市場潛力研究 三、裝載機行業進出口結構分析 四、透視重點產品市場潛力 第四節 2008年裝載機行業區域與企業競爭分析 壹、裝載機行業區域與企業競爭格局 二、裝載機行業區域與企業發展潛力 第五節裝載機行業發展中的焦點問題研究 壹、中國裝載機行業綜合優勢問題 二、“十壹五”戰略目標對裝載機行業的要求與引導 第六章2009-2010年裝載機子行業市場預測 第壹節房地產業壹、經濟模型分析房地產發展與裝載機產品需求的相關性 二、中國房地產發展趨勢及對裝載機產品需求影響 三、2009-2010年行業發展預測 第二節公路交通建設壹、經濟模型分析公路交通發展與裝載機產品需求的相關性 二、中國公路交通建設發展趨勢及對裝載機產品需求影響 三、2009-2010年行業發展預測 第三節城市軌道交通建設 壹、經濟模型分析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與裝載機產品需求的相關性 二、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趨勢及對裝載機產品需求變化影響 三、2009-2010年行業發展預測 第四節重點工程項目壹、2008年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發展現狀二、中國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發展趨勢及對裝載機產品需求影響 三、2009-2010年發展預測 第七章優勢企業經營與競爭分析 第壹節廈工壹、企業經營與財務狀況分析 二、產品結構與銷售市場分布 三、競爭優勢與發展戰略 第二節龍工壹、企業經營與財務狀況分析 二、產品結構與銷售市場分布 三、競爭優勢與發展戰略 第三節臨工壹、企業經營與財務狀況分析 二、產品結構與銷售市場分布 三、競爭優勢與發展戰略 第四節柳工壹、企業經營與財務狀況分析 二、產品結構與銷售市場分布 三、競爭優勢與發展戰略 第五節徐工壹、企業經營與財務狀況分析 二、產品結構與銷售市場分布 三、競爭優勢與發展戰略 第六節宇通重工壹、企業經營與財務狀況分析 二、產品結構與銷售市場分布 三、競爭優勢與發展戰略 第八章裝載機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 第壹節裝載機行業效益判斷與投資機會分析 壹、裝載機行業在宏。
3.龍工裝載機的發展歷史· 1993年 李新炎先生在福建龍巖始創龍工。
· 1996年 龍工集團榮登國家“質量管理達標企業”大榜
· 1997年 龍工裝載機成為“全國消費者信得過產品”。
· 2000年 龍工裝載機銷量進入行業前三名。
· 2001年 順利通過ISO9001:2000質量認證和美國FMRC認證。
· 2004年 裝載機銷量突破10000臺;“龍工牌”裝載機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 2005年 率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之先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 2010年 龍工順利通過“國軍標”認證;龍工位列“2010年全球工程機械50強”第22位。
4.柳工裝載機有多少年代的歷史了廣西柳工是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排頭兵”,創造了多項全國第壹:全國第壹臺輪式裝載機研制生產;全國第壹家工程機械行業上市公司;全國第壹家推出品牌服務的工程機械制造商等等。作為我們自己的民族品牌,為我們中華民族在世界工程機械行業內爭取了榮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裝載機制造工廠,目前裝載機銷量世界第壹!
上面的話看起來有些官方,但是確實是真的。
上世紀60年代後,國際上開始流行鉸接式結構的新型裝載機,其轉向靈活、生產效率更高;
1970年,柳工和天津工程機械研究所***同研制設計了Z450裝載機。
1970年7月1日,我國第壹臺220馬力的Z435鉸接式輪式裝載機在柳工試制成功,填補了我國工程機械的壹項空白。
1971年12月18日,柳工Z450(後改為ZL50)裝載機通過了國家鑒定,新華社專門為此專題發了消息報道。
當然,這些也是真的,歡迎采納,呵呵
5.建國初期四大裝載機工廠柳工、廈工、成工,宜工 80年代的中國裝載機行業“四大家族”(柳工、廈工、成工、宜工)曾是中國裝載機的領軍企業。
現在回過頭來看他們的發展,可以折射出中國裝載機改革開放後的發展歷程! 柳工穩健的發展很具有代表性。通常人們只看到了柳工在產品、銷量,尤其是利潤方面壹直保持持續穩步增長的風光,卻很少人知道在這背後是經過了多少“思想鬥爭”才實現的。
比如說出口,即使在國內裝載機企業的出口量急劇增長的時候,柳工也沒有為了出口而出口。柳工負責進出口的黃兆華副總經理告訴記者:“在出口形勢壹片大好,其它公司的出口都在迅速增長的時候,柳工內部出現兩種不壹樣的思路。
壹個就是抓住出口的有利時機,先把柳工的裝載機出口量搞上去再說,錢不掙白不掙。另外壹種思路是要穩健。
寧願暫時失去壹些訂單,也要先把國外的服務體系,代理體系等建設好再尋求做大出口量。最終柳工采取了後者,事實證明柳工的穩健策略是正確的。”
2008年4月,中央媒體采訪團專門對工程機械行業的自主創新進行了專題采訪報道,其中鏟土運輸機械采訪了柳工。柳工在50年的發展歷程中,無不充滿著自主創新(詳見本刊2008年第5期)。
在裝載機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之時,柳工仍能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為柳工進行多元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尤其是在ZL60及以上的大型裝載機方面,柳工的優勢更為明顯,已經成為柳工利潤的重要增長點之壹。
廈工裝載機在中國裝載機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廈工裝載機和浦沅起重機多次隨南極科考團進入南極作業就是廈工裝載機發展成就的縮影。
廈工裝載機遠征南極,為中國南極長城站、中山站的建設和支援兄弟國家考察站的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受到國內外南極考察隊的贊譽,並把中國南極長城站的壹條大道命名為“廈工大道”。曾經三赴南極的廈工工程師蓋軍銜(曾被本刊評為2004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年度人物)及其他工程師都在南極科考留下了深深的足跡! 成工如今也煥發出新的活力,預計今年產量能達到1.2萬臺。
成工總工程師朱佩和在接受本刊采訪時表示:“目前成工的裝載機主要零部件都自已生產,包括出口的大型裝載機的濕式橋。成工對配套件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僅2007年就投入2000多萬新添設備,今年將再投入1個億的資金。
經過10來年的不懈努力,我們已經基本掌握其生產技術,目前成工新的H系列裝載機包括3t、5t、8t都是裝配自己生產的濕式橋。 帶著裝載機“四大家族”光環的宜工,2006年卻在中國裝載機市場銷聲匿跡了!2007年底被江蘇沃得集團收購後雖然已恢復生產,但“四大家族”的風光已經逝去!這其中與宜工的原“婆家”有關系,但恐怕與宜工在持續創新投入少或者說是重視不夠有著密切聯系。
6.中國最大的裝載機是多少目前中國最大的裝載機是柳工的CLG899III。
柳工自主研發中國最大CLG899Ⅲ型輪式裝載機在十屆北京國際工程機械展覽與技術交流會中展出
899Ⅲ是目前國內最大噸位裝載機,打破了國外10噸以上大型裝載機的壟斷。899Ⅲ輪式裝載機集成了柳工四十多年專業設計制造裝載機之豐富經驗和現代先進之設計手段及設計理念,如計算機優化理論、有限元分析、可靠性理論、用戶成本分析理論和人機工程學理論。899Ⅲ是柳工和國際著名專業部件制造商合作之典範。
·采用先進的動力匹配技術,機器的工作模式可選擇(重載、標準、松散物料),保證機器在強挖掘及松散物料等不同工況工作在最經濟區。
·采用液壓馬達獨立散熱系統,散熱效果更好。
·高壓全變量負荷敏感液壓系統根據外界負載情況自動調節泵的排量,最大程度減小液壓溢流損失,減少發動機功率損耗。
·動臂減振技術有效降低機器運行中的顛簸,大大提高司機操作的舒適性,而且能夠減少運輸過程物料的散落,提高15%以上的工作效率。
·增加扶梯的防護,使司機進出駕駛室更加方便更加安全。
·車架采用箱型結構,不僅具有高強度高剛度而且消耗鋼材少,並且能提供大的可維護維修空間。
7.裝載機的簡介WD615裏面,W 是水冷,D 是柴油機,6 代表6缸,15代表單缸排量1.5L。
最新解釋:WD代表濰柴動力,也就是濰動,6是6 代表6缸,15代表單缸排量1.5L。
主要技術參數:
WD615柴油機直列6缸,缸徑126mm,行程130mm,單缸排量1.5L,發動機排量9.726L。有自然吸氣、增壓、增壓中冷機型,基本型轉速2200r/min,功率範圍176kW—280kW,最低燃油消耗率達194g/kW.h,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功率大、油耗低、排放指標先進、噪聲低、通用性強等優點,是重型汽車、各類工程機械、客車、發電設備、船舶等理想動力。
引進歷史:
WD615是WD615柴油機的簡稱,WD615柴油是伴隨著國家為了彌補中國卡車市場缺重的情形,從奧地利斯太爾公司整體引進斯太爾重卡平臺而來到中國的!引進之初,WD615發動機由濰坊柴油機廠(現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杭州發動機廠(現中國重汽集團杭州發動機有限公司)兩家公司生產。當時兩家公司都是中國重汽集團(大重汽,也就是現中國重汽、陜汽、紅巖等公司沒有分家之前的合體)的子公司。
[編輯本段]發展歷史:
WD615發動機產品,在中國重卡用戶心中的地位很高。可以說,沒有斯太爾平臺的引進,就沒有中國重卡的今天。WD615柴油機從引進之初,濰柴和杭發兩個工廠就連續不斷的投入了極大的人力物力對這款發動機消化、吸收,開發和提升。
排放從歐零排放,壹直到今天大家可以看到的國四排放。
配套領域從重卡發動機開發到今天的:重卡、客車、工程機械、船舶動力、發電設備、農用機械、固定動力等領域。在WD615歐二排放基礎上,濰柴動力開發了WP10系列國三排放發動機。主推BOSCH***軌系統。中國重汽開發WD613國三排放EGR系列發動機。
[編輯本段]歷史地位:
WD615在中國重型車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重型車市場沒有它的競爭對手。進入2000年之後,WD615柴油機不單匹配在斯太爾平臺上,包括解放新大威系列,福田的ETX系列,東風乘龍系列,江淮、華菱等國內重要的重卡平臺上都可以看到WD615發動機的身影。
8.裝載機的簡介裝載機(loader) 裝載機發展概況 我國現代輪式裝載機起始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Z435型。
該機為整體機架、後橋轉向。經過幾年的努力,在吸收當時世界最先進的輪式裝載機技術的基礎上,開發成功了功率為162KW的鏟接式輪式裝載機,定型為Z450(即後來的ZL50),並於1971年12月18日正式通過專家鑒定。
就這樣誕生了我國第壹臺鉸接式輪式裝載機,從而開創了我國裝載機行業形成與發展的歷史。 Z450型裝載機具有液力機械傳動、動力換擋、雙橋驅動、液壓操縱、鉸接式動力轉向、氣 *** 加力制動等現代輪式裝載機的基本結構,為當時世界先進水平。
也基本上代表了我國第壹代輪式裝載的基本結構。該機在總體性能方面具有動力性好,插入力有掘起力大、機動靈活、操縱輕便、作業效率高等壹系列優點。
1978年,天工所根據機械部的要求,制訂出以柳工Z450為基型的我國輪式裝載機系列標準。制訂標準時,保留用Z代表裝載機,用L取代“4”代表輪式,改Z450為ZL50,就這樣制訂出了以柳工ZL50型為基型的我國ZL輪式裝載機系列標準,這是我國裝載機發展鳴上的重大轉折點。
該標準制訂出來後按當時的行業分工,柳工、廈工制造ZL40以上的大中型輪式裝載機,成工、宜工制造ZL30以下的中小型輪式裝載機,逐步形成了柳工、廈工、成工和宜工當時的裝載機四大骨幹企業。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裝載機制造企業已增加至20多家,初步形成了我國裝載機行業。
到目前為止,我國輪式裝載機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但最基本的結構仍然是由Z450(ZL50)演變而來。第二代變化不很大,第三代變化稍大壹些。
2001年我國裝載機全行業總銷售量已突破3萬臺,居世界裝載機市場的前列。因此,目前我國已經成了世界上裝載機產銷大國。
裝載機是壹種廣泛用於公路、鐵路、建築、水電、港口、礦山等建設工程的土石方施式機械,它主要用於鏟裝土壤、砂石、石灰、煤炭等散狀物料,也可對礦石、硬土等作輕度鏟挖作業。換裝不同的輔助工作裝置還可進行推土、起重和其他物料如木材的裝卸作業。
在道路、特別是在高等級公路施工中,裝載機用於路基工程的填挖、瀝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料場的集料與裝料等作業。此外還可進行推運土壤、刮平地面和牽引其他機械等作業。
由於裝載機具有作業速度快、效率高、機動性好、操作輕便等優點,因此它成為工程建設中土石方施工的主要機種之壹。 按行走裝置的不同,裝載機分為輪胎式和履帶式兩種。
胎式裝開機由動力裝置、車架、行走裝置、傳動系統、轉向系統、制動系統、液壓系統和工作裝置等組成,其結構簡單圖如圖1所示。輪胎式裝載機采用柴油機為動力裝置,液力變矩、動力換檔變速箱、雙橋驅動等組成的液力機械式傳動系統(小型輪胎式裝載機有的采用液壓傳動或機械傳動),液壓操縱,鉸接式車架轉向,反轉桿機構的工作裝置。
履帶式裝載機以專用底盤或工業拖拉機為基礎車,裝上工作裝置並配裝相就原操縱系統而構成,如圖2所示。履帶式裝載機的動力裝置也是柴油機,機械式傳動系統則采用液壓助力濕式離合器或濕式雙向液壓操縱轉向離合器和正轉連桿機構的工作裝置。
往車輛或其他設備裝載散狀物料的自行式裝卸機械。裝載機也可進行輕度的鏟掘工作,通過換裝相應的工作裝置,還可進行推土、起重、裝卸木料及鋼管等作業。
廣泛應用於建築、鐵路、公路、水電、港口、礦山、農田基本建設及國防等工程中。 裝載機種類很多。
根據發動機功率可分為小型(功率小於74千瓦)、中型(功率在74~147千瓦間)、大型(功率在147~515千瓦間)和特大型(功率大於515千瓦)裝載機4種。根據行走系結構可分為輪胎式和履帶式兩種。
其中輪胎式裝載機按其車架結構型式和轉向方式又可分為鉸接車架折腰轉向、整體車架偏轉車輪和差速轉向裝載機3種。根據卸載方式可分為前卸式(前端式)裝載機和回轉式裝載機兩種。
根據作業過程的特點可分為間歇作業式(如單鬥裝載機)和連續動作式(如螺旋式、圓盤式、轉筒式等)裝載機。裝載機裝載物料時,其技術經濟指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作業方式。
常見的作業方式有I形作業法、V形作業法和L形作業法等。 裝載機技術的認可 1.裝載機駕駛技術操作證由交通部門發證 2.裝載機維修技術由技術監督局發證 如何選用裝載機 壹、用途 裝載機主要用來鏟、裝、卸、運土和石料壹類散狀物料,也可以對巖石、硬土進行輕度鏟掘作業。
如果換不同的工作裝置,還可以完成推土、起重、裝卸其他物料的工作。在公路施工中主要用於路基工程的填挖,瀝青和水泥混凝土料場的集料、裝料等作業。
由於它具有作業速度快,機動性好,操作輕便等優點,因而發展很快,成為土石方施工中的主要機械。 二、分類 常用的單鬥裝載機,按發動機功率,傳動形式,行走系結構,裝載方式的不同進行分類。
1、發動機功率: ①功率小於74kw為小型裝載機。 ②功率在74~147kw為中型裝載機 ③功率在147~515kw為大型裝載機 ④功率大於515kw為特大型裝載機 2、傳動形式: ①液力—機械傳動,沖擊振動小,傳動件壽命長,操縱方便,車速與外載間可自動調節,壹般在中大。
9.柳工的發展史1960年柳工第壹臺推土機誕生,1966年中國第壹臺輪式裝載機Z435在柳工研制成功,開創了國內輪式裝載機的研發和生產歷史。
1970年柳工研制成功Z450裝載機,1976年DZL50井下裝載機和ZL90研制成功,1988年ZL50C研制成功。1989年卡特彼勒技術的引進,促進了柳工裝載機技術的完善和提高,1992年柳工第壹臺WY40履帶式液壓挖掘機研制成功,為柳工挖掘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993年11月柳工成功上市,更名為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為行業和廣西第壹家上市公司。1995年,柳工與德國采埃孚公司合資成立柳州采埃孚公司,1996年柳工集團成立,1995年柳工第壹臺壓路機研制成功,2002年上海柳工成立,柳工進入叉車行業。
2006年1月,柳工挖掘機公司成立,2003年11月,江蘇柳工成立。 2006年5月15日柳工裝載機累計產銷雙雙突破10萬臺,2007年9月,柳工投資印度成立柳工印度公司,2006年12月29日,柳工萬臺叉車基地開工。
2008年1月天津柳工成立,2008年2月安徽柳工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