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列入人類非遺名錄的太極拳,在我們生活中存在於哪些地方?

列入人類非遺名錄的太極拳,在我們生活中存在於哪些地方?

太極拳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成功,它常見於公園、廣場、校園、舞臺等地方。公園、廣場是大爺、大媽健身的地方,經常有人早上去打太極拳。校園也是如此,現在很多中學都開始推廣太極拳。在大學校園的體育課中,也有太極拳的選項。不過隨著健身、養生話題的流行,現在有不少年輕人,也開始打太極了。

1、太極拳

太極拳是傳統武術的壹種拳法,以太極、陰陽為核心,包含強身健體、技擊對抗、韜養情操等多種功能。按照傳統的說法,它是壹代宗師張三豐所創立的,不過並沒有具體的證據。真正歸為內家拳,是明朝萬歷年間山西武術家寫的《太極拳論》。而這本書,也是首次確定了太極拳的名稱。隨著拳術的發展,現在太極拳陸續有陳、楊、武、吳、孫等門派,相互借鑒的同時有相互的特點。1949年後,統壹改編成了體操運動。後來有壹部分還原,不過大體都流失了。

2、街頭、舞臺、表演

太極拳項目,在2020年12月通過審核,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名錄。在申報成功的背後,是商業化的推動。在眾多人的認知中,陳氏太極拳算是鼻祖,馬雲的《功守道》、張藝謀打造的《印象 太極》,都是跟溫縣的陳氏太極合作。而中國太極拳博物館,同樣是以它為主。現在已經普遍傳承,街頭、舞臺上都能看到。

3、太極拳的發展

從商業和傳統來說,陳氏太極拳是宣傳比較好的。不過當前通用的是永年楊露禪學陳氏拳法後自創的楊氏太極,相對來說更加適合普通人。雖然陳氏算開山鼻祖,但是現在以表演為主的48、24氏全都來自於楊氏太極拳。而後的吳氏和武氏,也均學自於楊露禪。公園的大爺、學校的教學、舞臺表演,幾乎都以楊氏太極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