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最近發生過什麽事

最近發生過什麽事

“中國式接送孩子”,根本問題不在於應試教育,而在於沒有做人的教育,在知識教育之外,公民教育、生活教育等影響孩子人格、身心成長的教育,嚴重缺失。這導致教育缺乏人性,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學生,獨立性、自信心、責任心、關愛心,都經不起考驗。

近日“中國式接孩子”成了熱門話題,據說有的娃直到17歲還要靠爹媽接送。城市交通復雜,不按規矩行駛的車輛多、擔心小孩學壞等等都是家長考慮的原因。

按照家長們的思維,就是孩子上了大學也不放心,他們不可能壹直就在校園裏,足不出戶。對此,有輿論分析,“中國式接孩子”,主要原因是應試教育。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很多父母為讓孩子全身心投入學習,因此承擔接送任務——平時上學放學要接送,雙休日的培訓班也要接送。

但在筆者看來,“中國式接孩子”,主要在於當前的家庭教育,缺乏公民教育意識。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是未成年的社會公民,作為監護人,目的的把孩子培養為合格的社會公民。由於沒有這種意識,因此,不少父母把孩子作為自己的私有財產,決定孩子的壹切;同時,只關註孩子的學業成績,卻不關心孩子獨立意識、責任心的培養。

在日本,高考升學競爭的激勵程度不亞於我國高考,應試教育的情況也很嚴重——無論是公辦學校還是私立學校,現在都上六天課,可是,對於孩子的成長,家長的態度卻不同。

比如書包。

近年來我國中小學書包沈重的問題,引起社會高度關註,對於學生書包沈重,當然應該“減負”。而在書包沒有減輕之前,該怎樣面對書包的問題,就考驗著家長的教育理念,我國的家長們的態度是:幫孩子背書包,還壹邊抱怨現在書包太沈重。無論在地鐵,還是公交上,都可以看到爺爺奶奶背著書包,小孩空手的情況。

這種做法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孩子沒有責任心,認為讀書是為父母、長輩讀的;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碰到壹點重活就不願意做。近年來每到大學新生報到,都可看到家人們大包小包扛行李,大學新生卻像“公子”、“公主”壹樣的情況,以至於清華今年新生報到時劃出警戒區,禁止家長入內。

而在日本卻很少有這種情況,父母不會幫孩子背書包,在孩子很吃力時,只是給孩子“加油”。這就是在對孩子進行責任心和吃苦精神的培養。

另外,在日本的教育中,很重視學生的生存能力培養。

這樣的培養,對於孩子人格和身心的健康成長極為重要。多年前,壹篇《中日青少年夏令營的較量》曾引起國人高度關註,這篇文章的內容曾引起國人深思——“中方組織者不無擔心地對日本領隊說,孩子萬壹迷了路怎麽辦?到點回不來誤了火車怎麽辦?日本人卻很輕松:不用擔心他們。回不來也是壹種鍛煉。可以看到,日本人讓孩子在人生地不熟的異國他鄉鍛煉的是生存的能力。日本孩子的應變能力很強,當然與他們平時所受的教育有關。”

來到“交通狀況不佳”的中國,不通語言的日本人,不擔心孩子出事,讓他們接受鍛煉,這和生活在中國,卻壹直被父母接送,整日生活在父母、老師眼皮之下,從來不離開老師、家長視線的中國學生是多大差別。可具體到現實,卻絲毫沒有改變。

目前的社會輿論,均把當前家庭教育的問題,孩子的成長問題,歸為應試教育。這顯然是十分重要的壹方面因素,但客觀而言,應試教育,對學校教育和學生成長的最大影響是缺乏個性。

“中國式接送孩子”,根本問題不在於應試教育,而在於沒有做人的教育,在知識教育之外,公民教育、生活教育等影響孩子人格、身心成長的教育,嚴重缺失。這導致教育缺乏人性,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學生,獨立性、自信心、責任心、關愛心,都經不起考驗。

有的家長可能會認為,在中小學階段,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等到他們上了大學,獨立性、自信心、責任心會慢慢培養起來的,這是對這些意識和能力的誤解。獨立性、責任心離開了從小的教育、引導,想在成年之後,壹夜之間養成,是做不到的——現在不少大學就在補學生這方面的課,但其實是補不了的。

令人憂慮的是,“中國式接送”甚至蔓延到大學,有的家長擔心孩子無法在大學獨立生活,或染上網癮,於是辭職在大學外租房陪讀,早上把孩子送進校門,再在孩子下課時去校門接,這樣缺乏獨立性、自主性,沒有基本生存能力的學生,就是拿到大學文憑,又有何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