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歷是怎麽分的
1 關於農歷的知識(ZT) 陽歷、陰歷、農歷 陽歷(即公歷),是世界上多數國家通用的歷法,由"儒略歷"修訂而成。儒略歷是公元前46年,古羅馬統帥儒略、愷撒決定采用的歷法。 陽歷,是以地球繞太陽運動作為根據的歷法。它以地球繞太陽壹周(壹回歸年)為壹年。壹回歸年的長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積累4年***有23小時15分4秒,大約等於壹天,所以每4年增加1天,加在2月的末尾,得366天,就是閏年。但是4年加1天實際回歸年多了44分56秒,積滿128年左右就又多算了壹天,也就是在400年中約多算了3天。 陽歷閏年規定:公元年數可用4整除的,就算閏年;為了要在400年減去多算的3天,並規定公元世紀的整數,即公元年數是100的整數時,須用400來整除的才算閏年,如1600年、2000年、2200年、2400年就是閏年。這樣就巧妙地在400年中減去了3天,陽歷規定每年都是12個月,月份的大小完全是人為的規定,現在規定每年的1、3、5、7、8、10、12月為大月,每月31天;4、6、9、11月為小月,每月30天;2月平年是28天,閏年是29天。 陰歷,是根據月相圓缺變化的周期(即朔望月)來制訂的。因為古人稱月亮為太陰,所以又有太陰歷之稱,是純粹的陰歷,我國使用"農歷",壹般人叫它"陰歷",那是不對的。農歷不是壹種純粹的陰歷,而是"陰陽歷"。 陰歷把月亮圓缺循環壹次的時間算做壹個月,12個月算做壹年。然而月亮圓缺循環壹次--壹個朔望月,是29天12時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為方便,陰歷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兩種,逢單的月是大月30天,逢雙的月是小月29天,壹年***是354天。 實際上,壹個朔望月並不正好等於壹個大月和壹個小月的平均數--29天半,而是比29天半多44分2.8秒。所以12個朔望月實際上要比354天多8小時48分34秒,30年就要多出11天。因此,陰歷30年中就要安插11年閏年,每逢閏年就在12個月多加壹天。陰歷的閏年是355天。這樣,陰歷每30年中有19年354天,11年355天,平均壹年的長度是354天8小時48分。它的壹年比回歸年差不多短了11天。3年就短壹個多月,17年就要短6個多月了。所以使用這種歷時,新年不壹定在冬天過,它可以在春天過,也可以在夏天或秋天過。它的惟壹好處就是陰歷上的每壹個日期都可以知道月亮的形狀。 陰歷作為壹種歷法,由於它與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不相協調,所以當今世界上除了幾個伊斯蘭教國家因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國家壹般已經廢棄不用了。 農歷,是把朔望月的時間作為歷月的平均時間。這壹點上和純粹的陰歷相同,但農歷運用了設置閏月的辦法和二十四節氣的辦法,使歷年的平均長度等於回歸年,這樣它就又具有了陽歷的成分,所以它比純粹的陰歷好。 現在所有的農歷,據說我們的祖先遠在夏代(公元前17世紀以前)就使用了這種歷法。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夏歷。解放後還仍然叫做夏歷,1970年以後我國改稱為"農歷"。至於"農歷"壹名的由來,大概因為由於自古以農立國,所以制訂歷法必須為農業服務。 農歷的歷月是以朔望月為依據的。朔望月的時間是29日12小時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農歷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純粹的陰歷並不完全壹樣,因為純粹的陰歷是大小月交替編排的,而農歷年大小月是經過推算決定的。 農歷每壹個月初壹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陽地球中間,且以黑著的半面對著地球的時候)。有時可能出現兩個大月,也可以連續出現兩個小月。由於朔望月稍大於29天半,所以在農歷的每100個歷月裏約有53個大月和47個小月。 農歷是基本上以12個月作為壹年的,但12個朔望月的時間是354.3667日,和回歸年比起來要相差11天左右。這樣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壹個多月。 為了要把多余的日數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壹個月,這就是農歷的閏月。有閏月的壹年也叫閏年。所以農歷的閏年就有13個月了。至於閏哪個月是由節氣情況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