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康熙教子名言

康熙教子名言

1.不忍舍處 方得書味

訓曰:朱子雲:「讀書須讀到不忍舍處,方是得書真味。若讀之數過,略曉其義即厭之,欲別求書者,則是於此壹卷書猶未得趣也。」此言極是。朕自幼亦嘗發憤讀書看書,當其讀某壹經之時,固講論而切記之。年來翻閱其中,復有宜詳解者。朱子斯言,凡讀書者皆宜知之。

2.進德修業 依於經史

訓曰:凡人進德修業,事事從讀書起。多讀書則嗜欲淡,嗜欲淡則費用省,費用省則營求少,營求少則立品高。讀書之法,以經為主。茍經術深邃,然後觀史。觀史則能知人之賢愚,遇事得失亦易明了。故凡事可論貴賤老少,惟讀書不問貴賤老少。讀書壹卷,則有壹卷之益;讀書壹日,則有壹日之益。此夫子所以發憤忘食,學如不及也。

3.為山九仞 未可偏廢

訓曰:從來有生知、有學知、有困知,及其成功,則壹未有。下學既久,而不可以上達者,但功夫不可躐等而進,尤不可半途而廢。《書》雲:「為山九仞,功虧壹簣。」正為半途而廢者惜也。

4.為學之功 不在日用之外

訓曰:為學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檢身則謹言慎行,居家則事親敬長,窮理則讀書講義。至近至易,即今便可用力;至急至切,即今便當用力。用壹日之力,便有壹日之效。至有所疑,尋人問難,則長進通達,自不可量。若即今全不用力,蹉過少壯時光,即使他日得聖賢而師之,亦未必能有益也。

5.窮理求知 行事得之

訓曰:先儒有言:「窮理非壹端,所得非壹處。或在讀書上得之,或在講論上得之,或在思慮上得之,或在行事上得之。讀書得之雖多,講論得之尤速,思慮得之最深,行事得之最實。」此語最為切當,有誌於格物致知之學者,其宜知之。

6.忍耐壹時 便覺無事

訓曰:天下未有過不去之事,忍耐壹時,便覺無事。即如鄉黨鄰裏間每以雞犬等類些微之事,致起訟端,經官告理;或因壹語戲謔,以致角口爭鬥。此皆由不能因壹時之小忿,而成爭訟之大端也。孔子曰:「小不忍則亂大謀。」聖人之言,至理存焉。

7.盡其人事 以聽天命

訓曰:古人雲:「盡人事以聽天命。」至哉,是言乎!蓋人事盡而天理見,猶治農業者耕墾宜常勤,而豐歉所不可必也。不盡人事,是舍其田而弗蕓也;不安於靜聽者,是揠苗而助之長者也。孔子進以禮,退以義,所以盡人事也。得之不得曰:「有命。」是聽天命也。

8.學以養心 亦可養身

訓曰:學以養心,亦所以養身。蓋雜念不起,則靈府清明,血氣和平,疾莫之攖,善端油然而生,是內外交相養也。

9.立定腳跟 戰勝私欲

訓曰:朱子雲:「人作不好的事,心卻不安,此是良心。但被私欲錮蔽,雖有端倪,無力爭得出。須是著力與他戰,不可輸與他。知得此事不好,立定腳跟硬地行,從好路去,待得熟時,私欲自住不得。」此壹節語乃人立心之最要處。良心能勝私欲,為聖為賢,皆此路也。欲立身心者,當詳究斯言。

10.存諸心 體諸身 求實得於己

訓曰:朱子雲:「讀書之法,當循序而有常致,壹而不懈,從容乎句讀文義之間,而體驗乎操存踐履之實,然後心靜理明,漸見意味。不然,則雖廣求博取,日誦五車,亦奚益於學哉!」此言乃讀書之至要也。人之讀書,本欲存諸心,體諸身,而求實得於己也。如不然,將書泛然讀之,何用?凡讀書人皆宜奉此以為訓也。

帝王家訓:康熙教子庭訓格言白話文

帝王家訓:康熙教子庭訓格言白話文

清玄燁《庭訓格言》。

1.凡事惟當以誠.而無務虛名。

訓令說:我輩辦任何事都要誠心誠意,不要去追求虛名。我自 幼年履登皇位以來,凡是到宗廟祭祀及敬神禮佛,都在內心充滿誠 意,嚴肅慎重。即使辦理國家事務,對各位大臣也是真心相待,不 搞虛情假意。所以我經辦任何事務,全都壹律出於誠心誠意,沒有 壹絲壹毫的虛偽做作。

康熙皇帝處在政治風暴的中心,履帝位長達六十壹年,居然把 抱誠守信視為修身要務,實在有些出人意料。世人多把官場等同 戰場,其間集中了暗算、欺詐和誣陷等各類手段。其實,那些虛偽 的伎倆縱然也有可能在短時間內突襲成功,但在至高無上的誠信 面前,在洞若觀火的銳眼之中,終究只會淪為令人不齒的雕蟲小 技,只會帶來萬劫不復的羞慚。領袖人物只有心懷誠信,下屬才會 感到可親可信,才會與之推心置腹,為之拼力奮鬥。誠信是壹面凝 人聚眾的具有無窮感召力的旗幟。誠信本身就是高屋建瓴的大 智慧。

2.蓋敬以存心,則心體湛然居中。

訓令說:對天下任何事都不可輕視疏忽,即使是極小極容易的 事,都應該慎重對待。在事情還沒有發生的時候,就開始保持慎重 的態度,到了有事的時候就更能慎重應對。壹定要把小心謹慎的 精神堅持到底,使事情直到終結還像開始壹樣認真。把謹慎的精 神不斷修持並長期堅持下去,反復練習,就會使這種精神在性命中 安定下來,這樣,就沒有任何事在自己手中白白廢棄或者難以辦到 了。大抵把慎重的精神放置心間,就能使心體清澈地處在中道的 位置,就如同有主人在家,自然能夠處理家務。這就是古人所說的 敬以直內的意思。《禮記》把毋不敬的名言冠於開篇,聖人僅 壹句話,至深的道理就已經完備了。

敬,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壹個重要的修身原則,它不是指要隨時 保持壹副盲目恭敬的體貌,而是指要練就壹種嚴肅、慎重的心態, 這種心態壹旦外化為個人的稟性和作風,就會生成壹種出色的辦 事能力。在壹雙聚精會神的嚴肅慎重的目光之下,任何事情的復 雜和艱難程度無壹不渙然冰釋。

3.用人雖宜信,然亦不可遽信。

訓令說:作為上司,任用人才雖然要相信他們,但也不能很快 就輕易地相信。下屬常常看上司的心意所向,巧妙地投其所好。

上司如果偏向某種嗜好,下屬必定投其所好來誘惑他。我對於各 種玩樂的技能無所不會,妳們可曾看見我偏好某壹種玩樂嗎?由 於這個緣故,凡是玩樂的技能都不能使我沈迷。

端起權力的美酒,最難得的是清醒。這種清醒來自對下屬所 采取的各種不正當的求寵和競爭手段了然於胸。為堅持原則和維 護公正,上司必須在自己嗜好方面,首先拆除那些讓不正當的手段 能夠涉渡過來的橋梁。在凡藝俱不能溺我的康熙面前,壹切投 機取巧之徒都只有望峰息心。

4.仁者以萬物為壹體。

訓令說:仁者把天下萬物視為壹體,惻隱之心在所到之處壹觸 即發。把這種愛心盡情發揮,那麽,天下的壹切人和物無壹不在其 覆蓋之中。把這種心情表達出來,慈祥、親善之情也就相應產生出 來。凡是有利於人的事,就去做;不利於人的事,就予以放棄。事 情不分大小,愛心都總是無窮無盡的;盡情釋放我的心與力,讓天 下有緣人逐壹得到我的善意。

任何壹顆充滿仁愛的心都是壹個廣闊無邊的海洋,都具有浸 天浸地的聖潔的力量。盡管未必每壹束浪花都能到達天底下每壹 個角落,但只要壹息尚存,就源源不斷地奮起浪花,勇敢堅定地駕 馭著鼓動著這浩瀚的愛的心海。這是壹顆帝王之心,壹顆由中原 傳統文化鑄造出來的具有滿族血統的帝王之心。從這裏也可以看 出中原文化擴展為中華民族文化的演變過程及偉大意義。

5.自任其過。

訓令說:為人誰能不犯錯誤?但有的人犯了錯誤自己多半不 去承擔錯誤。我就不是這樣,在閑談中因偶爾健忘而錯怪了他人 的時候,我壹定自己主動承擔過錯,並且說:這是我的錯誤。只有 這樣,才能得到人們的理解乃至為之感動,有些人甚至因此感到不 安。大凡能夠自己主動承擔錯誤的人,品德高尚的人居多數。

犯了錯誤卻不願意承認錯誤,是誤以為承認錯誤就等於輸掉 了尊嚴。為了尊嚴而拒不認錯,不僅傷害了同事間坦誠***事的氣 氛,而且暴露出自己經不起風浪的狹小胸懷,更把自己的尊嚴變成 了壹種孤獨的固執。領導者主動承擔錯誤,不僅能在感動大家的 同時拾回尊嚴,而且有利於營造出.種坦誠相處的追求真理的工 作氛圍。拒不認錯就等於堅持錯誤,堅持錯誤就等於自取滅亡。

承認錯誤是為了改正錯誤,只有能及時改正錯誤的人才能不斷增 益,自強不息。

6.人平日潔凈.則清氣著身。

訓令說:妳們無論是居家在內還是出門在外,都適宜保持清潔 幹凈。人只要平日註意保持清潔幹凈,壹種清明之氣就會附著在 自己身上。如果接近汙穢的東西,就會被混濁之氣所汙染,清明之 氣就會被它漸漸蒙蓋和遮蔽住了。

人為萬物之靈,就應該顯得清爽、高潔和靈秀。清氣是壹種高 潔、智慧之氣,濁氣是壹種骯臟、愚笨之氣。清氣是壹種超拔空靈 的東西,只有保持潔凈的生活習慣才能使之悄然降臨。康熙顯然 是要求子孫在平時的飲食起居上註意培植和提升自己的精神 氣質。

7.恒自知足。

訓令說:《老子》說:懂得滿足的人會很富有。又說:~匿得滿 足就不會招至恥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就可以維持長 久之道。衣服不過是用來遮護身體的,奈何世上有些人穿上價值 千金的皮衣,還感到不滿足;不知道有的人穿著簡樸的衣服也壹樣 舒適。食物不過起著充饑的作用,可有些人用巨額金錢來收貯食 物還感到不滿足,不知道有的人雖吃著粗茶淡飯還感到很快樂。

我思慮到這壹點,長期自覺把握知足的分寸。雖然貴為天子,穿衣 也不過要求適體而已;雖富有四海,每天日常用膳的菜食從來不需 要多種花樣。這不是我很勉強地做到這壹點,實在是順從天性自 然而然地這樣做。妳們看到我這樣,應該用節儉的品德互相勉勵 自己。

壹個人壹旦陷進追慕奢華的漩渦,欲望就會被花花世界押上 壹條與日俱增且攀比不休的不歸路,這條路只會留下空勞心力的 結局和追悔莫及的慨嘆。智慧的人能在踏上這條路之前止步三 思,在於他能夠穿透驕奢的華彩,看準人生享受的本質:衣不過遮 體,食不過充腸;寧肯選擇在精神層面上理性地控制和延展創造帶 來的幸福。

8.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

訓令說:像我這樣處在萬民之上的人,要想推行法令,只有自 己率先垂範,才能使人們自然遵從。即便如吸煙這樣壹件小事,雖 然不關很大的利害,但火災的發生多由於此,所以我時時禁止。但 我不是不會吸煙,小時在養母家很喜歡吸煙。現在要禁止別人吸 煙,而自己卻不禁,將拿什麽來說服人呢?所以就從此永遠不再吸 煙了。

當政者制定和推行法令,只有像康熙戒煙壹樣痛下決心、從我 做起,才能使法令能夠公平正大地布行天下。如果在大會上正顏 厲色地要求部下廉政拒腐,自己卻在私下裏瘋狂受賄,縱有再多再 嚴的懲治腐敗的法律條文,都只會淪為首先遭到自我嘲諷的壹紙 空文。這種現象如果遲遲得不到糾正,任其潛滋暗長,世風就會變 成壹個能消解和吞噬壹切綱紀的黑洞。法大如天,無有例外,才能 顯出法令的威力和尊嚴。

9.恒勞而知逸。

訓令說:世人壹般都喜歡安逸而厭惡勤勞,我心裏認為人首先 只有堅持勤勞才懂得安逸。如果僅安於逸,壹旦遇到勞苦就經受 不起了。所以《易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由此看來, 聖人以勤勞為福,以安逸為禍。

長期養尊處優,偶有勞作,即現氣喘籲籲;揮汗如雨之後,偶有 歇息,最能享受清風的吹拂。康熙恒勞而知逸的觀點確乎是至 理名言。只有通過勤奮的勞動才能創造和享受安逸的快樂。勤奮 是順境和逆境都***同依賴的重要的人生支柱。

10.念慮之正與不正.只在頃刻之間。

訓令說:人只要心思壹動就形成了念頭,這念頭到底正與不 正,都在頃刻之間形成了。如果這個念頭不正,頃刻間自己就知道 了,立即使之歸正,自然使它不至於離道太遠。《尚書》說:聖人不 端正念慮就會成為放蕩之人,放蕩之人能夠端正念慮就會成為聖 人。壹個念頭的產生是很細微的,安靜時候它就保存在體內,動作 起來就要認真審察它。壹定要使它俯仰無愧,才是實在功夫。因 此古代聖人治心重在防守念頭初起之際,這時事情還沒有開始發 生,所以用力很小,得到的功效卻十分巨大。

這是古人所倡導的正心的工夫。人要學會對自己心中形成 的念頭進行自我審視,要把這個念頭放置到天地大舞臺中,審判它 的是非利弊。把正確的有利的念頭予以保持,錯誤的有害的念頭 予以熄滅。只要能夠對心念的萌芽進行自我審視並進行適當取 舍,就能在事情發生之前收取萬全制勝之功。

1 1.凡人之心誌有所專.即是養身之道。

訓令說:人如果能專心於壹門藝術或壹種技巧,心靈就不會時 刻眷戀外物,這就對養身十分有益。我所了解的明代遺臣以及我 朝前輩中善於書法的人,都享有高壽且身體強健。也還有善於繪 畫的漢族人,他的巧藝比他人傑出的都能活到七八十歲,身體強 健,畫作如常,不顯老態。由此可見,凡是讓心誌有個專壹的定向, 就是養身之道。

康熙在前文曾經說過諸藝不能溺我,這裏又主張專心於壹 藝壹技,豈不自相矛盾?前文中的藝,是指呼朋邀友醉心於玩 樂,這裏的藝是指專精於壹門高雅的技藝。前面的藝容易使 當權者陷進腐敗,影響決策的公正性;後面的藝使人專心獨處, 涵養身心。人生在世如不借助壹門技巧收聚心力,就會時刻眷戀 外物,虛空得發慌,只有到處追朋逐友,在不斷陪人吃喝玩樂中消 磨心力,虛擲年華,到頭來自己不僅空無所獲,甚至還帶回壹腔爭 風吃醋的憤懣;而壹旦離開了人群,又覺得百無聊賴,感到形影相 吊,甚至不敢面對空虛至極的自己。實在不如專心於壹門技藝,既 能精進技藝,又可調心養身。

1 2.與之以物.必擇其所需用。

訓令說:人與人間發生壹些接收和贈送禮品的事,在所難免。

遇到他人的生日慶典或其他喜慶的事,當然都要贈送壹些禮品,但 要選擇他人需要且有用的東西,或者是他平日所喜愛的東西予以 贈送,才能盡足我的心意。不這樣,只因他人贈我什麽禮品,我也 以此類禮品回贈給他,就等於只是互相交換禮品的名稱而已。這 些事情,人們都應該留心。

康熙贈人禮品,推重為人所需用或平日所好的原則,目的 是托物言誌,通過送出的禮品來體現.自己對親友的實在與誠心, 使壹件小小的禮品照亮了人間的情誼。而在當今社會,禮尚往來 的現象更為頻繁和復雜。那些得逞於禮品市場的假煙假酒,不能 說不是對世道人心所進行的長時間的展覽與羞辱。

1 3.多讀書則嗜欲淡。

訓令說:人生增進道德和成就功業,都要從讀書開始。多讀 書,人的嗜好和貪欲就會變淡;嗜好和貪欲變淡,各項費用開支就 會儉省;費用儉省,人的各種鉆營和貪欲就會減少;鉆營和貪欲減 少,人為自己確立的品質就會趨向高尚。

多讀書之所以能使人嗜欲淡,是由於讀書本身首先擠占了 嗜欲產生的時間和空間;更重要的是,讀書是與高人談話,書中的 真理能夠沖淡人們最容易產生嗜欲的現實氛圍。如果不能對這種 氛圍有所超拔和獨立,生活難免不被彌漫四周的鉆營和攀比的氛 圍壓迫得十分混亂和驚惶。所以康熙說:營求少則立品高。

1 4.持其誌.無暴其氣。

訓令說:孟子說:保持誌向,但又不可具有急猛之氣。人要想 提高自己的養身之道,也難以超出這兩句話。為什麽呢?如果真 的做到沒有急猛之氣,那麽心氣自然平和;能始終保持誌向不變, 心誌就不會被外界所動搖改變,自然安定。養身之道,還有比這更 重要的嗎?

誌向,統壹並決定著生命價值的主攻方向,能把人引進壹種超 越現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遂誌之路千回百轉,滿目坎坷;猛烈和 急躁的心態在這條特殊的道路上顯得太短促、太簡單,經不起各種 復雜路況的折騰與戲弄。只有平和的心態才能生出足夠的智慧與 耐力,才能逐壹清除這條道路上的各種迷障。有了誌向,就有了人 生布局的安定境界;這種安定,是壹種不為亂花迷眼所誘惑、不為 險象環生所嚇倒的執著與堅定。既有誌向的引導,又有與之相應 的心與力,這樣的人生,必定是真正有信心的、充實的和發展的 人生。

康熙名言

康熙名言

1、雨過風來緊,山塞花落遲。亭遙先得月,樹密顯高枝。康熙《失題》

2、倭子國,最是反復無常之國。其人,甚卑賤,不知世上有恩誼,只壹味懾於武威故爾,不得對其有稍許好顏色。康熙《康熙起居註》

3、挽弓策馬論英雄,漫卷黃沙破帝宮。文治武功真大略,佩文新譜墨林崇。康熙《無題》

4、危樓千尺壓洪荒,聘目雲霞入渺茫。吞吐百川歸領袖,往來萬國奉梯航。波濤滾滾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閬苑蓬壺何處是?豈貪漢武覓神方。康熙《澄海樓》

5、森森萬象眼輪中,須識由來是化工。體壹無終而無始,位三非寂亦非空。天門久為初人閉,福路全憑聖子通。除去異端無忌憚,真儒若個不欽崇。康熙《基督死》

6、洱海昆池道路難,捷書夜半到長安。未衿幹羽三苗格,乍喜征輸六詔寬。天末遠收金馬隘,軍中新解鐵衣寒。回思幾載焦勞意,此日方同萬國歡。康熙《滇平》

7、國家用人,當以德為本,才藝為末。康熙

8、逆我顏行討必加,六軍嚴肅靜無嘩。分營此日如棋步,奮武群看卷塞沙。康熙《賜皇子胤禛》

9、玉弩金戈壯此行,期門環衛在連營。深居莫忘勤勞意,須識間關出塞情。康熙《賜皇子胤祉》

10、戎行親蒞制機宜,沐浴風霜總不辭。隨侍晨昏依帳殿,焦勞情事爾應知。康熙《賜皇子胤禩》

11、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康熙《詠幽蘭》

12、萬裏扶桑早掛弓,水犀軍指島門空。來庭豈為修文德,柔遠初非黷武功。牙帳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蒼生困,耕鑿從今九壤同。康熙《中秋日聞海上捷音》

13、功成十字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兩番雞。五千鞭撻寸膚裂,六尺懸垂二盜齊。慘慟八垓驚九品,七言壹畢萬靈啼。康熙《基督死》

14、小艇沿流畫槳輕,鹿園鐘磐有余清。門前壹帶邗溝水,脈脈常含萬古情。康熙《天寧寺》

15、功成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兩番鳴。五千鞭撻寸膚裂,六尺懸垂二盜齊。慘動八垓驚九品,七言壹畢萬靈啼。康熙《基督死》

16、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積沙流絕塞,落日度連營。戰伐因聲罪,馳驅為息兵。敢雲黃屋重,辛苦事親征。康熙《瀚海》

17、朱欄畫棟最高樓,海色天容萬象收。海底魚龍應變化,天中雲雨每蒸浮。無波不具全潮勢,此日真成廣漢遊。仙客釣鰲非我意,憑軒帷是羨安流。康熙《登澄海樓觀海》

18、妙道玄玄何處尋,在茲帝監意森森。群生蒙昧迷歧徑,世教衰微啟福音。自古昭昭臨下土,由來赫赫顯人心。而今基督恩光照,我也潸潸淚滿襟。康熙《基督死》

聖克雷芒名言烏納穆諾名言普裏尼名言 古人教子格言

1、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2、強而驕者損其強,弱而驕者亟死亡。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5、勢為天子而不以貴驕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財戲人。

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7、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為要妙。

8、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

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0、人能不食十二日,惟書安可壹日無。

11、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12、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13、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5、至樂蜞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

16、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17、鑒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久與賢人處則無過。

1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19、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20、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21、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2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3、成家勿謂當家易;養子應知教子難。

24、臨期上馬無他囑,多買詩書教子孫。

25、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26、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7、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先於讀書。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9、讀書之樂樂陶陶,起並明月霜天高。

30、年少從他愛梨粟,長成須讀五車書。

3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2、父善教子者,教於孩提。

33、傳家有道惟存厚;教子無方只求嚴。

34、傳家萬世皆宜勤;教子千方首為德。

35、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6、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37、殺壹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38、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如學。

39、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4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4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42、仁遠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43、人惰而侈則貧,力而儉則富。

44、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45、治國之道,必先富民。

46、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47、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48、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49、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0、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5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52、多行不義必自斃。

53、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54、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55、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56、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57、讀書破萬卷,胸中無適主,便如暴富兒,頗為用錢苦。

58、教子勿溺愛,子墮莫棄絕。

59、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60、彼壹是非,此壹是非。

61、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

62、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63、教子十過,不如獎子壹長;教過不改也徒傷情,獎長易功也且全恩。

64、教子教孫須教義;積善積德勝積錢。

65、教子功夫:第壹在起家,第二在擇師。

66、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67、置之死地而後生。

68、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6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70、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敞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71、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7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73、為善最樂,為惡難逃。

74、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誌虛心,反復詳玩,為有功耳。

75、擇其善者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6、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77、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

78、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79、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80、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8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82、無德不貴,無能不官,無功不賞,無罪不罰。

83、黃金滿籝富有余,壹經教子金不如。

84、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85、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86、貧寒更須讀書,富貴不忘稼穡。

87、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88、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89、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

90、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91、挾泰山以超北海,非不為也,而不能也。

92、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

93、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9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5、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

96、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97、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98、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99、退筆如山起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100、讀書譬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咀,終不知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