椴木香菇
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2020-11-04 14:52
段木栽培就是把適於香菇生長的樹木砍伐,截成壹定長度,進行人工接種,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進行香菇栽培的方法。現將具體步驟介紹如下:
(壹)選擇菇場
菇場要選擇在菇樹資源豐富,便於運輸管理,通風向陽,排水良好的地方。要采用兩場制栽培香菇,即發菌室與出菇場要分開。發菌室要求幹凈、保溫、通風,用於排放菌袋,發菌室可以利用舊房、簡易棚、塑料大棚、山洞、地下室等,使用前要進行殺菌、滅蟲。出菇場的選擇應根據香菇的生物學特性,創造適合於香菇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能給予其出菇期的溫度、濕度、光照控制條件。出菇場應選擇陽光充足、溫差大、近水源、地勢平坦、交通方便、通風良好的地方。在自然蔭蔽較差的場地搭蓋人工蔭棚,或者結合長遠規劃種植速生樹木,用於遮陽。菇場的土質以含石礫多的沙質土最佳,這樣可以使菇場環境清潔,菇木不易感染病蟲害。
(二)準備段木
1、菇樹的選擇
食用菌栽培用樹的種類十分豐富。目前,可用於香菇栽培的樹種不下200種,涉及的科在30個以上。其中絕大多數屬殼鬥科、樺木科、金縷梅科和槭樹科,此外還有豆科、野茉莉科、大戟科等的部分種。常用樹種有櫟、麻櫟、蒙古櫟、栓皮櫟、白櫟、刺栲、苦櫧栲、羅浮栲和楓香樹等。松、柏、杉等針葉樹因含有酚類等芳香性物質,對菌絲的生長有壹定的抑制作用,通常不用。以樹齡15~30年生的樹木最適,菇木直徑5~20厘米的原木為好。樹齡小的樹木,因樹皮薄,材質松軟等因素,雖然出菇早,但菇木容易腐朽,出菇持續時間短,生產出的菇體又小又薄;老齡樹雖然出菇晚,但可生產出很多優質香菇,只是老齡樹直徑較大,不易於管理。選用時應選取樹皮厚薄適中,緊而不易脫落,具有很好的保溫保濕、隔熱、透氣性能,具有壹定彈性,木質軟硬適度、邊材發達、心材較少的木材。菇木應選用當地資源豐富,易於成活造林的非經濟林木。砍伐後翌年春季補造,以保持生態平衡和菇木資源。
2、適時砍樹
選好的樹木要及時砍伐,休眠期是砍樹的最佳季節,壹般在深秋和冬季。這時樹內營養物質豐富,樹液流動遲緩或停止,樹皮不易剝落,此時砍樹最好。在砍伐、搬運過程中,必須保持樹皮完整無損不脫落。沒有樹皮的段木菌絲很難定植,也很難形成原基和菇蕾。
3、適當幹燥
幹燥的目的是在降低含水量的同時,促進樹體細胞死亡,使其成為香菇生長的適宜基質。通常將砍伐後的菇樹叫原木,將去枝截斷後的原木叫段木。原木幹燥,就是為了調節段木含水量,以利於香菇菌絲在段木中定植生長。不同樹種需要幹燥的時間不同,砍伐後的樹木因細胞不會立即死亡,不宜馬上接種,要將其放在原地數日,待樹木喪失部分水分。當樹心由於水分蒸發而出現幾條短而細的裂紋時,表示段木幹燥適宜,壹般在40~50%。段木含水量太高黴菌易侵入;含水量太低,接種後菌種易失水幹縮,難以成活。幹燥的時間不能壹概而論,常以幹燥後沒有萌發力為度,或以接種打孔時不滲出樹液為宜。壹般說來寧可濕些,也不可太幹,因此壹定要適當幹燥。
4、剃枝截斷
原木幹燥後,應及時剃枝截斷。這項工作應在晴天進行。把原木截成1~1.2m長的段木。截斷後段木兩端及枝丫切面要用5%石灰水或0.1%高錳酸鉀溶液浸塗,以防雜菌感染。
(三)段木接種
1、確定接種季節
人工栽培香菇,在氣溫5~20℃範圍內均可接種,其中,以月平均氣溫10℃左右最為適宜。接種過早,容易受凍;接種過晚,氣溫高容易感染。如長江流域接種季節壹般在春季,2月下旬至4月底定植。華南地區冬季氣溫常在2~3℃以上,可在12月至第二年的3月接種。華東地區最適接種季節為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2、菌種的選擇
選菌齡適宜、生命力強、無雜菌、具有優良的遺傳性狀、適合段木栽培的優質菌種,淘汰不合格的菌種。可用木屑菌種、枝條菌種或木塊菌種等。
3、打眼接種
壹般用電鉆或打孔器在段木上打孔,不論使用哪種菌種,菌種和接種孔周圍的段木要接觸好,不留空隙,以利於菌種萌發定植。接種穴多呈梅花狀排列,行距5~6厘米,穴距10~15厘米,穴深1.5~1.8厘米。打好孔後,取壹小塊菌種塞進穴內,裝量不宜過多,以裝滿孔穴為止。切忌用木棒等物搗塞。菌種裝完後,在孔穴上面立即蓋上樹皮,用錘子輕輕敲打嚴實,使樹皮最好和段木表面相平。樹皮蓋的厚度以0.5厘米為宜,太薄易被曬裂或脫落。條件好的,還可用石蠟封口。石蠟封口材料的配方是:石蠟75%,松香20%,豬油5%,加熱熔化調和,待其稍冷卻後,用毛筆蘸取塗抹於蓋口,冷卻後即黏著牢固。
(四)發菌期管理
接種後的段木叫菇木或菌材。發菌是根據菇場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對堆積的菇木采取調溫、保濕、遮陽和通風等措施,為菌絲的定植和生長創造適宜的生活條件。接種好的菌木應立即進行發菌期的管理。
1、菇木堆放
從段木接種後至菇木表層菌絲化或基本長滿菌絲的這段管理過程,需將接種好的菇木立即在菇場堆放。堆放的方法主要有覆瓦式和“井”字形堆放。
(1)覆瓦狀堆放法適合較幹燥的菇場,方法是在山坡上打兩根有叉的木樁,架上壹根橫木,橫木離地約30~40厘米,將菇木靠上壹排,約8~10根,每根之間保持5~6厘米的空隙,然後再靠壹根菇木作枕木,靠上第二排菇木。如此反復,似覆瓦般重疊。這樣,菇木壹端落地,使其充分吸收地表蒸發的水分。
(2)“井”字形堆放法“井”字形堆放有利於通風排濕,適於地勢平坦、場地較濕的菇場,或適宜於采菇後短期養菌時堆放菇木。壹般底層墊上枕木,離地10厘米以上,壹層層“井”字形交錯堆放,堆高1.2~1.5米為宜。然後覆蓋樹枝、茅草或塑料薄膜,防雨、保溫、保濕。堆放好的菇木應放到陰涼潮濕的環境中發菌,如果菇場自然遮陽不足,則要搭蓋蔭棚,讓適量的陽光散射菇木,以利於發菌及抑制雜菌的生長蔓延。經15 ~20天,接種口就長出白色菌絲圈。若壹個月還不見菌絲圈,應趕快補種。
2、翻堆
菇木堆放2 ~3個月後,菌絲就已在菇木中生長蔓延。由於菇木所處位置不同,溫、濕度條件不同,發菌效果也不同。為使菇木發菌壹致此時要進行翻堆,把上下裏外的菇木互相調換位置,並加強通風換氣和調節菇木濕度,使菌絲繼續蔓延。重在以遮陽、通風、防雜菌、促進菌絲進壹步生長為主。每月翻堆壹次,把菇木上下左右的位置調頭換位、相互調整,從而使菌絲生長壹致。雨後天晴時要及時翻堆,早季或高溫季節必須進行噴水保濕。應根據菇木的幹燥程度給菇木噴水保濕。勤翻堆可加強通風換氣,抑制雜菌汙染。翻堆時要避免損傷菇木樹皮。壹般經過8~10個月的培養就逐步發育成熟,在適宜的條件下即可出菇。
(五)出菇期管理
1、補水催蕾成熟的菇木經過8~10個月的發菌,往往大量失水,同時菇木上子實體原基開始形成,並進入出菇階段,對水分和濕度的需求隨之增大。菇木中水分若不足,就影響到出菇,因此要補水。補水必須壹次補足,出菇才整齊,並保證菇蕾正常生長,達到高產優質的目的。補水的方法主要有浸水和噴水兩種。浸水就是將菇木浸於水中12~24h,壹次補足水分。噴水則首先將菇木倒地集中在壹起,然後連續4 ~5天內進行噴水,須做到勤噴、輕噴、細噴,要噴灑均勻。
2、架木出菇補水後,菇木內菌絲活動達到高峰,在適宜的溫差刺激下,菌絲很快轉向生殖生長,菌絲體在菇木表層相互扭結,形成菇蕾。為了有利於子實體的生長,便於采收,菇木就應及時地擺放在適宜出菇的場地,並擺放為壹定的形式,即架木出菇。架木出菇主要有“人”字形架木出菇和覆瓦狀架木出菇兩種方式。
(1)“人”字形架木在地面栽上壹排排樹丫做樁,上面架壹個橫木,橫木壹般距地面60~70厘米,兩根樹丫之間距離為5~10m。比較濕的菇場可稍稍架高些,較幹燥的菇場可架低些。然後將菇木壹根根地交叉排列斜靠在橫木兩側,大頭朝上,小頭著地,每根菇木之間留有5~10厘米左右的空隙,有利於子實體接受壹定的陽光、正常生長,並且方便采摘。架與架之間留下作業道,壹般寬30~60厘米。
(2)覆瓦狀架木即在菇場架木墊石或木樁高30厘米,架上枕木,排放上菇木,大頭擱在枕木上,小頭著地,每根菇木之間距離10~15厘米。菇木上端距離地面50厘米左右。比較幹燥的菇場菇木要架得低些,以利於菇木吸收水分;較潮濕的菇場,架木要高些,以利於通風排濕。架與架之間也留下作業道。“人”字形架木方式采菇方便,但占地面積大,菇木水分散失多,不利於保濕,是潮濕地區菇場常采用的方式。覆瓦狀架木出菇方式占地面積小,排放同樣數量的菇木,只占“人”字形架方式壹半的場地。生產時應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的架木出菇方式。自然條件下,段木栽培在北方壹般春秋菇產量不高,只有夏季才是香菇的盛產期;而在南方則是春秋季產量高。特別是在北方,在春秋季的出菇管理上要註意保溫保濕,盡可能延長產菇期。出菇期要多噴水保濕,防止幹熱風對菇木的侵襲。在秋末冬初還要加強保濕措施,嚴防寒潮的危害。在出菇過程中,盡可能創造條件使其多出花菇。花菇指菇蓋表皮有花紋的香菇。花菇是香菇個體在生長過程中,受溫差、幹濕差等不良環境刺激,菇體表皮細胞增生不同步,導致表皮開裂,菌蓋形成紋理的壹種現象。花菇是香菇中的上品,肉質肥厚,柄短,菌蓋半球形,表面龜裂成明顯的白色花紋,吃起來細嫩鮮美,有濃郁的香味。花菇形成應具備的條件:菇木內菌絲發育良好,積累了足夠的營養;菇木中含有剛好能供給子實體生長所需的水分,以40~50%最合適;菇蕾形成後,環境較幹燥,空氣相對濕度在70%以下,幹濕差在15%左右;溫度能夠保證其子實體緩慢生長,溫差持續在10℃左右;光照充足,三至五成以上的直射光。
(六)采收
當香菇子實體長到七八成熟時,菌蓋尚未完全展開,邊緣稍內卷呈銅鑼邊狀,菌幕剛剛破裂,菌褶已全部伸直時,就應適時采摘。如采摘過早會影響產量,過遲會影響品質。采摘香菇的方法為: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菇柄基部,輕輕旋轉擰下來即可。註意不要碰傷未成熟的菇蕾。菇柄最好要完整地摘下來,以免殘留部分在菇木上腐爛,引起病蟲害,影響以後的出菇。采收香菇後,要輕拿輕放,小心裝運,防止擠壓破損,以免影響香菇質量。
(七)越冬管理
菇木越冬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將菇木堆放在避風向陽的地方,適當覆蓋,保溫保濕,培養菌絲體。立春以後,氣溫逐漸回升,則應適時澆水催菇,清理出菇場地,為奪取段木種菇的高產優質做好準備。在較溫暖的地區,段木栽培香菇的越冬管理較簡單,即采完最後壹潮菇後,將菇木倒地、吸濕、保暖越冬,待來年開春後再進行出菇管理,南方越冬可以使菇木得以休整,菌絲仍能緩慢生長,為來年出菇積累更多的養分。在北方寒冷的地區,壹般都要把菇木“井”字形堆放,再加蓋塑料薄膜、草簾等保溫保濕安全越冬,北方越冬可以使菇木內菌絲保持活力,以便來年生長和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