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烤鴨時到底應該怎麽卷
解析:
講究的卷法 :
最早的荷葉餅都是圓的,後來周總理看到外賓卷時很不方便,才建議全聚德的廚師改成荷葉形狀的,這才有了真正的荷葉餅。各家烤鴨店的荷葉餅大小形狀和軟硬程度都不同,卷的內容或多或少,但卷法不外乎這兩種。
繈褓卷就像是卷嬰兒的繈褓壹樣,可以防止卷的內容露出來。因為烤鴨豐腴多汁,甜面醬也是糊狀,所以繈褓卷可以保證不會讓妳吃得滴滴答答,也更有利於體會北京烤鴨汁多的特殊口感。
竹席卷就比較簡單了,順著壹個方向卷緊就可以了,關鍵是要防止肉汁和甜面醬露出來,所以還是比較適合卷不帶皮的純肉,口感和卷法都比較單純而簡潔,北京烤鴨肉質的清香在這單純簡潔中更令人銷魂了。
講究的吃法 :
第壹種:蘸白糖,據說是大宅門裏的太太小姐們興起來的。她們即不肯吃蔥也不肯吃蒜,卻喜歡將那又酥又脆的鴨皮,蘸了細細的白糖來吃。當然,只有鴨胸脯的皮才配得上太太小姐們的高雅吃法,淺嘗輒止地體會酥脆的鴨皮和白糖絲絲地在舌間融化,豐腴的汁液又細膩地淹沒了所有有形的感受,這的確是充滿女性想象力的浪漫吃法。
第二種:甜面醬加蔥條,可配黃瓜條、蘿蔔條等。用筷子挑壹點甜面醬,抹在荷葉餅上,夾幾片烤鴨片蓋在上面,再放上幾根蔥絲,將荷葉餅卷起,真是好吃無比。
第三種:蒜泥加甜面醬,配上黃瓜條或者蘿蔔條,也是壹種很受歡迎的吃法。蒜泥可解油膩,也可以將片好的烤鴨蘸著蒜泥、醬油吃,在鮮香之中,更增添了壹絲辣意,風味更加獨特。
第四種:空心燒餅加鴨肉,這種空心燒餅是發面餅,表面有芝麻,中間有面心,上燒餅時會切開壹側,中間的面心可以掏出來,剛好有壹個空位子,來放鴨肉、甜面醬和蔥絲。清末的有錢人都講究用掏出的面心來擦嘴上的油,奢侈浪費可見壹般。現在便宜坊的燒餅仍然有這個面心,而全聚德的空心燒餅已經改變了制作工藝,做出的空心燒餅不再有那個用來浪費的面心了。
前三種吃法在順序上還頗有講究,應該按蘸白糖、再卷蔥、最後卷蒜泥的順序來吃,在味蕾上的反映就像是上樓梯壹樣,辛辣的 *** 壹層高過壹層。如果顛倒這個順序,恐怕嘴裏只有蒜泥的辛辣,就很難體會到鴨肉的美妙了,更無法享受那種漸入佳境的滋味,口感層次豐富的變化也盡在這過程之中方可體味。烤鴨上桌時配料各自獨立,又給食客提供了無限的組合可能,程式化的美感並非要把吃烤鴨這件事變得繁復,而是尊重人們味蕾的原始反應。程式化和自由的組合使得吃烤鴨這件事變得更有趣味,不變與變之中食客的參與正是中國美食的精神所在。
四種吃法在現在的烤鴨店裏被完全保留的並不多,有些烤鴨店是隨客人來點,但是懂得這四種吃法的妙處的人卻不多,非得全部嘗試過之後才算是吃懂了這鴨子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