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蘇軾)詩篇全文翻譯
蘇軾
系列:宋詞精選-經典宋詞三百首
定風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註釋
1沙湖:湖北黃岡縣東南三十裏處,又名螺師店。
2狼狽:形容處境困窘、難堪。
3吟嘯:詩吟、長嘯。
4芒鞋:草鞋。
5煙雨]:煙波風雨。
6料峭:開容風力寒冷、尖利。
7蕭瑟:風雨穿林打葉聲。
譯文
不要聽風穿樹林,樹葉帶來風雨之聲,這壹切無所謂,我依然壹邊灑脫地長嘯,壹邊緩步徐行。穿著草鞋,拄著竹仗,比騎馬坐車更加壹身輕松。誰怕風風雨雨?我漠視這些,壹生任憑煙雨迷濛,與我同行。冷冷的春風又把我吹醒,微微感到有些寒冷。斜陽的山頭卻來迎接我。回頭望去,我來時淋雨的地方,壹片蕭條,歸去時又壹片平靜,也沒有什麽風雨,也無晴。
賞析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 」,壹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壹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壹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徐徐行步 ,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 ,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何妨」二字透出壹點俏皮,更增加挑戰色彩。
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竹杖芒鞋輕勝馬 」,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壹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壹蓑煙雨任平生 」,此句更進壹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
以上數句,表現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壹新,心胸為之舒闊。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人生感慨作鋪墊。
結拍「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壹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雲、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風雨」二字,壹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於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
縱觀全詞,壹種醒醉全無、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度呈現在讀者面前 。讀罷全詞,人生的沈浮、情感的憂樂,在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壹番全新的體悟。
詞前小序雲:「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借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據《東坡誌林》記載:「黃州東南三十裏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全詞緊扣途中遇雨這樣壹件生活中的小事,來寫自己當時的內心感受。篇中的「風雨」、「竹杖芒鞋」、「斜照」等詞語,既是眼前景物的實寫,又不乏比興象征的意味,是詞人的人生境遇和情感體驗的外化。全篇即景抒情,語言自然流暢,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體現了東坡詞獨特的審美風格。
首句寫雨點打在樹葉上,發出聲響,這是客觀存在;而冠以「莫聽」二字,便有了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作者的性格就顯現出來了。「何妨」句是上壹句的延伸。吟嘯,吟詩長嘯,表示意態安閑,在這裏也就是吟詩的意思。詞人不在意風雨,具體的反應又怎樣呢?他在雨中吟哦著詩句,甚至腳步比從前還慢了些哩!瀟灑鎮靜之中多少又帶些倔強。「竹杖芒鞋」三句並非實景,而是作者當時的心中事,或者也可看作是他的人生哲學和政治宣言。芒鞋,即草鞋。誰怕,有什麽可怕的。平生,指平日、平素。作者當時是否真的是「竹杖芒鞋」,並不重要;而小序中已言「雨具先去」,則此際必無披蓑衣的可能。所應玩味的是,拄著竹杖,穿著草鞋,本是閑人或隱者的裝束,而馬則是官員和忙人用的,所謂的「行人路上馬蹄忙」。都是行具,故可拿來作比。但竹杖芒鞋雖然輕便,在雨中行路用它,難免不拖泥帶水,焉能與騎馬之快捷相比?玩味詞意,這個「輕」字並非指行走之輕快,分明指心情的輕松,大有「無官壹身輕」之意,與「眼邊無俗物,多病也身輕」(杜甫《漫成二首》之壹)中的「輕」字亦同。詞人想,只要懷著輕松曠達的心情去面對,自然界的風雨也好,政治上的風雨(指貶謫生活)也好,又都算得了什麽,有什麽可怕的呢?況且,我這麽多年,不就是這樣風風雨雨過來的嗎?此際我且吟詩,風雨隨它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