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火把節
火把節在古代被稱為"星回節",俗有“星回於天而除夕”之說。火把節的由來傳說不壹:壹說天神與地神鬥爭,人們用火把助地神滅蟲戰勝天神;壹說出自《南詔野史》及師範《滇系》,這兩書載:南詔首領皮羅閣企圖並吞另五詔,將會五詔於松明樓而焚殺,鄧賧詔妻慈善諫夫勿往,夫不從而被殺,慈善閉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火把節是彜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彜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歷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
彜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壹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節慶期間,各族男女青年或點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唱歌、跳舞、賽馬、鬥牛、摔跤;或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現在,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火把節"也是白族的壹個盛大節日,每年夏歷六月二十五日,白族人民就會舉行預祝五谷豐登、人畜興旺的活動。當晚,每家門前都豎有火把壹柱,村口全村公立的大火把上插紅綠紙旗,書寫壹些吉祥語句,村民們則高舉火把在田間遊行壹周,捕滅蟲害。此外還有"繞三靈"、"耍海會"、劃船、放生等壹系列的文藝活動。
火把節是彜、白、僳僳、拉佑、納西、基諾等兄弟民族的盛大傳統節日,廣泛流傳在雲南各地和四川、貴州的部分地區,多在農歷6月24日或25日舉行,壹般為期3天。
節日清晨,人們穿著民族盛裝,男人前額紮成長錐形的“英雄結”,女子用布或頭巾纏頭頂,男女都披著披毯。入夜,家家都點燃火把到田頭地角照燎,驅邪除祟。節日裏,還要舉行鬥牛、鬥羊、賽馬、射箭、摔跤、拔河、打秋千、歌舞等活動,其中最具特色、饒有風趣的是“潑火”。在彜族地區,人們用左手執壹束燃燒的火把,而在衣袋或挎包裏裝滿易燃的香灰粉,當火把挨近對方時,就用右手抓出壹把加松香末的香灰粉,猛地朝火把上灑去,在對方的腳前或身後騰起壹團耀眼的光焰。等對方驚喜地看著火焰像閃電般消失時,潑火的人已歡笑著跑開了。對方也舉著火把向那人追去,以便以同樣的火焰去回報他的熱情。
彜、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民族傳統節日。彜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歷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佳節之前,各家都要準備食品,在節日裏縱情歡聚,放歌暢欽。白天舉行鬥牛、摔跤等娛樂活動;入夜則點燃火把,成群結隊行進在村邊地頭、山嶺田埂。遠處望去,火龍映天,蜿蜒起伏,十分動人。最後人們會聚廣場,將許多火把堆成火塔,火焰熊熊,人們圍成壹圈,唱歌跳舞,壹片歡騰。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北鬥星鬥柄上指,彜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火把節又叫星回節,俗有“星回於天而除夕”之說,相當於彜歷的新年。火把節的主要活動在夜晚,人們或點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燒起篝火,興行盛大的歌舞娛樂活動。火把節期間,還要舉行傳統的摔跤、鬥牛、賽馬等活動。這些活動,來源於壹個有關英雄戰勝魔王(或天神)的傳說,這位英雄與魔王摔跤、角力,還教人點燃火把燒殺惡靈所化的蝗蟲,保護了村寨和莊稼。為紀念這壹事件,每年火把節,就要象征性地復演傳說中的故事,漸漸成為節日活動的主要內容。
火把節由來傳說不壹。壹說天神與地神鬥爭,人們用火把助地神滅蟲戰勝天神。壹說出自《南詔野史》及師範《滇系》,這兩書載:南詔首領皮羅閣企圖並吞另五詔,將會五詔於松明樓而焚殺,鄧賧詔妻慈善諫夫勿往,夫不從而被殺,慈善閉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石林彜族撒尼人視火把節為紀念民眾與惡魔鬥爭勝利的節日;武定彜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壹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到了節日,各族男女青年點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或進行集會,唱歌跳舞,或賽馬、鬥牛、摔跤。近代,人們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火把節的傳說
關於火把節的起源,各地區民間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形成了層叠復加的傳說群。
壹、南詔王火燒松明樓,慈善夫人忠義殉國
唐初的雲南境內本有六個部落,稱為“六詔”。最南端的部落蒙舍詔也稱為南詔。南詔日益強大,壹日,南詔王皮邏閣邀約其他五詔首領聚會。鄧賧詔首領的妻子慈善夫人認為皮邏閣居心不良,極力勸丈夫不要前往。但丈夫不聽,臨走時慈善夫人含淚在丈夫的手臂上套了壹個鐵環,以求護身。
此後,皮邏閣果然火燒了首領們聚集的松明樓,五詔首領均未幸免於難。面對松明樓灰燼,慈善夫人痛哭欲絕。她撲在灰燼中,扒出了丈夫佩帶的鐵環,這才認出了丈夫的屍體並將其運送回家。後來,皮邏閣聽說了這個聰慧賢德的慈善夫人,想娶她為妻。但慈善夫人怎肯再嫁,禮葬其夫後,她就閉城自盡,追隨亡夫而去,只留下這壹段令人感慨萬千的感人故事。
從此以後,雲南的白族人民便過起火把節,以紀念“火燒松明樓”的歷史故事和勇敢聰慧的慈善夫人。
二、郭將軍殺夫欲霸妻,貞烈夫人火海自焚
漢朝的副將郭世忠殺死了大理的曼阿那酋長,並發覺酋長的妻子阿南夫人長得很漂亮,便要娶她為妻。阿南夫人假意答應,但提出了祭奠亡夫的三個條件。然而,在祭夫時,阿南卻點火燒著了靈堂,躍身跳入熊熊烈火中自焚而亡。阿南的忠貞勇敢,博得了人們的贊嘆和欽佩。從此每年在阿南自盡的日子,白族同胞便點燃火把,串鄉遊寨,以示紀念。
三、勇士摔跤鬥惡魔,眾點火把燒天蟲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有壹個名叫十大力的惡魔,在人間破壞人們的幸福生活。人們發現後,紛紛上前質問。十大力蠻橫地要人與他摔跤,還示威地把壹頭頭壯牛翻倒(從此,火把節時首先要鬥牛)。他的挑釁行為惹怒了壹位叫包聰的彜族英雄。他走出人群,與十大力扭扯著摔了三天三夜仍不分勝負。於是人們彈著三弦,吹著短笛,拍手跺腳為包聰助威,終於擊敗了十大力。惡魔發怒,放出蝗蟲等各種害蟲來糟蹋人們辛辛苦苦種出的莊稼。於是,人們又集合起來,點燃壹支支火把去燒害蟲,最後終於燒死了所有的害蟲,這壹天正好是六月廿四日。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壹勝利,每到這壹天,都要殺牛宰羊,舉行火把節的各種活動,它反映了彜族人民不畏強暴爭取幸福生活的鬥爭精神。
四、殺稅使惹怒天神,燃火把群戰害蟲
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有壹年,天神思體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間收稅。由於人間鬧災害而歉收,人們交不起租稅,人間壹位能吃銅鐵的大力士俄體拉巴便把收稅人思惹阿比打死了。天神大怒,先發洪水想淹沒地上的人類,但洪水被人們戰勝了。天神又放出各種害蟲到人間來吃百姓的莊稼,俄體拉巴和大夥兒圍在火塘旁商量治蟲的辦法,無意中發現壹只掉進火塘裏的蟲很快就被燒死了。於是,俄體拉巴就組織大夥兒舉火把燒蟲,最終戰勝了蟲害,奪得了豐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彜族的火把節。
五、天神妒人降火海,火把蒙混免大災
納西族的傳說中,有壹天,天神子勞阿普在雲河邊遊玩,忽然聽到民間有絲竹歌舞之聲。人間生活的美好幸福令他十分惱怒,於是便差壹名天將到人間,要把大地燒成火海。這位天將變做壹個老人到了人間,遇到壹個背著大男孩、牽著小男孩的納西男人。他不解地詢問,才知道大男孩是別家的孤兒,小男孩才是這個男人的孩子。於是深受感動,心起憐意,不忍將大地毀滅。他就叫人們家家準備火把,到六月二十五日壹齊點燃。這天,子勞阿普到雲河邊查看,果然見滿山遍野都是火光,以為大地真的被燒毀了,方才罷休。納西人因此躲過了壹劫,免受焚族之災。從此,就有了每年六月二十五日的火把節。
六、其他傳說
彌勒縣彜族認為,火把節起源於壹次奴隸暴動,這些奴隸在羊角上捆火把,攻進了奴隸主家,燒死奴隸主,得到了自由。
昆明近郊彜族說,撒梅(彜族的壹個支系)王與入侵者鬥,被砍掉了腦袋,但壹到夜裏星星出齊,他頸上又長出壹個新頭,再次帶人參加戰鬥。後來,他頭顱再生的秘密被妻子泄露了,他的頭便再也長不出來了。彜族人民在他遇害的日子打著火把,四處尋找他的精靈,年年如此,相沿成節。
南洞彜族自治縣的傳說是,壹個惡魔喜歡吃人的眼睛,觀音菩薩以螺肉冒充人眼制服了他,把他關在洞裏,只給壹天出洞的時間。人們怕他繼續作惡,便在這壹天點起火把,打歌喧鬧,使其不敢出洞。
★火把節小知識
火把節小知識:火把節古代又稱“星回節”。節日的起源說法各不相同:納西族是為紀念壹位保護人間五谷豐收而犧牲的天將;僳僳族是為歡迎諸葛亮南征而點燃火把前去驅散前進路上的瘴氣,趕走猛獸;彜族是為除蟲害、慶豐收;彜族支系撒尼人則是為慶賀撒尼英雄用羊角火燒死欺壓撒尼人的魔王。
彜族火把節尤為隆重,每年農歷6月24日至25日,白天,人們飲酒祝賀節日並進行摔跤、鬥牛活動。武定、祿勸等地的彜族還開展射箭、賽馬、打秋千等活動。到了晚上日落夜黑,家家戶戶的大人小孩就把事先做好的長約2米、直徑約20~30公分的幹松柱火把點燃。人們高舉火把匯集在村頭、寨邊或廣場上,然後在松林、田間奔馳,表示驅除蟲害邪惡,以求豐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