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那我從外地買甲魚苗應該怎麽運?可以直接放到池塘裏養嗎?現在那種甲魚苗比較好啊?壹只需要多少...
1、幹運法
即運輸時不帶水,直接把幼鱉放入通風透氣、盛有柔軟而保水的填充物的容器中運輸。
(1)運輸工具:特制的薄型長方體木箱,箱體規格長×寬×高為45厘米×60厘米×20厘米,箱的四周及箱蓋設有通氣孔。常見的有孔薄型塑料盒、有孔塑料運輸箱、藤籮、竹籮等,都可作為運輸幼鱉的工具。運輸箱內的填充物可用浮萍、水葫蘆、水浮蓮、切斷的水花生及其他不易腐爛的水草。
(2)運輸程序:首先將幼鱉用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然後放入用4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浸透了的裝有浮萍的容器中,視重量和厚度將數箱捆成捆,要捆結實,以防途中破散、逃鱉。在運輸途中,要常淋新鮮水,保持濕潤和降溫。鱉運到目的地後,如果運輸箱內的溫度高於池水溫度,不能立即將鱉放入池中,而是先讓鱉有壹個慢慢適應池水溫度的過程。可用池水噴灑鱉幾次,或連同容器壹起放入池中緩緩降溫,待鱉適應後,再將其緩緩放入池中,以免鱉突然受溫差應激而生病,甚至導致死亡。
2、濕運法
即帶水運輸,是在運輸容器內裝清潔無毒的水,放入稚鱉、幼鱉運輸。這種容器要保持口面通風透氣,可用帆布桶、木桶、塑料桶、魚籮等裝運。容器內壁要求光滑、無毛刺,不致損傷鱉體。鱉體經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10分鐘後放入盛好水的容器中,水面適當放些水草如水浮蓮或水葫蘆。這樣做的好處是:水草在水中隨車運行的晃動可增氧,還可以減少容器中的水濺出;水草有吸熱降溫作用,可使運輸容器的水面溫度降低,利於長途運輸;水草覆蓋於容器表面,可以給鱉營造安寧的環境。
二、親鱉的運輸方法
運輸密度可隨鱉的大小不同而靈活掌握。
1、高溫季節運輸
在氣溫高時,親鱉活動力強、行動敏捷,容易發生相互廝咬的現象。因此,親鱉最好用小布袋裝運,每袋裝1只。布袋要求透氣良好,裝袋前進行清洗、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再清洗等,可以減少受傷和提高成活率。
在高溫季節運輸親鱉,其體內可能有即將成熟或待產的卵,要嚴防擠壓,以免造成傷亡。同時要保持涼爽而潮濕的運輸環境,途中常淋清水,最好在早晨和夜晚運輸,不要在烈日曝曬下運輸。
在高溫季節運輸少量的親鱉,可以采用同運稚鱉、幼鱉壹樣的方法,用透氣容器裝運,在容器內放入浮萍或水葫蘆,讓鱉自行鉆入,途中淋水保持濕潤,效果更好。
2、低溫季節運輸
當水溫在15℃以下時,鱉體疲軟,此時鱉壹般不會廝咬。可以用有孔木箱或有孔泡沫箱裝運,箱體高度以20厘米為宜。在秋末冬初,水溫低於18℃時,親鱉運到目的地後,最好先放入溫棚的水池中暫養,繼續育肥,然後徐徐降溫,讓其在親鱉池中自然冬眠。如果是春末夏初運輸,盡管水溫低於18℃,親鱉入池後不會凍死,但最好讓它先進入溫棚,使其提早進入繁育期,爭取早產卵。
品種選擇:
中華鱉是我國目前養殖的主要品種,但因我國幅源遼闊,南北東西之間的緯度和氣候差異大,所以各地域之間也出現壹些生態地理品系,它們的商品在市場上也因地域品系的不同價格不同,有的甚至相差很大。
1、北方品系(北鱉)
主要分布在河北以北地區,體形和特征與普通中華壹樣,但較抗寒,通過越冬試驗,在10℃至零下5度的氣溫中水下越冬,成活率較其他地區的高35%。是壹個很適合北方和西北地區養殖的優良品系。
2、黃河品系(黃河鱉)
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的甘肅、寧夏、河南、山東境內,其中以河南、寧夏和山東黃河口的鱉為最佳。由於特殊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使黃河鱉具有體大裙寬,體色微黃的特征,很受市場歡迎,生長速度與太湖鱉差不多。
3、洞庭湖品系(湖南鱉)
主要分布湖南、湖北和四川部分地區,其體形與江南花鱉基本相同,但腹部無花斑,特別是在鱉苗階段其腹部體色呈桔黃色,它也是我國較有價值的地域中華鱉品系,生長和抗病與太湖鱉差不多。
4、鄱陽湖品系(江西鱉)
主要分布在湖北東部和江西及福建北部地區,成體形態與太湖鱉差不多,但出殼稚鱉腹部橘紅色無花斑,生長速度與太湖鱉差不多。
5、太湖品系 (筆者1995年取名江南花鱉)
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的浙江、江蘇、安徽、上海壹帶。除了具有中華鱉的基本特征外,主要是背上有十個以上的花點,腹部有塊狀花斑,形似戲曲臉譜。江南花鱉是壹個有待選育的地域品系。它在江、浙、滬地區深受消費者喜愛,售價也比其它鱉高,特點是抗病力強,肉質鮮美。
6、西南品系(黃沙鱉)
是我國西南廣西的壹個地方品系,體長園、腹部無花斑、體色較黃,大鱉體背可見背甲肋板。其食性雜生長快,但因長大後體背可見背甲肋板,在有些地區會影響銷售形象。在工廠化養殖環境中鱉的體表呈褐色,有幾個同心紋狀的花斑,腹部有與太湖鱉壹樣的花斑。生長速度在工廠化環境中比壹般中華鱉品系快。
7、臺灣品系(臺灣鱉)
臺灣品系主產我國臺灣南部和中部,體表與形態與太湖鱉差不多,但養成後體高比例大於太湖品系。臺灣品系是我國目前工廠化養殖較多的中華鱉地域品系,因其性成熟較國內其它品系早,所以很適合工廠化養殖小規格商品上市(400克左右),但不適合野外池塘多年養殖。
其他還有烏鱉、砂鱉、墨底鱉、小鱉等,因群體數量較少,不再細述。
(二)國外引進的品種
1、日本鱉
日本鱉主要分布在日本關東以南的佐賀、大分和福岡等地,也有傳說目前我國引進的日本鱉原本是我國太湖鱉流域的中華鱉經日本引入後選育而成(但未見有文選報道),故也有叫日本中華鱉的,目前被農業部定為中華鱉(日本品系)。
2、珍珠鱉(佛羅理達鱉)
佛羅裏達鱉屬鱉科鱉亞科軟鱉屬,又稱珍珠鱉、美國瑞魚。分布美國,但主產區主要在佛羅裏達州,1996年我國開始引進養殖。佛羅裏達鱉體色艷美、個體較大、生長迅速,但肉質清蒸不如中華鱉鮮美。
3、泰國鱉
體形長圓,肥厚而隆起,背部暗灰色,光滑,腹部乳白色,微紅,頸部光滑無瘰疣,背腹甲最前端的腹甲板有絞鏈,向上時背腹甲完全合攏,後肢內側有兩塊半月形活動軟骨,裙邊較小,行動遲緩,不咬人,其中500克以上的成鱉背中間有條凹溝。其外部體色進與中華鱉,只是其腹部花色呈點狀,不是塊狀。這種鱉生長快,喜高溫,但肉質差,且早熟,壹般400克就開始產卵,所以它最適合在溫室內控溫直接養成成鱉上市,不適合在溫差較大的野外多年養殖。
4、刺鱉
又稱角鱉,主要分布於加拿大最南部至墨西哥北部間。體形較大,體長可達45厘米。吻長,形成吻突。背甲橢圓形,背部前緣有刺狀小疣,故叫刺鱉。新世紀初引入我國,也是大型品種,所以消費對象也主要是賓館飯店,因市場局限所以也不應盲目發展。
價格:
根據品種和個體以及市場行情有很大區別,無法準確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