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凱旋的父母叫什麽
周凱旋父母忙於生計,不能常陪伴她,她大部分時間和外婆壹起,也因此她從小就很自律懂事。
她中學就考上了香港頂尖的拔萃女書院 ,這所學校久負盛名,從學術到課外活動到成績在香港都是頂尖水平,所以能上這所學校的,要麽是學霸,要麽是富豪後代,總而言之,進這學校的人,都不簡單。
每到放學,學校門口豪車雲集,都是富豪們來接女兒放學的,而周凱旋無人接送,她只能步行回外婆家,換了別人,可能會自憐自憫,孤僻自卑。
但她沒有,她努力地完美自己,曲棍球、遊泳、話劇等樣樣精通,英語更是拔尖,後還成了學生會會長,是很多學妹和同學的偶像。
她從小就是個內心強大及知道自己想要什麽的女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學畢業後的暑假,18歲的她去了香港電臺當實習DJ,表現出眾,被譽為“周海豚”。
實習結束後,她壹18歲小女生,設謝師宴,邀請電臺同事去香港壹家私人會所吃飯以作感恩,飯後豪氣地簽字買單,而吃飯的會所據說入會費就高達幾十萬元。
周凱旋的父母都是普通商人,是不可能是該會所的會員,她到底是怎樣入會的,無人知曉,但可以肯定的是,她從小就知道攢財和理財,也從小就懂得要如何建立人際網絡,更是從小就具備過人的社交天賦。
周凱旋中學畢業後,就去了澳洲讀大學,她就讀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是壹所享譽世界的頂尖公立研究型大學。
她在大學期間就認識了香港名導徐克的太太施南生,並成為了好友,在施南生的介紹下,她結交了很多香港及東南亞各路商家,包括後成香港特首的董建華表妹張培薇,並成為閨蜜,張培薇可以說是影響周凱旋壹生的關鍵人物。
1986年,剛畢業並置身職場的她,本是工作需要去西安洽談兵馬俑展覽,但她從展覽會上發現商機,就是定制兵馬俑紀念品回倫敦售賣,可以賺取幾十倍的利潤。
於是聯系了天津的工廠做了壹批精良的兵馬俑紀念品,並自己親自押送到倫敦,從而“賺到第壹筆大錢”。
也正是這壹次的貿易生意的成功,周凱旋發現了國內貿易的機會。
於是周凱旋充分利用並調動了自己的豐富人際資源,與知己張培薇成立了壹家公司,叫維港公司,專門做從國內到海外及香港的貿易生意。
她們做的第壹單生意是賣運輸船,當時周凱旋發現香港房地產市場很旺盛,所以水泥需求量非常大,而盛產水泥的廣西水泥商最想把自己的散裝水泥打入香港市場,但無奈貨運方面很是棘手,周凱旋就是看準這個商機,找廣西水泥商購買專門運輸散裝水泥的運輸船,既解決了水泥的運輸難題,又開拓了壹條新的商路,所以維港公司因此大賺了壹筆。
周凱旋的商業頭腦就如與生俱來,壹出手就驚艷四座,力克群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因此,時任東方海外董事長的張培薇表哥董建華對周凱旋另眼相看,他覺得周凱旋做著這些小貿易生意有點屈才了,於是建議周凱旋和表妹找壹些大項目,可以和東方海外壹起合作。
周凱旋當然把這個能改變自己壹生的建議記在心裏,她壹直物色機會,從1989年董建華建議尋找項目,壹直到1992年,周凱旋覺得機會來了。
1992年,東方海外公司準備投資位於北京飯店後面的壹塊地產。得知消息後,周凱旋立即找到張培薇商量:“我們在北京找壹塊有投資價值的地皮,如果董先生不做就自己做,投資壹人壹半,做什麽自己定。”
張培薇也是個有魄力的人,當然支持周凱旋的計劃。
於是兩位年輕女子當即親自去了北京,他們在北京長安街上來來回回地走,要尋覓到最好的投資地段。
然後她們看上了壹幢6層高的小樓,她們覺得可以把這幢樓改造壹下,開壹家店,於是找了相關負責人聊,負責人聯系了高層後告訴她們:”這幢樓不能單獨開發,整個東長安街及王府井地區都屬於統壹規劃,要開發兒童電影院必須將其周邊壹萬平米面積整片開發。“
這個結果,也許對很多普通投資者來講,是壹個壞消息,誰敢為了壹幢小樓去開發其周邊那壹萬平米面積片區?
但周凱旋卻是欣喜若狂,她毫不猶豫就決定:“那就整塊地全部做。”
再然後,周凱旋做出了壹個更大膽的計劃:要把周邊幾塊地壹並拿下,也就是說從原計劃的壹幢小樓,到小樓周邊片區壹萬平米面積,再到總面積10萬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