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喪禮上手臂上帶著的黑絲帶叫什麽?有什麽來歷嗎?

喪禮上手臂上帶著的黑絲帶叫什麽?有什麽來歷嗎?

妳說的是 “戴黑紗臂章”吧,這個是葬禮習俗 演變而來的,以前是披麻戴孝,現在從簡,戴黑紗臂章。

建國前,長輩到了暮年,子孫便提前置棺木、做壽衣,以防不測。縣內壹般實行木棺土葬,貧者以草席卷之入葬,富者還要修建墓室。老人病危,子女輪流守護,斷氣前先穿上壽衣,停在上房正中的靈床上,待氣絕後全家跪倒痛哭。執事人安排通知喪主的親朋好友,稱為報喪。親友鄰裏得知後,攜帶燒紙前往祭奠稱為吊喪;停靈時間長短不壹,有當天出殯的,有的則停留三日、五日或七日。停屍期間,孝男孝女及近門下輩前往土地廟報廟,往返路上大聲痛哭,每天三次(早、午、晚各壹次),燒香燒紙,謂送買路錢。入殮時,兒女需用新棉蘸清水為死者凈面。葬禮為請禮賓唱禮,請鼓樂吹打,親友在靈前祭奠,祭畢大擺宴席,孝眷謝客。宴完賓客,就擡出靈柩叫起靈。出殯時,孝子打靈幡在前,把靈柩擡至大街還要舉行路祭禮。致祭時,行三拜九叩禮。祭畢由長子(或長孫)摔老盆,隨靈柩慟哭至墓前下葬叫作送殯。掩埋時,死者的兒媳抓土競相回走,意為誰先到家誰發財,此為抓財。事畢,喪家置辦酒菜招待幫辦喪事的人。孝子要為擡棺、挖墳坑者磕頭,以示謝意,(有的則在墳地分散香煙,喝上壹盅酒便各自散去)。下葬第二天,尚有圓墳禮。按傳統習俗,老人去世後還要為其紮童男童女、紙馬(牛)、紙轎、紙樓、金山、銀山等物。親友在出殯日要拿禮錢,帶禮品(供品),送帳子、挽聯,帶燒紙。?

雙親故後,子女、子媳需服孝3年,從老人去世之日起,每7天都要上墳進行祭奠,稱為壹七、二七、……,直到十七為止。其中五七、(有些地區四七)最隆重,然後十七、百天、周年、至三周年止,待10周年、20周年、30周年再各行祭壹次,此後無固定祭日。?

建國後,喪葬習俗逐漸被改革,提倡喪事簡辦。1975年始興火化,城鎮開追悼會,戴黑紗、送花圈。農村多在火化後將骨灰置入棺木後再行土葬,80年代,舊喪俗仍在沿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