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邦達鑒定富春山居圖的依據
在中國書畫鑒定界,徐邦達被尊稱為“國眼”。許多由他過目而走出歷史塵埃的古書畫珍品,就如他人生路途上欣賞到的奇花異草。壹件件古書畫珍品重新入世,就是壹個個令人著迷的發現故事。
上個世紀30年代,徐邦達發現了乾隆皇帝曾經禦筆親題為真品的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實為贗品。《富春山居圖》是元代著名書畫家黃公望膾炙人口的壹幅名作,世傳乃黃公望畫作之冠。此畫卷為六接的紙本,即是由六張紙連成的畫卷。清順治年間,此卷藏於宜興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後來吳病入膏肓時,因為非常珍愛此卷,就準備把它付之壹炬用來殉葬,吳的壹個侄子在燒畫的時候趁吳不備,用偷梁換柱的方法把別的畫卷扔了進去,把這幅給搶了出來,但是首段的壹小部分(大約有四尺多)還是被燒損了(只燒了六張中最前面的壹張,剩下的五張沒燒)。
後來有收藏家將此損卷燒焦部分細心揭下,重新接拼後(大約有五六寸長)居然正好有壹山壹水壹丘壹壑之景,幾乎看不出是經剪裁後拼接而成的,真乃天神相佑。於是人們就把這壹部分稱做《剩山圖》。
值此,原《富春山居圖》被分割成《剩山圖》和《富春圖》兩部分,身首各異。
乾隆年間,《富春山居圖》被收藏進宮,乾隆對此畫大加嘆賞,屢屢題贊,甚為喜歡。可誰料這幅畫竟是偽作,後來真畫進了宮,乾隆覺得特別沒面子,他在真畫上題字示偽,故意顛倒是非。
20世紀30年代,故宮重要文物南遷,萬余箱的珍貴文物分5批先運抵上海,後又運至南京。文物停放上海期間,徐邦達在庫房裏看到了這真假兩幅《富春山居圖》,經過仔細考證,他發現乾隆禦筆題說是假的那幅,實際是真的,而乾隆題了很多字說是真的那幅卻是假的,推翻了先人的定論,還它了壹個真實的面目。《剩山圖》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館,《富春圖》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現已合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