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曹操是壹個怎樣的人

曹操是壹個怎樣的人

《三國演義》第壹回寫到:

汝南許邵,有知人之名。操往見之,問曰:“我何如人?”邵不答。又問,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操聞大喜。

許邵的內心是矛盾的,雖然鄙薄操之為人,卻又不敢得罪對方,壹句“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真是高明得體,這也是全書描寫曹操的壹個綱。作者的意圖是把曹操放在漢室正統的對立面,令其扮演奸相的角色,另壹方面又不得不承認他平定北方之功績,所以,《三國演義》中寫得最復雜是曹操,最難理解的人物也是曹操。無論怎樣,曹操特有的人格魅力是無法掩蓋的,演義如此,歷史亦如此,這裏僅就其具備的領袖氣質做壹些探討。

筆者認為,曹操的領袖氣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行事果斷,豁達自信,知人善任。

壹.曹操遇事能夠當機立斷,是由其性格直接決定的,這壹點是領袖必備素質。操初入仕途時,完全沒有紈絝子弟的享樂習氣,壹心革除弊政,厲行法治。當時宦官弄權,朝政混亂,而他能不畏權貴,表現出了大政治家的魄力:

曹瞞傳曰:太祖初入尉廨,繕治四門。造五色棒,縣門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不避豪強,皆棒殺之。後數月,靈帝愛幸小黃門蹇碩叔父夜行,即殺之。京師斂夡,莫敢犯者。(《三國誌·武帝紀註》)

換了別人,考慮到蹇碩的權勢,恐怕也就算了,曹操則不然,其果決性格由此可見壹斑。再來看看官渡之戰中曹操是怎麽扭轉局面的:

冬十月,紹遣車運谷,使淳於瓊等五人將兵萬余人送之,宿紹營北四十裏。紹謀臣許攸貪財,紹不能足,來奔,因說公擊瓊等。左右疑之,荀攸、賈詡勸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將步騎五千人夜往,會明至。瓊等望見公兵少,出陳門外。公急擊之,瓊退保營,遂攻之。紹遣騎救瓊。左右或言“賊騎稍近,請分兵拒之”。公怒曰:“賊在背後,乃白!”士卒皆殊死戰,大破瓊等,皆斬之。紹初聞公之擊瓊,謂長子譚曰:“就彼攻瓊等,吾攻拔其營,彼固無所歸矣!”乃使張合、高覽攻曹洪。合等聞瓊破,遂來降。紹觽大潰,紹及譚棄軍走,渡河。(《三國誌·武帝紀》)

許攸獻劫糧之計,這時“左右疑之”,曹操卻敢於壹博,親自前往。乍看去,曹操把全軍成敗系於來投的敵將,實為孤註壹擲,與賭徒無異,但如果考慮到當時的情況,我們就可以理解他了:“公與紹相拒連月,雖比戰斬將,然觽少糧盡,士卒疲乏。”(《三國誌·武帝紀》)可見若不用許攸之計,等於坐而待斃,與其這樣,倒不如賭上壹把,尚有取勝的機會。從這件事情中,足見曹操當機立斷決策之明,比之優柔寡斷的袁紹,高下立分。

二.所謂文如其人,從“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到“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壹個豁達自信的曹操仿佛就站在我們面前,雄姿英發。曹操的這壹性格本身並無特別之處,難得的是往往在逆境中凸現出來:

曹瞞傳曰:公將過河,前隊適渡,超等奄至,公猶坐胡黙不起。張合等見事急,***引公入船。河水急,比渡,流四五裏,超等騎追射之,矢下如雨。諸將見軍敗,不知公所在,皆惶懼,至見,乃悲喜,或流涕。公大笑曰:“今日幾為小賊所困乎!”(《三國誌·武帝紀註》)

兵敗之際,毫無頹態,反而大笑,不愧為壹代梟雄!可以想象,當時軍心低落,主帥的態度直接決定了士兵能否振作起來。壹聲大笑,壹番狂語,有如冰天雪地裏的壹堆篝火,不僅會給將士們帶來溫暖,還能夠鼓舞士氣,這才是優秀主帥的風範。再有,官渡之戰結束後,“公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三國誌·武帝紀》)此事堪稱中國權術史上的經典壹幕,仔細想想,這壹招實在是高明:若追究下去,難免造成人心惶惶,對於大戰方息的曹操軍團來說,內耗無異於自取滅亡;若既往不咎,小可收買人心,大可穩定局面,壹舉兩得。可見曹操的頭腦是很冷靜的,狹隘之輩絕對做不到這壹點,那麽如此魄力從哪裏來?還是要歸功於他的豁達自信。

三.三國時期的軍閥用人問題非常復雜,足夠寫壹篇論文來探討了,單就曹操而言,他充分做到了知人善任。史言曹操:“知人善察,難眩以偽,拔於禁、樂進於行陳之間,取張遼、徐晃於亡虜之內,皆佐命立功,列為名將;其余拔出細微,登為牧守者,不可勝數。”(《魏書》)孫權謂操:“禦將,自古少有。”(《三國誌·諸葛謹傳》)下面舉例說明之:

太祖既征孫權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張魯,教與護軍薛悌,署函邊曰“賊至乃發”。俄而權率十萬眾圍合肥,乃***發教,教曰:“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匆得與戰。”諸將皆疑。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成敗之機,在此壹戰,諸君何疑?”李典亦與遼同。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朝,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沖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余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余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鹹服。權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太祖大壯遼,拜征東將軍。(《三國誌·張遼傳》)

史家對曹操的教令頗為贊賞,胡三省認為操以“遼、典勇銳,使之戰;樂進持重,使之守”。由上可知,操是善於用將的。此外,曹操還能夠因才授職。建安元年,為解決軍糧供應問題,操用棗祗、韓浩等議,興辦屯田,後命任峻為典農中郎將,據《三國誌·任峻傳》記載:“軍國之饒,起於棗祗而成於峻。”至於象郭嘉、荀彧等這樣的卓越文臣,曹操更是招用有術,不復贅言。

三分局面形成以後,曹操多有剪除異己、兔死狗烹之舉,這是為子孫代漢做準備。封建統治者大都如此,對操也就不必苛求了。

曹魏人才雲集,為三國時期之最,這與曹操的個人魅力有壹定關系,包括領袖氣質。以上我們探討了曹操領袖氣質體現的三個方面,最後以壹首詞來結束本文: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島外打魚船。 壹片汪洋都不見, 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 魏武揮鞭, 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 換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