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北京城有幾個城門啊?

北京城有幾個城門啊?

這是老北京流傳的順口溜:內九外七皇城四。說的是北京城門分為內城九門,外城七門以及皇城四門。

內城九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成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

外城七門: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

皇城四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

北京的城門,有壹句順口溜全概括了:“內九外七皇城四,九門八點壹口鐘。”

“內九”分別是:正南面有前三門,即當中的正陽門,俗稱前門。因為這座門位於故宮的前面而得名。它的左邊是崇文門,因元代有個叫哈德的王爺住在這裏,所以大家又把這個門稱哈德門;前門的右邊是宣武門,曾用名順承門。

城墻東側向東開的兩座門是:朝陽門,元代稱齊化門,是向城內走糧車的。再壹座城門是東直門,是運送柴木的城門。

城墻西側向西開的兩座門是:阜成門,是用駱駝向城內送煤的城門。再壹座是西直門,是專門運水的城門,當年,皇上吃水都是從玉泉山用馬車拉來的。

北面兩座城門有德勝門,外出打仗要從德勝門出發,以取打仗得勝的吉利。北面東邊的城門叫安定門,外出征戰得勝還朝,進城時要進安定門,象征消滅了敵人,實現了安定。

“外七”是明世宗為加強城防,在嘉靖三十二年增修的外城城門。與最北邊和內城的"前三門"平行的是東便門和西便門,東西兩邊兒分別是廣渠門和廣安門,南邊則是左安門、右安門和直通正陽門的永定門

“皇城四”有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和西安門四座城門。大臣入朝時,按照“文東武西”的規制進入皇城,文官要從東華門入朝。所以文官為了入朝近便,都住在東城,像劉羅鍋就住在東城禮士胡同。

“九門八點壹口鐘”指過去城門都是在夜間要關的。關門前都要打“點”,點是壹種古代的打擊樂器,用銅鑄成,類似桃形,呈扁平狀,中向隆起,邊穿兩孔,懸而擊之,敲起來聲音很響。現在法源寺東配殿還懸掛著壹個“點”,可能是僧人作息時間的信號。

關城前要敲三遍“點”,第壹遍“點”敲過,關上壹扇城門,敲第二遍“點”時,另壹扇再關上壹半,敲第三遍“點”,門關得只留壹點兒縫隙。趕城的人從很遠處就能聽到打點的聲音,這時都使足了勁奔跑,跑得氣喘籲籲,有時跑慢壹點就被關在城外進不了城,或關在城內出不了城。這時,只好去爬“水關兒”,也就是疏通城市雨水的下水道,壹般旱季沒水,小孩子或身體不太胖的人可以側著身子從欄桿縫隙中通過。

九個城門有八個城門關城時都是打“點”,惟獨這崇文門關城時敲鐘。老人說當年劉伯溫、姚廣孝建北京城時,修到崇文門,城樓下正好是壹個大海眼,海眼上面有個巨黿趴在上邊。如果不把巨黿壓住,它壹翻身,海水就會把京城淹沒。據說當初北京地區就是四十裏苦海,壹片汪洋,就因為巨黿堵住了海眼,北京才變成了陸地。

當時決定要把城樓修在黿背上,趁著它睡覺時把它壓住,不讓它翻身,就保險了。巨黿醒來後發現被壓住,很不高興,就問劉伯溫:妳為什麽把城樓壓在我身上?劉伯溫又是吹捧又說好話,對巨黿說:“沒關系,反正妳的力氣大,身上馱個城樓不算什麽。”巨黿說:那我何時才能翻身?劉伯溫說:當妳聽到打“點”的聲音就可以翻身了。巨黿壹想,每天關城都要打“點”,每天都可以翻身,就忍下來不再問。誰知足智多謀的劉伯溫,命人在崇文門把“點”換成了壹口鐘,關城門時,只打鐘不打點,結果就成了“九門八點壹口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