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指什麽
九州是中國漢族先民自古以來的民族地域概念。
“九州”最早見於《禹貢》,相傳古代大禹治水時,把"天下"分為九州(又有壹說,為黃帝始創“九州”之說),於是九州就成了古代漢地的代名詞。九州區域範圍劃分也不同。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方圓”是指範圍。因此,“九州方圓”,即“中國這塊地方”。即九州方圓、地大物博、氣勢磅礴的壹種景象。
《尚書》中的《夏書禹貢》記載,大禹的時候,天下分為“九州”,分別為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禹貢》所敘述的九州的範圍,北有燕山山脈、渤海灣和遼東,南至南海,西至甘肅接西域,東至東海。九州也是當時學者對未來統壹國家的壹種規劃,反映了他們的壹種政治理想。
九州起源探究:
九州之稱,由來已久。從字面上看,州字金文中寫作A,正像河流環繞的高地山丘之形,《說文解字》第十壹下曰:水中可居曰州。可知其本意當與《詩經·王風·關雎》中在河之洲中的洲字略同,與行政區劃無關。古時降水豐沛,人們往往居於傍水的高丘之上。因而州又成為居住區域的名稱,遂有夏州、戎州、平州、揚州、外州、瓜州、舒州、作州兵之說。
猶如商丘、雍丘、作丘甲之類。九字之意有二:壹是確指,如八年之中,九合諸侯之九;壹是虛指,表示很多,如九山、九川、九澤、九藪、九原等之九。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茫茫禹跡,畫為九州。而九可能是確指,而不是虛指。
所以從本意上講,九州是指九個大型的地理人文區劃的總稱,也是眾多有河流環繞的高地山丘的總稱;由人之故,又引申為全國的代稱,猶天下、四海之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