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引發美國次貸危機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發明者

引發美國次貸危機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發明者

李祥林先生,詳細信息見以下摘錄:

南開大學經濟學碩士、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統計學博士李祥林(XiangLinLi,江蘇連雲港人;以DavidXLi之名行世),在2000年3月號的《固定收入學報》(TheJournalofFixedIncome)發表《聯結函數的違約相關分析》(OnDefaultCorrelation:ACopulanApproach)。“聯結”和“相關”均為統計學名詞,用大眾化語言,可作這樣的解釋——夫妻日夕相處,生活習慣漸漸相近,其中壹人過世,另壹半在短期內的平均死亡率較夫妻健在者高;這種關系換為統計術語便是“聯結”和“相關”的關系。李祥林把之引入金融分析,指出壹間發行債券的公司倒閉,對另外壹間甚至多間相關企業必然帶來沖擊。李祥林的計量模型提出壹項創新的觀點“time-until-default”(直至違約〔?〕),描述在壹定經濟環境下,公司倒閉的相關聯結性。

李祥林的研究,刺激了信貸衍生債券市場的高速發展,其勢有人稱為“爆炸性”,帶動壹種新興衍生金融工具“信貸違約掉期”(CDS,CreditDefaultSwaps)。

在傳統市場,投資者購進債券,獲得固定孳息,同時承受債券發行企業或政府可能破產無力付息及屆時無力贖回即違效的風險,CDS等於把債券持有者的風險賣掉;由於債市數額以萬億美元計,擔保債券不會違約的CDS幾乎是無限制地發行。李祥林適時地提出壹個模型,幫助CDS的投資者在特定情況下能準確計算回報、定價、計算風險及應采取什麽策略以降低風險,等於為結構化的信貸衍生產品的估價和風險控制提供定量化的有效工具,有了這套準則,CDS發行及成交大增;而把不同種類的CDS匯集而成的“債務抵押債券”(CDO-CollateralizedDebtObligations)應運而生,金融機構把CDO以債券形式賣給散戶(下遊投資者),那等於把風險以傳統最穩健的債券形式賣給小投資者。在風調雨順的日子,CDO持有者可獲比債券孳息高的利息,是不錯的投資,壹旦形勢逆轉,CDO的“現金回報”驟降,市場風雲變色,投資者全軍覆沒,金融海嘯由是而起!

/09/0315/05/54E16VHA000120GU.html

現在李祥林先生為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風險部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