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美國4月17訪臺是否能

美國4月17訪臺是否能

在中美兩國交往的歷史過程中,始終存在著壹個美國意圖“改造中國”的使命,它植根於美國的民族主義意識形態之中。這壹使命在新中國成立後依然根深蒂固於美國人的思想觀念裏,美國對臺灣的扶持成為這種“使命”的延續,即以美國的民主、自由等價值觀和制度來影響和改造臺灣、進而以臺灣為“燈塔”促成中國大陸也發生變化,以期最終達到“改造中國”這壹美國對華戰略目標。換言之,美國的對臺政策服從於美國的對華戰略和目標,它可被解讀為“改造中國”使命的體現。這壹使命的作用延續至今,長期以來,美國把臺灣當做移植和擴展美國式民主政體和價值觀念的重要壹環,更是其影響中國大陸政治進程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或者說臺灣是美國對中國大陸進行“和平演變”的工具。

 1950年1月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就臺灣問題發表聲明。重申美國在有關國際協議中的承諾,並稱臺灣已歸還中國,"美國及其他盟國亦承認中國對該島行使權力",美無意插手臺灣問題。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兩天後美國政府宣布第七艦隊封鎖臺灣海峽。杜魯門在他的聲明中聲稱:"臺灣未來地位的決定必須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復,對日和約的簽訂或經由聯合國 的考慮"

1954年,美臺簽署《***同防禦條約》,正式確立起美臺間的軍事同盟關系。

1951年,美國正式開始向臺灣提供經濟援助起,到1965年經濟援助結束止,以各種方式向臺灣提供的經濟援助達 14.82億美元,平均每年近1億美元。

1955年,美國要求在聯大討論臺灣問題,鼓吹"兩個中國",受到國際社會、中國政府和臺當局反對。

1972年中美《上海公報》:美國第壹次公開表示接受壹個中國的原則

1979年初,美國與臺灣互設了處理雙方非官方事務的機構

1979年3月美國國會炮制《與臺灣關系法》:以立法形式繼續向臺做出安全承諾,其後向臺灣出售武器成為美臺軍事關系的重要內容。

1982年中美《八壹七公報》:美國政府聲明,它不尋求執行壹項長期向臺灣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臺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平,它準備逐步減少它對臺灣的武器出售,並經過壹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

1991年6月和7月,美國眾議院和參議院先後通過《臺灣前途修正案》,使該案成為1992年度美國援外法案的壹部分。

1994年4月29日,美國國會通過《1994和1995年對外關系授權法》,首次公開以法律形式將,《與臺灣關系法》淩駕於“八壹七”公報之上。

1994年9月,美國國務院正式公布了包括允許臺灣高層領導人過境、支持臺灣加人壹些國際組織以及對臺軍售等多項具體內容的對臺新政策。

美國政府於1995年6月允許李登輝訪美。

1997年中美聯合聲明:美方重申,美國堅持壹個中國的政策,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

2003年6月1日:胡錦濤與布什在埃維昂舉行了會晤。布什強調了美國支持“壹個中國”、不支持“臺獨”政策。

2006年2月:月陳水扁提出“廢統論”引起美國反彈,美國政府重申“壹個中國”政策以及中美聯合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