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企業將成為未來最大的大數據企業
家電企業將成為未來最大的大數據企業
在過去10年中,科技和互聯網領域出現了壹股正在湧動的“暗流”,這股力量既是新科技的促成者,也是商業模式的改變者,它就是大數據。根據國際數據公司預測,數據世界已增至4.4億萬億字節。如果將如此龐大的信息量存儲在蘋果平板電腦ipad中,疊加起來的ipad的厚度可達到地球至月球距離的2/3,這預示著我們已經進入了大數據時代。
提到大數據時代,就不得不提及IBM、惠普、Teradata、甲骨文等這些推動我們進入大數據時代的企業,他們利用大數據分析平臺的優勢資源率先開始掘金大數據市場,成為前互聯網時代名副其實的大數據引領者,不過隨著智能化的發展,這些引領者很可能為被顛覆的對象,而顛覆他們的顛覆者很可能來自引領工業4.0趨勢的智能制造企業。
2015年,馬雲在貴陽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暨全球大數據時代貴陽峰會開幕式上就曾表示,未來的制造業不僅僅是會制造產品,未來的制造業制造出來的機器必須會思考,必須會說話,必須會交流,未來所有的制造業都將會成為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終端企業。“未來的制造業要的不是石油,未來的制造業最大的能源是數據。”
換句話說,IBM、惠普等大數據企業未來的競爭對手最可能來自智能制造企業。正如馬雲所說,在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下,智能制造企業很可能催生第二類的大數據公司,他們依靠對智能終端數據、智能交易數據和智能研發制造數據的全流程管理,在未來有機會成為最大的大數據公司。在這方面,以長虹為代表的全產業鏈家電智能制造企業最被看好。
據了解,長虹的產品線覆蓋了電視、冰箱、空調、洗衣機、智慧城市產品等,是產品線最長的家電企業之壹。這壹產業優勢加上其對上遊壓縮機、傳感器等家電核心部件以及下遊服務的掌控,構成了長虹成為大數據企業的先天優勢,也成為長虹轉型大數據企業的基本框架:即“智能終端數據+智能交易數據+智能研發制造數據”。
據了解,眼下長虹正在圍繞這壹基本架構打造“智能化交易平臺”、“智能化制造平臺”以及“智能化研發平臺”,通過交易、制造和研發這3個平臺的打造,長虹能夠在從客戶到供應鏈,再到制造和服務的全鏈條上都實現數據化,為實現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的運作模式提供可能,尤其是智能終端數據,可以直接洞察消費者的需求。
伴隨智能戰略的推進,長虹內部還設立支撐終端硬件智能化應用的強大“雲服務中心”,通過智能終端“傳感器”進行關聯內容的大數據挖掘分析與處理和推送,構建起“用戶-移動端-智能設備-雲平臺”端雲壹體的生態環,進而實現人與端、端與端、人與社會各內容服務的交互與協同,消費者借助長虹的大數據可以更好的獲取個性化的定制服務。
不過,長虹的大數據夢還不僅僅是提供智能化的終端產品和實現企業自身運作的數據化,長虹還希望提供更多的大數據服務,成為壹個“智能制造+數據服務”的公司。在這樣的目標下,今年7月,長虹開始正式進軍智慧社區領域,開啟了智慧社區新模式。基於長虹IPP框架,即使是非長虹品牌的智能終端也可以接入智慧社區平臺。目前,消費者在這壹平臺上可以正式體驗智慧物業、智慧健康、智慧娛樂、智慧教育等服務。
其實,早在2013年,長虹就提出以“智能化、網絡化、協同化”為重點的智能戰略。在智能化方向,將強化現有終端產品的智能化;網絡化方向,啟動建立基於雲計算的大數據產業鏈,與寬帶資本合作設立四川虹雲創業投資基金,與四川電信在三網融合、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進行戰略合作。
2013年6月,四川長虹還建立了公司雲服務事業部,同年8月還與IBM、文思海輝技術有限公司和綿陽科創區管委會***同建設了大中華區首個大數據競爭力分析中心。在這壹體系下,長虹還創建了壹支大數據團隊,建立了壹套基於長虹全體系的用戶標準,包含11個屬性分類和584個標簽維度,這是目前為止,沒有壹家終端企業能夠做到的。
在業內專家看來,長虹對家電企業帶來的不是沖擊,而是壹種經營理念的顛覆。與樂視、創維等新老同行相比,長虹大數據戰略的野心顯然要大得多。長虹基於大數據的全新商業模式意圖在於吸納其他企業之終端為我所用,數據創造價值,而不再是單壹的賣產品,而是提供以人為核心的智能數據服務。這不僅是興起的互聯網企業不可比擬,也讓其他家電企業鞭長莫及。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家電企業將成為未來最大的大數據企業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註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