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2177小遊戲

2177小遊戲

前言

我知道描述VR頭盔的體驗是非常很困難的,因為這就好比無論妳怎麽去給妳的朋友吹爆Half-Life Alyx,都不如讓他戴上頭盔,然後被獵頭蟹給來那麽壹下: )

遊戲發燒友的" img_height="608" img_width="1080" data-src="//imgq7.q578.com/ef/0324/4ec0bbad61117c8f.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所以這裏我會盡量避免死背參數,而是盡可能用主觀的方式來描述壹下這款新玩具——Varjo Aero。

遊戲發燒友的" img_height="886" img_width="1200" data-src="//imgq7.q578.com/ef/0324/500d601763b52565.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無與倫比的震撼體驗

Varjo(念作“哇喲”)在國內似乎壹直都很低調,所以知道的人不多。因此幾年前當我在國外第壹次見到Varjo家的頭盔時,我簡直驚呆了:在那個主流VR頭盔還全是馬賽克的年代,我竟然能夠在虛擬屏幕上讀到壹串清晰的文本——這個場面是如此的有沖擊力,以至於我直到今天都還清楚地記得,那是壹段關於飛行控制塔臺的說明……

當時我特別激動地摘下頭盔,滿臉驚奇地詢問廠家那如同施瓦辛格壹般魁梧的銷售代表:天哪,妳們這分辨率是有多高!而且妳們這是什麽神仙電腦,這樣都不卡?

肌肉小哥顯然不是第壹次見到我這種表情了,淡淡地說:這個嘛,其實我們在普通屏幕中間掏了個洞,塞了壹塊超高分辨率的小屏幕進去,通過這塊小屏幕妳就能看到接近“人眼”級別的清晰度了。但是在小屏幕周圍,分辨率還是比較正常的,所以系統負擔其實沒有妳想的那麽誇張。而且我們這款頭盔還自帶眼球追蹤功能,系統會自動把算力集中到用戶的註視點,對其他區域使用低分辨率渲染。哦,對了,我們這個還有手部追蹤功能哦,妳要不再戴上試試……

超高分辨率 + 註視點渲染 + 高精度手部追蹤,這在當時給我帶來了無比的震撼和快樂。隨後心動的我問了問價格,默默地表示——打擾了!

以上就是我對Varjo的第壹印象:遠超同時代產品的功能和體驗,以及企業級的價格。這款產品叫做——VR-2原型機,它的後繼機型現在已經出到3了。

遊戲發燒友的" img_height="834" img_width="1200" data-src="//imgq7.q578.com/ef/0324/45a6808a304c861a.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Varjo Aero

去年底Varjo推出了壹款更親民的型號VarjoAero(哇喲 航空),聽名字就知道這款主打的是模擬飛行市場,我起初知道這款頭盔還是看到MFS(微軟模擬飛行)的老大Jorg Neumann發了壹段話,原文如下:

遊戲發燒友的" img_height="1063" img_width="1887" data-src="//imgq7.q578.com/ef/0324/2cf733da50285128.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這段話大意是說:新的Varjo Aero頭盔增強了模擬飛行的高端圖形和沈浸式體驗。我們快樂的飛行員們現在可以體驗到業界頂級的視覺享受了。

作為壹個模擬飛行迷,我心想這肯定得試試啊,於是找國內代理商北京和遠 科技 借來壹臺玩了幾天,現在我可以公布結論了:這是我目前用過體驗超過任何的VR頭顯的設備!

遊戲發燒友的" img_height="1303" img_width="1000" data-src="//imgq7.q578.com/ef/0324/e4587409dbb8f519.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清晰度 - 人眼級分辨率

首先是清晰度。雖然定位遠遠低於前面提到的VR系列,但Aero裏依然可以看清文字。在模擬飛行中,能看清儀表真的是壹件很開心的事情。同時感謝技術進步,這次他們沒有給屏幕挖洞了——這樣畫面的整體感會更好壹些。

遊戲發燒友的" img_height="720" img_width="1080" data-src="//imgq7.q578.com/ef/0324/5edaddfd66588449.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官網的技術參數顯示頭盔屏幕的單眼像素是2880 x 2720,水平視角115 ,折合35PPD(Pixels Per Degree | 每角度像素數)。不過這只是默認值,實際上妳可以在系統菜單裏把它拉到39PPD,這已經是壹個非常高的參數了,我甚至可以直接在VR裏操作Windows桌面!

清晰度的另壹個要點在於菲涅爾鏡片。菲涅爾鏡片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但在實際操作中,作為用戶我體驗到的更多是缺點,因為現實中很難壹直把眼睛對準鏡片中心,所以各種模糊和鬼影簡直是家常便飯,更別說那壹直漂浮在視野裏,若隱若現的同心圓了。

Aero沒有使用菲涅爾鏡片,而是使用了壹種官方稱為“Biconvex variable resolution aspheric lenses”的透鏡,似乎應該譯作“雙凸面可變分辨率非球面鏡片”。我不是很明白這組術語是什麽意思,但是總之,這塊透鏡清晰度很高,並且規避了菲涅爾鏡片常見的各種缺點。

遊戲發燒友的" img_height="720" img_width="1080" data-src="//imgq7.q578.com/ef/0324/b449b53ee031624b.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眼球追蹤與自動瞳距校準

當我剛接上Aero的時候,還在習慣性地去找瞳距調節旋鈕,結果找了半天沒找到。心想算了,先戴上看看。結果神奇的事情發生了,視野中刷地出現兩條白線,伴隨著齒輪的噝噝聲,兩塊鏡片居然自動對齊了我的眼睛,視野瞬間清晰了起來——嘖嘖,這儀式感搞得!

遊戲發燒友的" img_height="683" img_width="1080" data-src="//imgq7.q578.com/ef/0324/e374d7ce86d0aeb5.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其實自動瞳距校準只是表面,真正的重點在於眼球追蹤。通過眼球追蹤可以實現註視點渲染(Foveated Rendering),即前文中提到的,將核心算力分配給用戶觀察區域的渲染技術,這對於運行流暢度是至關重要的。

而自動瞳距 + 眼球追蹤對企業應用有更深層次的含義。舉例來說,壹次企業調研可能會邀請幾十位受訪者,這些受訪者每個人的瞳距都不相同,在調研現場為其壹壹校準顯然不可行,因此實際操作中通常使用64mm左右的典型值。這種操作雖然能夠照顧到大多數人,但其實每個人的體驗都達不到最佳狀態,加上前文中提到的菲涅爾透鏡問題,具體到每個用戶的感受可能會帶來不小的偏差——自動瞳距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而眼球追蹤技術在這種調研中意義更加重要——當妳知道用戶在看什麽,妳就獲得了壹幅幅熱力圖;而分析這些熱力圖,妳就能獲得調研結果。

遊戲發燒友的" img_height="377" img_width="944" data-src="//imgq7.q578.com/ef/0324/7b9808e750ad5937.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風扇 - 壹個有趣的人性化細節

壹個很有趣的小細節,Aero在開機後能聽到微弱的風扇聲,起初我以為這是給系統降溫的。但是後來發現不是,這個風扇其實是給用戶降溫的,目的是減弱長時間使用後的悶熱感。更有趣的是,這個風扇在模擬飛行中會帶來壹個意想不到的優點:妳會感到若隱若現有風吹來,配合艙內視角——這沈浸感簡直了!

遊戲發燒友的" img_height="1053" img_width="1777" data-src="//imgq7.q578.com/ef/0324/ec77566109335cb1.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Half-Life Alyx -比沈浸更沈浸

雖然不是第壹次玩了,但我不得不承認,Alyx帶給我的震撼甚至超過了模擬飛行!

遊戲發燒友的" img_height="608" img_width="1080" data-src="//imgq7.q578.com/ef/0324/2a66d0d683fd2cb4.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此前我玩Alyx的時候用的還是老型號的VR頭盔,所以分辨率不高,雖然感嘆於V社的出色設計,但滿眼的馬賽克也時時刻刻地提醒著我:妳和17號城中間隔著壹塊屏幕!

但是Aero的高清晰度瞬間打碎了這層隔閡,我真的覺得我就在那裏,因為我能看清城市裏的每壹個細節,甚至啤酒瓶上的條碼!因此當我再壹次被藤壺怪吸起來的時候,我發自內心地感受到了壹種前所未有的恐懼——我驚叫著朝頭頂打光了壹整個彈夾,還因為驚慌失措打碎了壹個杯子,現實中的那種......

遊戲發燒友的" img_height="1080" img_width="1920" data-src="//imgq7.q578.com/ef/0324/377a4d6d5cf15a1d.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從性能表現來說,無論是V社的優化還是頭盔的註視點渲染表現都很棒,從頭到尾都能實現穩定的90幀,我連續玩了接近兩個小時,除了偶爾因為擋住追蹤基站造成的漂移外,幾乎沒有眩暈感。

遊戲發燒友的" img_height="662" img_width="712" data-src="//imgq7.q578.com/ef/0324/6f819cc6c7487b6a.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作為參考,我的顯卡是RTX A6000,算力大約相當於桌面級的RTX 3090,但是或許因為顯存過大,Alyx反而彈出了壹個顯存不足的報錯,實在是黑色幽默。

遊戲發燒友的" img_height="1080" img_width="1920" data-src="//imgq7.q578.com/ef/0324/3f006cff26a95734.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Steam VR與Unreal Engine

Aero是基於SteamVR/OpenVR/OpenXR平臺的,所以需要使用基站進行定位。不過有趣的是,雖然官方手冊要求使用二代基站,但是我用手裏的壹代基站也能玩。

至於Unreal方面,使用起來比我預想的要簡單,只要裝壹個第三方的Varjo插件就能開啟註視點渲染了,其他方面和常規頭盔沒有太大區別。

遊戲發燒友的" img_height="200" img_width="746" data-src="//imgq7.q578.com/ef/0324/bde479b512d9f9ae.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遊戲發燒友的" img_height="360" img_width="960" data-src="//imgq7.q578.com/ef/0324/497624efa86d28ae.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目前發現的問題&解決方法

說了這麽多優點,也該說說缺點了。

最顯著的缺點是貴!當然,和黃家專業卡壹樣,貴不是它的問題,是我的問題……

其次是頭型。Varjo作為壹家芬蘭企業,自然是以歐洲人的臉型來做的設計。但是對我這個亞洲人來說,頭型有些太窄了,太陽穴常常有壹種被夾到的感覺,這種感覺在戴眼鏡以後尤其明顯。另外可能要怪我鼻子不夠挺,鼻梁部位的缺口總是漏光……

最後是壹些軟件方面的問題。Varjo開發了壹款自己的控制臺軟件,叫做Varjo Base,對於終端用戶來說,它功能強大,界面漂亮,使用方便。但是對於開發者而言,Varjo Base反而會造成壹些不方便,因為它會默認覆蓋並隱藏Steam VR界面,對性能監控和參數設置造成壹些遮擋。

遊戲發燒友的" img_height="2100" img_width="3840" data-src="//imgq7.q578.com/ef/0324/ffdef7e43dd6ae28.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另外,當妳玩模擬飛行時,可能還會遇到如下報錯:

遊戲發燒友的" img_height="837" img_width="1374" data-src="//imgq7.q578.com/ef/0324/04c1f2177af7aebb.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這可能是壹個軟件兼容性問題,但是修復方法很簡單,進入Steam VR,找到設置 – 高級設置 - 開發者,將”當前OpenXR運行時”從默認的“Varjo OpenXR”修改為“SteamVR”即可。

遊戲發燒友的" img_height="942" img_width="1203" data-src="//imgq7.q578.com/ef/0324/50df62e822473f0a.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如此設置。網上也有人說這個問題可能是微軟最近更新的鍋,因為其它頭盔也出現了類似問題。不過總之Alyx和其它VR 遊戲 沒有出現類似錯誤。

硬件參數

硬件參數我放到最後,就像我在壹開始說的,它們是參考,而不是體驗。

分辨率:2880 x 2720 單眼,35PPD

眼球追蹤:是

註視點渲染:是

瞳距(IPD):59-71mm,自動調節

FOV:水平115 ,垂直76

色域:99% sRGB,95% DCI-P3

刷新率:90hz

重量:717g

追蹤:Steam VR 2代基站(但是實測1代也能用)

透鏡:雙凸面可變分辨率非球面鏡片

音頻:3.5mm接口

官方授權產品與技術服務

北京和遠 科技 有限公司是Varjo官方授權合作夥伴,為您提供官方正品產品與專業技術服務,所售產品享受官方維保服務。和遠 科技 北京辦公室提供Varjo產品Demo測試體驗,歡迎來電咨詢。

文中部分圖片素材來自網絡,王章來自:戴鑫祺 Fishers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