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的正確用法是什麽有什麽用(2)
1.波折式
大小骨俱作彎曲如水波蛇行狀的扇股。相鄰兩根扇骨的波峰波谷相錯,如水波起伏,饒有趣味。此款多見於九檔至十六檔大扇,材質多竹或烏木。大骨壹般不再施以雕刻,雖然也是壹個特別品種,但並不算十分難得。80年代以後,有些地區又恢復生產,但精細生動的趣味已蕩然無存。
2. 真絲折扇
此款扇子屬於折扇工藝的壹種,唯有不同之處是扇面處理及扇骨處理不同,扇骨造型別致有鏤空雕刻及機器沖花二種區分,扇子造型別致精巧,扇骨鏤空部分,恰巧形成扇骨空白處的點綴,扇子折合28方,扇面疊合均勻平整,扇子邊骨和扇芯對稱,折紋較多是扇子中很長見的壹個品種,後因安徽(艾子牌)制扇工藝改造出現了用真絲面料制成的折扇,取名真絲折扇。
3.和尚頭
扇子
此款式起源亦甚早。扇股聚頭處成壹圓球如和尚頭,故名。此式明代已有,稱圓頭或大圓頭。因如今扇股根為圓弧形者甚多,為避混淆,取此俗名,也十分生動。和尚頭多見於十六檔大扇,也有九檔、十壹檔大扇股。秋扇極少有用和尚頭的。和尚頭可全由扇股壹種材料?聚成?,也可在兩側加扇釘處鑲兩片異質材料,如竹股鑲烏木、鑲象牙、鑲紫檀等。和尚頭扇股價格較高,即使樸素無工,也常超出其他同等材質的扇股價格。
4.集錦式(夾骨扇)
集錦扇可用普通扇面扇骨,也可用集錦扇面,也可用於專門的集錦式扇骨。集錦式扇骨不穿在扇面裏,而是夾住扇面--露在外的扇骨便起了分割扇面的作用。但是,壹般並不是所有的扇骨都是露在外面,而是每隔若幹根露壹根在外,根據扇面空間分割的需要。
5.尖頭式
聚頭處尖削如矛頭的股式。明代稱?尖根?。此款僅見於十六檔竹骨大扇,但以精巧細致為特點,竹材質量甚為重要。
扇子的品種特色
特色
扇子綜合了雕刻、編織、編結、書法等多種藝術的技法。折扇兩旁的2支扇柄,俗稱大骨或大邊,上面鐫刻字畫;中間眾多的扇骨,俗稱小骨或心子。扇骨的裝飾技法很多,有的螺鈿,有的髹漆,其中金星珊瑚是以珊瑚紅漆為地,上灑銀末,閃爍如星。扇子下端的扇頭式樣有竹節、梅花、小花瓶、大鉤如意、荸薺圓頭等約 100多種。扇墜以玉石、桃核、橄欖核雕刻而成,或編結流蘇,搖晃生姿。刺繡扇套,既美觀,又耐磨、實用。在檀香扇、骨扇、象牙扇、貝殼扇的扇面上,鏤空成精細的圖案。葵扇、檀香扇扇面上的烙畫,墨分濃淡,風格古雅。扇子的用途很多,它除了夏日納涼外,還是評彈、戲曲、舞蹈、曲藝等表演的道具。
中國扇子的品種主要有折扇、羽扇、絹扇等,下面來介紹。
折扇
古稱折疊扇、聚頭扇、撒扇。品種有紙折扇、象牙扇、貝殼扇、 檀香扇、孔雀翠羽扇等,其中以紙折扇為最普及。紙折扇是以細長的竹片制成眾多的扇骨,然後將扇骨疊起,其下端頭部以釘鉸固定,其余則展開為半圓形,上裱糊以紙,作扇面,並在扇面上題詩作畫。扇骨料以棕竹、湘妃竹、烏木為佳,每把扇子少則 7支,多達40支,壹般多為14支或16支。40支扇骨的折扇,扇骨纖細,風格秀麗,古代專為婦女所執。象牙扇、貝殼扇、檀香扇則以象牙、貝殼、檀香木制成扇骨,直接以絲線將扇骨綴連為半圓形扇面,並在扇面上鏤雕精巧、纖細的圖案。檀香扇的扇面除鏤空圖案外,又飾以烙畫,或裱糊薄絹,彩繪花鳥、仕女畫面,風格艷麗,為婦女所喜愛。蘇州折扇以水磨竹扇骨為著名,即以細砂紙、浸濕的木賊草和榆樹葉等反復將竹扇骨打磨,然後上蠟,滋潤細膩,如同白玉。
羽扇
以孔雀、鶴、雕、鵝、雉等鳥禽類羽毛編織成扇面,再加扇柄而成。它不僅為納涼、裝飾、舞蹈所用,也是中國古代宮廷禮儀的陳列品。中國羽扇大多以3~4支鵝羽編織而成,呈上尖下圓的桃形,在扇面中央飾以五色綾緞剪鏤或彩色絲線繡成的壽桃等圖案。扇柄有的為木柄,有的將鵝羽管劈削成篾絲,編織成古錢等圖案作為翎管柄。羽扇質輕,出風柔和。孔雀翠羽扇以象牙為扇骨,孔雀羽毛編織為扇面,色彩富麗,也是舞蹈的道具。
絹扇
以竹篾、鉛絲為骨架,並以素絹等絲綢繃裱於骨架之上,大多形似滿月。又稱團扇。絹扇古代以竹篾為骨架,20世紀初改以鉛絲為骨架,請名人書畫扇面;扇柄以湘妃竹、棕竹等名貴竹材制成,也有髹漆柄和象牙柄。更有以如同蟬翼的黑色薄紗為扇面,上以白粉畫無數細竹,入手輕涼,人稱蟬翼扇。絹扇的扇面除滿月形外,還有腰圓、正六角等式樣,上面彩繪仕女、山水、花鳥等,有的以五彩絲線繡制圖案。
葵扇
俗稱蒲扇。由蒲葵的葉、柄制成,質輕,價廉,是中國應用最為普及的扇子。廣東新會的葵扇,葵葉圓正,葵柄細勻,生產工藝復雜,品種多。葵扇制作工藝是先選擇柄長30多厘米、色澤淺碧的葵葉,摘後日曬約20天,幹後,色澤變白;再以水洗、烘幹,並以重物壓平;然後隨葵葉的大小,剪成不同規格的圓形,再以篾絲、絲線緣其邊,仍用其葵柄為扇柄。葵扇的品種很多,除壹般常用的葵扇外,還有玻璃白葵扇、漂白編織葵扇、烙畫葵扇等。玻璃白葵扇是選擇初發未舒的淺綠嫩葉,經過日曬,色澤晶瑩潔白,再經水洗、硫磺熏蒸,色乃益白,如同玻璃,因而得名。漂白編織葵扇是將玻璃白葵葉剖成2~4mm細條,然後手工編織成杏仁形的葵扇,並在扇面上以金銀線、彩色絲線繡成各種圖案。烙畫葵扇是在扇面上烙畫人物、山水等,風格古雅。其中雙面烙畫葵扇是將兩把形狀、規格完全相同的玻璃白葵扇縫合為壹把,然後在正反兩面各烙畫相同的畫面,可以兩面觀賞。葵扇的扇面除了裝飾以刺繡、烙畫外,還有漆畫,或用細針刺成各種圖案。扇面的規格不壹,大者長90多厘米,可以遮陽。扇面的邊緣俗稱細邊,以金銀線、絹、彩色絲線、篾絲、細長條藤皮等手工纏繞、縫制而成。葵扇的扇柄大多用原葵葉的柄,有的在葵柄外纏繞細長條的藤皮,或外面套上染色的竹管,執於手中柔滑而舒適。高級的扇柄則另飾以方竹、湘妃竹、佛肚竹等名貴竹材,或用象牙、玳瑁等制成扇柄。
篾絲扇
又稱竹編扇。以篾絲編織成扇面。產於四川、浙江、湖南等地,以四川為最著名。四川篾絲扇在明代已很著名。清代光緒年間(1875~1908),四川自貢匠師龔爵伍編織的篾絲扇,人稱龔扇,所用篾絲,細如毫發,每根長400mm、寬1mm、薄0.2mm,在日光映照下透明晶瑩,微風拂之,則絲絲飛揚。所編織的扇面,光滑無痕,宛如綾絹。扇柄多為牛骨制成,下墜以流蘇。20世紀初,龔爵伍之子龔玉璋繼承父業,能編織復雜的仕女、山水、花鳥等畫面,清晰、美觀。龔扇已傳至第三代,即龔玉璋之子龔長榮、龔玉文兄弟。他們編織的篾絲扇曾在美國、日本展出。
人像掛扇
以婚紗照、寫真照和 兒童 照等各種人像照片為扇面的掛扇,人像掛扇(以下簡稱像扇)是現代影像技術和古老制扇技藝的巧妙融和,像扇的扇面從設計到輸出,都采用了與當前影樓業相同的技術和材料,因此其畫質已經達到了影像級別,色彩還原真實,細節表現優異。古時,新婚之夜又稱卻扇之夕,因婚禮上要行卻扇之禮,作卻扇詩,紅蓋頭即是由卻扇之禮中的扇子演變而來。古往今來,人們曾經以繪畫、刺繡等技法在扇面上形成 人物畫 面,今天借助現代科技又出現了以婚紗照等為扇面的人像掛扇,像扇為源遠流長的扇文化中,又添加壹股清新時尚的現代氣息。
其他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