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希臘風俗風情形成的原因

希臘風俗風情形成的原因

壹、服飾

古希臘服裝的構成極為簡單,僅為壹塊長方形的布料,不需要任何裁剪,通過在身上的披掛、纏裹或系紮表現出優美的懸垂波浪的褶飾,屬於壹種寬松型服裝。最具代表性的品種是希頓和希瑪純。

希頓(Chiton),意為“麻布貼身衣”。它是古希臘人男女皆穿的內衣,按著裝方式和形態上的不同,分為多利亞式和愛奧尼亞式兩種。

多利亞式希頓流行於公元前6世紀以前,著裝方式如下:先把長方形的壹條長邊向外折,其折的量等於從脖口到腰際線的長度,這段折返叫做“阿波太革瑪”(Apoptygrna),然後把兩條短邊合在壹起對折,把身體包在這對折中間,在左右肩的位置上從後提上兩個布角,在前面用長別針固定起來,多余的布料自然地垂掛在身上,形成優美的垂褶。走動時長裙隨風搖曳,在側敞開處,使健美的肉體時隱時現。整體上看上去好象有披肩的長鬥篷似的,十分瀟灑。為了突出優美的衣褶和便於行動,在希頓上系壹條腰帶。系紮腰帶時,把布向上提壹提,使布在腰帶上形成膨臌的余量,以至下垂蓋住腰帶,並在腰帶處隨意調節垂褶的疏密。折返下來的阿波太革瑪還可以從後面豎起來包頭。

愛奧尼亞式希頓原是小亞細亞西岸愛奧尼亞地區人們穿的衣服,公元前6世紀傳人雅典。兩種希頓的流行雖有先後,但在很多地區並存。壹般年輕人喜用多利亞式,而中年以上的人則喜用愛奧尼亞式。愛奧尼亞式希頓基本結構與多利亞式希頓相同。它與多利亞式不同的是,取消了衣服上的折返,輕薄的亞麻材料取代了多利亞式的厚重羊毛材料,使服裝顯得更加有垂墜感,多褶且柔軟。尖頭別針由安全別針取代,固定的位置也不再限於左右肩兩處,而是從兩肩到袖口有好幾處固定結點。固定的方法除了用別針,也用細帶系結,並利用細帶抽褶產生袖子造型的變化(多利亞式沒有袖子,而愛奧尼亞式有袖子的構成),穿愛奧尼亞式希頓的婦女不再像穿多利亞式的那樣在身體兩側留敞開的側縫,而且將腰帶的位置上移,使整體造型更加柔美、優雅。公元前5世紀雅典壹些神廟上的浮雕女像身上的衣褶,其飄逸的情趣,大可和中國宋元人物畫的衣褶媲美。

希瑪純(Himation)是壹種男女都穿的披風,壹般披在希頓外面。沒有固定的造型,從用途上分為有裏子外用的和沒裏子的平常用的兩種,其材料應季節分別選用毛織物或麻織物。希瑪純可以包裹全身,也可以露出單肩或者是簡單地披掛在雙肩上。其中最傳統的披法是:先將布擱在身前,壹端搭在左肩上松垂及地,然後將下端往上拉,再通過後背從右臂下方向上提起,最後繞回到左肩,有時直接拉過右肩。希臘的壹些小雕像顯示了這種服裝翻卷衣袖和形成袖褶的多種方式,以及富有情趣的衣袖線條。壹些人穿希瑪純時,衣身的某些部位顯得很緊,以便突出特意制作的褶線的美感。

有的學者對古希臘服裝的美感頗為贊賞,作過如下的評價:“古希臘服裝充滿著自由、活潑、浪漫、輕松的氣息,它們與希臘神話有著相似的節奏和韻律,我們從它們那裏感受到的不是人生的拘謹、內向、凝重,而是靈動、生機盎然,壹種溫暖的美。它們不像中國古代服裝那樣靦腆、含蓄,倒頗具男性的爽朗和灑脫,在精神氣質上與中國的道家風範有著壹絲類似之處。”

古希臘人在生活中對美感的追求還表現在美容和裝飾方面,有的學者認為頭部、手部甚至鞋靴的其它裝飾,也屬於衣裝之列。壹般希臘人的頭發都是黑色的,許多婦女以及若幹男士,將頭發染成金黃色,或用以掩飾老年的灰發。公元前6世紀,希臘男女都蓄有長發,通常結成辮子環繞在頭上,或掛在腦後。到公元前5世紀,婦女的發式有了變化:將頭發梳成髻,低垂在頸背上。婦女們喜歡用顏色鮮艷的彩帶捆紮頭發,再在前額的彩帶上點綴壹顆寶石;也有的用發簪、發網、發冠裝飾頭發。發冠出現較晚,有的是壹種娥眉形金銀細工的花葉冠,這種花冠男子也用。到公元前4世紀前後,男子則流行蓄短發、剃胡須。當時已有了專門的理發店,它不僅是人們理發、剃須的地方,也是談天的社交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