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點的由來
小數點的由來:
中國自古以來就使用十進位制計數法,壹些實用的計量單位也采用十進制,所以很容易產生十進分數,即小數的概念。第壹個將這壹概念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是魏晉時代的劉徽。
他在計算圓周率的過程中,用到尺、寸、分、厘、毫、秒 、忽等7個單位;對於忽以下的更小單位則不再命名,而統稱為“微數”。
到了宋、元時代,小數概念得到了進壹步的普及和更明確的表示。楊輝《日用算法》(1262年)載有兩斤換算 的口訣:“壹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壹二五”,即1/16=0?0625;2/16=0?125。 這裏的“隔位”、“退位”已含有指示小數點位置的意義。
秦九韶則將單位註在表示整數部分個位的籌碼之下,例如: —Ⅲ—Ⅱ表示13.12寸 寸是世界上最早的小數表示法。
擴展資料:
小數的性質:
1、在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任意個零,小數的大小不變。例如:0.4=0.400,0.060=0.06。
2、把小數點分別向右(或向左)移動n位,則小數的值將會擴大(或縮小)基底的n次方倍。
循環小數:
從小數部分的某壹位起,壹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的小數叫做循環小數。如 1/7=0.142857142857142857……,11/6=1.833333……等。循環小數亦屬於有理數,可以化成分數形式。
無限不循環小數:
小數部分有無限多個數字,且沒有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的壹個數字或幾個數字的小數叫做無限不循環小數,如圓周率π=3.14159265358979323……,自然對數的底數e=2.71828182845904……。無限不循環小數也就是無理數,不能化成分數形式。
百度百科——小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