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號航天員開展中國空間站首次出艙活動,長時間艙外作業有哪些危險?
6月17日,中國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並作為中國空間站首批航天員進駐天河核心艙,開啟長達三個月的太空之旅。按計劃,神舟十二號任務期間,航天員開展出艙活動及艙外作業。現在,神舟十二號航天員正在進行中國空間站首次出艙活動。
中國航天員倉外活動采樣“有依托”模式,安全性很高使用機械臂托舉的遠距離操作,使用“安全繩”保護的倉壁近距離操作都與空間站保持“聯系”,不必擔心“飛走”。這極大的降低了航天員的心裏壓力。
使用機械臂托舉的遠距離操作,使用“安全繩”保護的倉壁近距離操作都與空間站保持“聯系”,不必擔心“飛走”。這極大的降低了航天員的心裏壓力。這次倉外活動央視都講的十分清晰,調整全景相機這是空間站的基礎設施,對於航天員及地面人員了解空間站的狀態十分必要;安全工具箱是為以後的出倉作業提供方便,對以後倉外設備安裝提供便利。
危險嘛肯定是有的,但請勿過度誇大危險,不然簡直是對航天科技工作者的侮辱這主要是看艙外航天服的可靠性了,這個都是默認風險,國外航天員曾經出現過艙外航天服在氣閘艙內發生失壓的事故,這說明風險還是存在的,需要靠地面和航天員做非常詳盡的檢查測試。我不知道現在的新壹代飛天艙外航天服采用多少內部壓力,以前是40%大氣壓,需要航天員在出艙前呼吸純氧30分鐘-1小時來排除體內氮氣來避免減壓病,美帝新壹代阿提米斯登月航天服準備采用高達55%大氣壓,這樣就不需要進行提前吸氧準備。當然采用更高的氣壓,會使得航天服的活動關節設計更加具有挑戰性。
不過作為已經驗證過的技術,風險還是可控的還有壹些未知風險,比如較大壹些的隕石或太空垃圾?這個遇上的可能性是很低的,艙外服外表和防彈衣的材料類似,利用多層芳綸纖維可以防護壹些速度較低,顆粒較小的物體,但如果速度快,直徑大的物體,那航天員必死無疑。不過從概率上來說是很低的,而且事先地面也可以通過雷達預警調整軌道來對物體進行規避,不會再有太空垃圾較多的軌道上進行出艙。
艙外作業有哪些難度和危險?太空行走是風險很大的壹項航天活動。因為太空環境非常惡劣:沒有氣壓,沒有氧氣,陽光下溫度高達120℃,背陰處溫度低於-100℃,還有大量的宇宙輻射。太空行走時必須使用復雜的艙外活動設備,包括氣閘艙、艙外航天服、微型生命保障系統和載人機動裝置等,將航天員的身體與太空惡劣環境隔離開,並向航天員提供壹個能工作的環境
歷史上,航天員在完成艙外活動任務中,曾發生過大量的故障和問題。飛船、空間站、航天飛機上的航天員在太空行走時,都發生過形形色色的故障,有的還很危險,差點使出艙的航天員有去無回。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妥可靠萬無壹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