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龍山的歷史
長龍山天仙觀,歷史悠久,聞名於世,是渝東、陜南、鄂西交界處方圓數萬平方公裏的道教聖地,享有“川武當”之盛名。據民間傳說,漢平帝之女平陽公主為避戰亂,流落至此,遇草寇欲納之,平陽公主以武力征服草寇。觀此處地勢形勝,便駐跡修煉,遂得道成仙。後來漢光武帝追謚其為天仙公主。世人為紀念天仙公主,便捐資修天仙觀祀之,長年祭祀,經久不衰。
天仙觀屹立於長龍山龍頭之上。因此,觀門聯雲:“四面山高雲作頂,兩條河搶寺居中”。天仙觀始建於何年,尚待考證。據清道光《夔州府誌》記載:“觀在長龍山絕頂,遠望上銳下圓,形如鬥笠,左右及後背皆空,兩溪夾繞其間,亭亭獨立,螺旋以上,約十裏許,至絕頂,則前面至崗梁亙亙壹二裏,座石多作龍鱗狀,山端壹峰釬峙,峰後為天仙觀,老氏居之,供奉真武祖師,相傳極靈異,歲有雪公掃殿。九月壹日至九日香火極盛遐邇,屆期先至此宿焉。土人稱為川武當,不知創自何代,嘉慶初為教匪所毀,後重為募建”。又據說夔州府教授朱有紱有紀雲:“天仙觀不知創自何代,嘉慶初為教匪所壞,迨後重為募建,故規則未宏”。考其廟碑,道光、鹹豐年間多次補修。光緒二十年(1894)被火焚,次年修復。民國15年(1926)補修前後殿。天仙觀的建築技藝堪稱精品,天仙觀建築面積約600平方米,能工巧匠卻在不足300平方米的基礎上,淩空飛架“望江樓”。挑石為廓,以石為欄,砌石為殿,三重大殿,梯級而上,殿堂儼然,巍峨壯觀,樓室空闊平坦,高大宏敞,相互貫通。樓分內外兩進,內屋為客房,供人歇息,外層為走廓,供人憑欄眺望。身處其間,如臨雲中樓閣。民國29年(1940),駐軍圍攻占據天仙觀的劉百窩為首的陰刀會,觀被炮火炸毀,望江樓蕩然無存。民國32年(1943)王楚珩父子倡捐重修,但其規模大不如前。解放後,仍有道人住持,“大躍進”中長龍山的森林包括百年前王道人手植松柏被毀。“文化大革命”中天仙觀全毀。改革開放後,有人建小廟,初壹、十五仍有眾信徒頂禮膜拜,會期尤甚。1995年,奉節縣人民政府批準恢復開放,成立了“奉節縣長龍山天仙觀管委會”。先後由道士李至升、陳明升任主任和當家,籌資200多萬元建天仙殿、真武殿、三清殿、齋堂、道士房、居士住房、山門、石梯和上山路道。殿堂建築總面積4100平方米,其中三清大殿、天仙殿380平方米,石梯長達1000米,3000余級。至此,天仙觀重光復照,舊貌煥新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