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的利弊分別有哪些?
農業機械化是指利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裝備農業,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生態效益的過程。它使用各種機械代替手工工具進行生產,可以節省勞動力,降低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但是農業機械化也有壹定的弊端,我們壹起來了解壹下農業機械化的利與弊吧!
壹、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好處
農業機械化改善了農業設施和設備條件
農業機械是農業設施和裝備的基本組成部分,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物質基礎。現代農業是在農業機械推廣應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壹個重要標誌,也有這樣的說法。
農業機械化促進了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科技推廣的有效載體。完善農機化技術推廣機制,加快農機化技術創新,促進農機化技術進步,實現農學緊密結合是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有效途徑。
農業機械化促進了農業發展方式的快速轉變
現代農業也是壹個綜合性產業。農業相關產業通過產業化經營的效益形成壹個整體。新技術、新方法和工商資本不斷註入農業,擴大農業生產經營規模,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農業機械化為培養新型農民搭建了重要平臺
現代農業的發展最終取決於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和農業機械裝備的快速增長,不少新操作員缺乏系統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和綜合素質亟待豐富和提高。
農業機械化促進農機社會服務體系建設
鼓勵和支持農業生產者和經營者,通過機械,土地,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相結合,建立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經營公司等多種所有制新型農機服務組織,不斷提高服務能力,擴大服務規模,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成為引領農機經營者開展農機經營服務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全面提高農民組織化水平和農業現代化水平。
二、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弊端
區域間農業機械化水平嚴重失衡
? 目前,我國的農業機械化進程反映了我國農村社會、經濟、文化背景與發達國家不同的農業機械化特點,這就是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平衡。
農業機械設備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
? 包括的問題有部分農機老化嚴重,更新換代乏力;運輸機械多,耕地少;中小型動力機械較多,大中型機械較少;農機作業配套工具少,配套率低;低檔機械多,適應農業結構調整的新型機械少,高性能機械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