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車論壇:北京:如何應對“黑車”挑戰
“黑車”到底有多少 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大,公***交通運輸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盲點。在這些地區越來越多的“黑車”開始悄悄運營。在北京,“黑車現象”已經非常普遍。據觀察,機場、火車站前、旅遊景點附近、偏遠的地鐵站、城鐵站前,住宅小區、商場門前等等,都有壹批“黑車”在“趴活”。 有專家估計,在北京,“黑車”已經超過了實際運營車輛的三分之二。如果按照官方統計的正規出租車的數量6.7萬輛算,“黑車”數量就有三四萬輛。但壹位出租車司機認為實際要遠比這個數目大,他估計,“正規出租車有多少,‘黑車’就有多少”。 而“黑車”的實際數量究竟有多少,很難準確統計。但隨著汽車價格持續迅速下降,“黑車”市場上不斷出現新的5萬元左右的經濟型轎車在拉活是不爭的事實。 “黑車”的數量呈與日俱增之勢。進入這壹行當的人也不斷增多,幾乎是與政府部門的治理整頓在賽跑。 ? “黑車”為什麽會產生 按照經濟學的觀點,有需求,就必然有供給。“黑車”的出現也不例外,因為市場為其存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根據的。不可否認,“黑車”的存在有其合理的壹面,比如填補公***交通的盲點,方便群眾出行等等,沒有這些“黑車”,在很多時候確實沒有什麽好辦法解決,這對諸多城鐵站附近和郊區的居民來說感受最深。 在郊區和城鄉結合部,政府提供的公***交通有效供給存在明顯不足。公***交通有盲點,在這些區域,公交車少,有效覆蓋面積小,而且間隔時間長,為乘客出行帶來了現實的困難。 而打車難在這些區域也是事實,即使在白天等上個半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是經常的事。由於這些地區人群以點狀而非線性分布,因而客源不穩定,出租車空駛率高(尤其是回程多空駛),而若停在某壹地等候,則機會成本太高,在“份錢”的壓力下,出租車司機就不會選擇多跑這些效益差的區域,而這壹情形正好適合“黑車”的生存。 “晚上十點鐘,壹下城鐵,離家五六裏,甚至更遠,沒有公***汽車,打不到出租車,不坐‘黑車’怎麽回去呢?走回去,不可能。”在霍營城鐵站,壹位“黑車”司機在送筆者的途中這樣說,並由此認為“‘黑車’存在非常必要”,“對社會有益而無害”。對此,筆者也無法否認,畢竟這是壹個事實。 ? “黑車現象”應該如何疏與堵 如果從壹般意義上理解,“黑車”的存在意味著對正規出租車運營的不公平,違規占道造成交通擁堵,稅收流失等等。而且,由於幾萬輛“黑車”的存在,造成目前北京市場的出租車空駛率比較高,很多出租車吃不飽,效益不佳,從而逼得部分出租車司機退出正規出租車隊伍,而加入到“非正規軍”的行列中來,這對現行出租車管理體制帶來壹定的挑戰。 由此不少人認為,“黑車”需要治理,需要嚴厲打擊。應當說,這些說法有壹定道理,但我認為,在治理之前要先搞清楚誰在從事這項活動,分析目前的交通系統存在什麽問題,現行出租車管理體制存在哪些弊端,並有壹個原則必須堅持:治理“黑車”決不能剝奪以此為生、養家糊口的“黑車”司機謀生的權利。 我們還應看到,設計壹個相對合理的制度比單純從解決壹個現象入手要更重要,而且,在看待壹個現象的時候,應該先看它出現的深層原因,並把這壹現象和與之相關的問題放在壹個整體的框架內加以考慮,可能會從根本上找到壹個合理的解決辦法。 我們先做壹個設想:假如目前這些分布在北京諸多城鐵站和郊區的“黑車”全部被取締,結果會是怎樣?我想,居住在這壹帶的群眾的第壹反應會是“怎麽回去呀?”走回去,很多乘客離家都有五六裏,甚至更遠。尤其是晚上,從東直門和西直門開出的城鐵終點站都在霍營,那往霍營東西兩頭去的乘客在霍營站下車後就只有“摸黑”走夜路了。安全系數肯定比人們通常擔心的坐“黑車”的安全系數要低很多。 如果說,我們不能從“治理”、“打擊”的思路中跳出來的話,可以預見,其結果只會是適得其反。道理很簡單,如果解決不了需求的問題,“黑車現象”就不會消失。而讓其由地下轉為地上,獲得合法身份,並納入有效管理的框架,才有可能使這壹現象得以解決。 而按照有關專家的意見,首先就是打破出租車的進入壁壘,推行自由準入政策,不論是誰,只要向政府繳納管理費並滿足車輛標準,就可以提供出租服務,或者公開競拍出租車牌照,無限供給經營牌照,規定“指導性”出租車服務價格。由此設想,北京的公***交通系統服務的“質量價格比”就將大大改善。 但是,就以上方案選擇,有兩種情形必須考慮到,第壹,如果把出租車行業作為特許經營行業,其特許經營權的出讓壹般不應收費,只是壹種資格認定,管理費可納入到統壹的稅收內,這需要稅收政策相匹配;第二,牌照的拍賣,應充分考慮到競價擡高後,普通的競買者可能無法承擔競拍成功的“代價”,或者在不斷擡高的競拍價下根本就無法獲得運營資格,而形成新的寡頭壟斷,因為原有的寡頭具備推高價格的實力,而天然地將普通競拍者擋在門外,其結果是,局面相比以前無甚改觀,反而對出租車司機來說轉嫁的風險成本更高,而“黑車”還將繼續存在,正規出租車司機的處境將越發艱難,經營環境不斷惡化,最後,“市場失靈”的惡果還得由政府來收拾。 而防止新的寡頭壟斷的形成,壹個可能解決的辦法是,在保持原有經營牌照的存量,並推行適當改革的同時,繼續做增量,讓其在競爭中決定進退,從而達到規範市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