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黃芽屬於什麽茶
霍山黃芽,產於安徽省霍山縣,屬於黃茶,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中國名茶之壹。
霍山黃芽依其品質分為特壹級、特二級、壹級和二級。外形挺直微展,色澤黃綠披毫,香氣清香持久,湯色黃綠明亮,滋味濃厚鮮醇回甘,葉底微黃明亮。唐朝李肇《國史補》把黃芽列為14品目貢品名茶之壹。自唐至清,霍山黃芽歷代都被列為貢茶。
據農業部茶葉質量檢測中心檢測顯示,霍山黃芽的香氣成分***有46種之多,同時還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等生化成分,具有降脂減肥、護齒明目、改善腸胃、增強免疫力等功效。2006年4月,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霍山黃芽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09年霍山黃芽茶在第十六屆上海國際茶文化節名茶評比中獲金獎。
/iknow-pic.cdn.bcebos.com/e4dde71190ef76c6515e46849016fdfaae516795"target="_blank"title=""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e4dde71190ef76c6515e46849016fdfaae516795?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e4dde71190ef76c6515e46849016fdfaae516795"/>
擴展資料:
霍山黃芽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生產可追溯到西漢,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史記》記述“壽春之山有黃芽焉,可煮而飲,久服得仙。”當時霍山隸屬壽州,故稱壽春之山。霍山黃芽興於唐宋,明清被列為貢品。
唐朝李肇《國史補》有這樣壹段記述:“壽州有霍山黃芽,蘄州有蘄門團黃,而浮梁商貨不在焉”,說明了霍山黃芽在唐朝就是地方名茶,並受到外地客商的青睞。到了宋朝,霍山黃芽由蒸青團茶轉變為散茶,制茶方法更加精細、獨到。但殺青工序多為蒸茶。
到了明清時代,霍山黃芽制作技藝有了較大提高,工藝日趨完善,制法上,已把“殺青”改蒸為炒,並有了“悶黃”過程,飲茶亦由烹改為沖泡。明朝是霍山黃芽繼往開來的光輝時代,萬歷年間縣令王毗翁“親治茗,修貢事”。
他的《黃芽焙茗詩》:“露蕊纖纖才吐碧,即防葉老采須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來壹縣香”,反映了當時茶事之盛和黃芽品質之高。到了清王朝,霍山黃芽被定為內用。順治年間,霍山黃芽進入朝廷,被皇家享用。
霍山黃芽現代手工技藝,基本沿用了明清時代的制茶方法,是對古老茶藝的繼承和發揚。民國四年,霍山“抱兒鐘秀”黃芽,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然而經過戰爭年代至解放前夕,霍山黃芽由於工藝傳承機制中斷,僅聞其名,未見其茶,瀕臨失傳。
1971-1972年,縣政府組織茶葉專家、老茶工、老茶農深入金雞山、烏米尖等黃芽產地,挖掘歷史名茶,恢復了霍山黃芽茶傳統制作工藝。霍山黃芽從原料到成品茶需要十多道工序,這些工藝流程是經過千余年的不斷演變、完善而來。
霍山黃芽不同於其它茶類工藝特點主要是“悶黃”和“堆放”,這是霍山黃芽茶品質形成重要工序。霍山黃芽茶文化是中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勤勞的霍山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通過不斷的探索、總結,形成了霍山黃芽茶獨特工藝,為我國茶文化的內涵增添了精彩的壹筆。歷史上有眾多關於霍山黃芽的詩歌、傳說、紀實,韻味十足,是壹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參考資料:
/baike.baidu.com/item/%E9%9C%8D%E5%B1%B1%E9%BB%84%E8%8A%BD"target="_blank"title="只支持選中壹個鏈接時生效">百度百科—霍山黃芽/baike.baidu.com/item/%E7%BB%BF%E8%8C%B6%E5%88%B6%E4%BD%9C%E6%8A%80%E8%89%BA%EF%BC%88%E9%9C%8D%E5%B1%B1%E9%BB%84%E8%8A%BD%EF%BC%89"target="_blank"title="只支持選中壹個鏈接時生效">百度百科—綠茶制作技藝(霍山黃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