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朱小龍的個人情況與經歷

朱小龍的個人情況與經歷

朱小龍同學的成績完全取源於生活。他家在汕尾農村,從小就幫助家裏做農活,那時他就發現,由於農耕設施不完善,耕田、拔草有很多不便,尤其拔草是用手壹根壹根地拔,既費時也費力,經常拔到手流血。這個經歷使他開始了進行發明創造的初步構想,他從小就發誓壹定要發明壹些東西,使得除草之類的農活變得更方便。

愛動腦筋的朱小龍在高中時,便開始對這類新農業機械的結構、功能有了壹系列的初步構想及設計。為了實現夢想,高考時經過慎重考慮,他選擇了廣東海洋大學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校系統的理論學習、先進的實習條件和老師耐心的指導都為他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也讓他的設計越來越清晰、可行。懷揣“發明”夢想的朱小龍學習熱情非常高,他積極吸收專業知識,勤於觀察和思考,並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到學校工廠琢磨機械的工作原理。在畫了無數張設計草圖、制作了無數個試驗模型之後,朱小龍同學的發明“可擴展撈田螺河峴式田草耙”問世了。此耙頭長約17厘米,耙深10厘米左右,主要應用原理是利用水和松土的可流動性,通過調節耙齒的密度以達到過濾水、松土,而殘留草的目的。有了這個機械,既可以解決農民插秧不久後拔田草時的不便,以及用於打撈田螺河蜆等貝類,同時還可充當壹般的耙使用,用途非常廣泛。值得壹提的是,他的發明還打開了另壹新領域——機動除草的可能。朱小龍說,這也是自己努力的方向,相信在十幾年內會實現。

這項發明問世後,朱小龍從2009年初開始正式申請國家專利。他申請專利的原因有兩個:壹是行使公民的專利權,提高每個人特別是大學生的創新和維權意識;二是為以後申請其他專利打下基礎和積累經驗。申請期間遇到了資金不足、對申請程序不了解等困難,過程可謂艱辛。歷經將近兩年的時間,到2010年底,他的這項發明終於獲得由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並被初步選為國家重點推廣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