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豬肉產能嚴重過剩!國家為啥寧可虧損也不出口?背後邏輯是啥
首先先說明壹點,我國的豬肉不是完全沒有出口的,只是出口量太小被忽略了。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21年全年我國***出口豬肉1.81萬噸,而2021年全年的豬肉進口量為371萬噸,兩者抵消出口量幾乎可以忽略!
對於“我國豬肉為什麽不出口到國外”這個問題還真不能簡簡單單地只看成壹個市場交易問題,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市場方面:國內的造肉成本更貴,在國際上沒有競爭優勢
首先,客觀地說豬肉的進出口也屬於國際貿易問題,那麽我們就先用市場的方式來分析下這個問題。
國內的養豬人都知道,按照當下的玉米、豆粕價格來算,養出壹斤豬肉需要的成本大概在8元左右,壹些養殖效益壹般的成本都在8元以上甚至更高。
8元的成本價,加上收購、屠宰等費用,壹斤白條的五花肉需要賣到10元以上才有利潤。
而如果國外要從中國進口豬肉,還要加上各種關稅和不菲運輸費用,以及進口商從中的利潤,這樣算下來國內的豬肉在國外的市場上需要賣到20元左右才算合理。
但是反觀國外,尤其是像美國這些國家,他們本身就是玉米、大豆的產出大國,飼料成本較低,加上生豬養殖效益較高,所以他們的造肉成本比國內要低得多,可能只是我們的壹半,在4-5元/斤左右。
此外,國外的養殖環境整體是要比國內好不少的,他們大多已經實現了無抗養殖之類的,盡管在瘦肉精等某些方面的檢測指標沒有國內的嚴格,但是客觀來說他們的豬肉豬肉品質比國內的要好壹些。
也就是說,國外的豬肉價格要比中國的豬肉價格便宜得多,肉質也不錯,甚至比國內的還好,中國豬肉在國際市場上並沒有競爭優勢,那麽外國人有什麽理由大費周章的從中國進口豬肉呢?換成妳,妳會買嗎?顯然不會,因為這不符合市場邏輯!換句話說——國內豬肉在國際上也沒有市場空間!
疾病檢測方面:中國豬群的疾病問題影響出口
除了上面分析的“國際市場”問題,還有壹個問題制約著我國豬肉的出口,那就是疾病檢疫!
大家知道我們對進口的豬肉都是要經過嚴格檢驗檢測的,怕的就是通過豬肉把國外的某些疾病傳到國內。
那麽同理,國外對於進口豬肉也有著同樣嚴苛的標準,並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外的豬病控制得比國內要好,很多豬群的疾病在國外的豬場已經得到了凈化,但是在國內還是存在,並且國際上有規定,有非瘟的國家是不可以向其他國家出口豬肉的,所以在疾病檢測這壹方面,我們也受到了限制!
戰略方面:豬肉是國家戰略儲備,不會輕易出口!
如果上面兩點都是分析我們的豬肉不能出口,那麽下面這壹點才是最核心的原因——我國不願意也不會出口豬肉,原因很簡單,出口豬肉等於出口糧食!
眾所周知,我國的豬飼料主要是由於玉米和豆粕構成,而我國是玉米和豆粕的進口大國,尤其是對大豆的進口依賴程度更高。
並且按照壹般的市場行情,5-6斤糧食的價格才能換壹斤豬肉,按照料肉比計算的話,消耗3斤甚至5斤的糧食才能換壹斤豬肉,所以無疑,出口豬肉等於出口糧食。
而縱觀當下,國際環境如此緊張,糧食安全問題成為全球的收藏熱點。
在這種情況下豬肉是商品但是又不僅僅只是商品,更是壹種戰略儲備,我們不但不出口還要進口(但是進口的量會根據國內豬肉供應的情況調整,例如今年國內生豬市場供應過剩,那麽我們的豬肉進口量較去年和前年相比就有極大的下調),這是為了確保國內的糧食消費安全。
根據聯合國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2020年在全世界大約有7.2億-8.11億的人口面臨著饑餓問題,並且近兩年由於受到戰爭、疫情等因素的影響,這壹數字還在持續增加,雖然國內幾乎已經沒有吃不飽的情況,但是不可否認全球的糧食供應還是緊張,而我國人口眾多,本來要保證國內的糧食供應就不是壹個簡單的問題,又怎麽會讓用“糧食代價”換來的豬肉出口呢?
另外,大家別忘了,我國壹直都是世界上的豬肉消費大國,世界上有壹半的豬肉都被中國人吃了,壹年要吃掉6.5-6.8億頭豬。
國內要供應這麽大的豬肉消耗量已經很不易,就像前年因為生豬產能的減少豬肉價格壹度上漲到了30元壹斤,國家只能出臺各種政策鼓勵生產,保障老百姓的飯碗裏有肉。
目前來看我國的豬豬肉起伏仍然較大,今年產能過剩不能保證說明明年的豬肉供應依舊過剩,甚至到了後年豬肉又變成稀缺的“物件”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國內豬肉過剩國家也不會選擇出口,而是會優先選擇收儲——先把多余的豬肉放到冷庫裏,等到豬肉供應緊張時再進行放儲備,這樣為老百姓的肉籃子提供保障!
結語:說壹千道壹萬,對於豬肉出口這件事,背後有很多需要考慮的市場因素和國家戰略層面的因素,不是簡簡單單的商品交易這麽簡單的事情,國家的決策遠比我們考慮的要深遠!所以養豬人只管把養豬成本降到最低,同樣養壹頭豬盡量把耗費的糧食降到最低就是對自己和對國家的最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