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傳上座部佛教與中原佛教的區別
南傳上座部佛教(亦稱“南傳佛教”)指斯裏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等國家的佛教,中國雲南及其周邊壹帶的佛教亦屬此系。其教義比較接近原始佛教,註重於教義的字面解釋。核心是三相(即無常、苦、無我),以十二因緣講明人生無常,以五蘊講明人本無我,以四諦講明無常無我之苦及其解脫法。崇拜佛牙、佛塔、及菩提樹等。在修持上主張修戒、定、慧三學和八正道,特別註重禪修。還總體上延伸提倡保持早期的修為方式,如托缽化緣、過午不食、雨季安居等等。傳統理論上歸納稱其為“小乘佛教”;而中原佛教(嚴格講沒有這個稱謂,理論上只有中國佛教或漢傳佛教大概代表這個意思)的教義教理主要依據譯經典籍,有多種獨立的思想體系。如天臺宗(又名法華宗,以《妙法蓮花經》為宗旨,以《大智度經》做指南,以《大般若涅槃經》為扶疏,以《大品般若經》為觀法,以智顗的天臺三大部《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為該宗的根本典籍)、三論宗(又名空宗、無相宗、中觀宗,講般若、講空。依龍樹菩薩的《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菩薩的《百論》等立宗)、法相宗(又名唯識宗、慈恩宗,講法相唯識。以《華嚴經》《解深密經》《成唯識論》《瑜伽師地論》為主要經籍)、華嚴宗(又名賢首宗、法界宗,以《華嚴經》為根本典籍,發揮“法界緣起”的思想為宗旨)、禪宗(又名達摩宗、無門宗、佛心宗,以《楞伽經》《金剛經》《壇經》為其本典籍,探究心性本源,以期“見性成佛”的大乘派系)、密宗(又名真言宗、瑜伽宗、開元宗、金剛頂宗、毗盧遮那宗、秘密乘,以《毗盧遮那成佛經》《金剛頂經》等為依據,立十住心法,統攝諸教,建立曼荼羅,三密(心、口、意)相應,即凡成聖)、律宗(又名四分律宗、南山律宗、南山宗,依據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著重研習及傳持戒律)、凈宗(又稱蓮宗,以《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及《阿彌陀經》和世親菩薩的《往生論》為依據,主張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等等。傳統理論上歸納稱它們為“大乘佛教”。這就是南傳上座部佛教與中原佛教的形式上之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