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幕三角洲是怎麽回事啊?
傳聞,由於百慕大三角的環境極度反常,許多經過的船只、飛機及人員會“神秘失蹤”,但美國海岸防衛隊、各海洋保險公司及各界對此則非常不以為然。他們引用《全球海洋失事地點》統計角的船只和飛機的失蹤數字,比其他繁忙地區還要少。保險業界也證實了百慕大三角並不是危險的海域。數十年間,不少所謂的“謎團”已經解開。根據許多精密的科學及事件起源考察,謎團不過是對失蹤事件的長期誤解、誤傳,甚至是誇大,並非想象中那樣不可思議。
另壹個被認為類似此區的海域,是位於日本和臺灣附近的“福爾摩沙三角”(龍三角、魔鬼海)。
歷史
首批引證
E.V.W. Jones在1950年最先提及百慕大三角的失蹤事件,作為美聯社有線服務的花邊新聞,是關於近來船只的失蹤情況的,Jones的報導記錄了該地區的艦艇和飛機的神秘失蹤事件,並將事件歸咎於“魔鬼三角”,隨後,作者George X. Sand在1952年也將事件報導,概述了幾宗不可思議的船隊失蹤事件,刊登於《命運》雜誌,但“百慕大三角”(Bermuda Triangle)壹詞卻壹直到1964年才被Vincent Gaddis的壹篇文章裏首次使用,刊登於《大商船隊》雜誌。
備受質疑
批評人士指控1974年暢銷書《百慕大三角》的作者貝立茲對於某些神秘失蹤事件的過分誇大(貝立茲當時並未提出任何對於超自然現象的解釋),並辯稱相較於其他海域,百慕大三角並未再傳出更多的失蹤事件,隨後,倫敦勞合社也表示,百慕大三角不再是最危險的海域,且行經此區域的船只,也不曾再提出保險索賠,而美國海岸防衛隊方面也證實了此說法。質疑越來越少。
科學研究
對此說的質疑
倫敦勞合社海洋保險公司已確定百慕大三角不再比其他海域危險,並不會收取出入該區域的高風險費用,美國海岸防衛隊的檔案也確認了該公司的推論。
懷疑者談道,若以火車列車在兩車站間失蹤的事件,說明超自然現象,會更令人信服,然而,這樣的事情從沒有發生,換言之,船只和飛機在毫無預兆壹望無際的大洋中失蹤的事件,是用不著超自然解說的。
國家地理頻道曾播出的《神秘百慕大》節目指出:在1999年厄斯特衛星發射升空後,比對在20年前的磁場衛星資料,發現百慕大的磁場減弱約6%,改變速度是全球最快的,可能與地幔內的火熱液流產生亂流有關。不過,科學家不認為這樣的磁場減弱會影響導航系統,以至於發生失事的程度。
Kusche的研究
Larry Kusche是壹名圖書館管理員,在19號機隊事件發生後,不少學生向他查找百慕大三角的資料,令他大惑不解,於是聯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著手研究先前的報告,Lawrence Kusche的研究後來在1975年出版的《百慕大三角之謎:已解開》(The Bermuda Triangle Mystery: Solved)壹書中展示。
Kusche的研究顯示,不論是貝立茲的記述,還是目擊者、參與者、涉案者等眾多人的陳述,都有許多錯誤、矛盾,他還註意到,案件的相關資料沒有記述,例如:駕駛遊艇環遊世界的Donald Crowhurst船長失蹤事件,被貝立茲寫成謎團,實情是,Crowhurst可能因偽造航海賬目而自殺,又如礦砂船事件,貝立茲就推論為,在駛出大西洋壹港口後的第三日不見蹤影,但事實上,那艘船是在太平洋的港口失蹤的,Kusche更發現,有更多失蹤事件是發生在百慕大三角以外的地點,卻被貝立茲寫為發生在百慕大三角內,隨後,也有許多研究者提出貝立茲之所以會這樣做,很可能是為了使自己的書更暢銷。
Kusche的研究得出幾個結論:
按比例來說,百慕大三角的船只和飛機的失蹤數字,遠少於其他海洋地區。
在熱帶風暴頻繁的地區,其失蹤事件的數字是不成比例、不可靠、不可思議的。
失蹤事件的數字被草率的研究誇大了,小船的失蹤報導出來,卻未提及事件的結果,可能是誤期或折返。
已證實的失蹤事件,屢次在貝立茲的記述中誤報,例如:船只據稱當時天氣平靜,與當時刊載的天氣報告不符。
對失蹤現象的解釋
在壹些研究認為百慕大三角並沒有特別之處的同時,壹些人堅持認為百慕大三角有不尋常的船只和飛機的失蹤,並給出壹些可能的原因。
可燃冰
主條目:甲烷氣水包合物
壹些失蹤事件的解說集中於大陸礁層上的大片可燃冰。1981年,美國地質調查所出版了壹份論文,是關於遠離美國東南岸的布雷克海脊地區的水合物現象的。甲烷間歇的噴發可能產生水汽層,而這些水汽無法提供船只適當的浮力。如果以上是真的,在船只周圍形成這樣的區域會造成船只快速且毫無預警的沈沒。實驗室裏的試驗已經證明氣泡確實會減少水的密度而使模型船下沈,實驗室外也證明可使小船沈沒,但是這項效應因為物理牽涉,在實際尺寸的大船可能不會發生。
另外,甲烷氣也假設與飛機的墜毀有關。甲烷氣比常態的空氣稀薄,因此無法提供保持飛機飛行所需的浮力。此外,甲烷可能會幹擾飛機測高儀的功能,而測高儀的功能是借由量測周圍空氣的密度來測定高度。因為甲烷密度較小,測高儀會顯示飛機正在爬升,如此壹來造成飛行員降低飛行高度而墜落。另壹個可能是甲烷在引擎中使燃料混合物和空氣分解,可能會造成停止燃燒和引擎熄火
畸形波
研究顯示,潮汐波(又稱畸形波)可卷至30米(100英尺)高,足以在瞬間打沈大船。潮汐波非常罕見,但在壹些洋流,潮汐波就偶爾發生。現在,潮汐波被假定為近年許多船舶無故失蹤的成因。
有研究表示壹些潮汐波是因為甲烷的大氣泡上升到水面。這種巨大的氣泡會產生是因為甲烷在海底排出時堵住,然後氣壓增加到最後氣體突然爆破並快速的升到海面,因此產生潮汐。研究顯示這樣的氣泡可以極輕易和快速地使模型船沈沒。
無形颮
壹種類似微下擊暴流的天氣型態,以神出鬼沒聞名,遭遇者難有生存。
人為捏造?
許多傳聞中發生在百慕大三角中的事件其實並非真實存在或發生在那裏。例如有人士稱1989年百慕大三角曾發生壹起沈船事件,198人遇難。美國政府也介入調查,但無果。然而美國政府卻沒有關於此事的任何記錄,該事在1993年被證明造假。更臭名昭著的是壹起發生在愛爾蘭的空難也被算為發生在百慕大三角是的“神秘事件”。 還有另壹種說法就是在海地下有壹坐完全由鐵打造的金字塔,因為強大的磁力而導致飛機的雷達失靈,而聽說這坐金字塔很可能是幾千萬年前的古埃及人建造的,後來因地震、海嘯等原因而沈到海底。
著名事件
美國海軍19號機隊
美國海軍TBF Grumman 復仇者式轟炸機機隊,與19號機隊相似。這幅照片經常用作描述19號機隊的形象
百慕大三角事件中,以美國海軍19號機隊事件最為著名。1945年12月5日,壹支由有五架美國海軍TBM復仇者式轟炸機(U.S. Navy TBM Avenger)組成了14人的訓練飛行中隊離開了佛羅裏達州勞德代爾堡(Fort Lauderdale)。據貝立茲書稱領隊機上是壹位海軍飛行專家,這個說法並不完全正確。此外,貝立茲稱復仇者轟炸機的設計足以長時間浮在水上,而據報意外翌日天氣清朗,海面平靜,理應發現飛機殘骸才對。然而,不只沒有發現這些飛機,就連出動搜救的海軍PBM-5 Mariner水上飛機也失蹤了。而海軍的調查報告說因為“未確知的原因”引致意外,使事件更耐人尋味。
幾個月後的500頁海軍調查報告指出:
泰勒錯把他看到的幾個小島當成佛羅裏達礁島群,因此錯誤認為他正在墨西哥灣上空向北飛。
泰勒盡管是壹名有經驗的飛行員軍官,卻在海上飛時容易出錯,他已經兩次在太平洋上棄機被救。
PBM-5 BuNo 59225失事是因為爆炸。
海軍報告開始說這是因為泰勒的失誤,但其母抗議說沒有證據後改為“不明原因”。不明原因激發了人們豐富的想象。
而後來在BBC制作的百慕大神秘三角州節目之中,就證實了當年機隊是由於在航程途中受風向所影響偏離航道。及後飛行員以為自己飛到離原來預定位置220英裏外的墨西哥灣(其實只是附近群島形狀近似),令飛行員們以為自己的指南針出錯,加上天氣極度惡劣的情況,使飛行員患上了“空間迷失”(壹種飛行中迷失方向感的病癥),在極度緊張及焦慮的情況下,即使控制塔提供正確指示,飛行員仍堅持要從“墨西哥灣駛回內陸”(但實際上是遠離並駛出大西洋)。最後,本來多花二十五分鐘的路程就回到內陸,但飛行員的決定導致隊伍作三百度轉向,在風雨之中在外海緊急降落而造成所謂的失蹤事件。節目之中描述整件事變成神秘事件的原因為:因在飛行前無法預計的強風導致航向錯誤、相似的地型而造成指南針失誤的錯覺、飛行員長期處於惡劣環境而患上“空間迷失”導致作出錯誤決定等。
關於後來出動搜救的PBM-5 Mariner水上飛機,就證實為飛機在惡劣氣候中發生空中爆炸而造成。統計已經證實該款飛機在裝滿油時很容易油氣外泄而因為小火花而導致空中爆炸。加上當時有在該區水域航行的油輪表示,當晚曾在上空看到有爆炸聲響及閃光。並且看到海上壹條長長的油帶。當時的天氣也非常狂暴。
“星虎”
如果美國海軍19號機隊的失蹤事件證實為純粹意外,還剩下另壹個現代航空的謎團——壹架名為“星虎”的四引擎圖多爾客機(Tudor IV),在1948年1月31日清晨時份,隨著壹片混亂的無線電信息消失。
“星虎”當時搭載了29名機員及乘客,由B. W. McMillan機長,原定從英國倫敦飛往古巴哈瓦那,事發時剛離開其中壹個加油點亞速爾群島的聖瑪利亞數小時。
前往百慕大途中,McMillan機長如常跟下壹加油站Kindley Field聯絡,要求提供方向以調整導航系統,確定航機保持航道。當時因為獲知航機稍微偏離航道,航機於是根據百慕大從Kindley Field轉達的壹級方向72度作修正。在還剩不足兩小時航程時,McMillan機長確認“星虎”的估計到達時間為早上5時,因為強勁的頭風而延後壹小時;這亦是“星虎”的最後信息。
由於知道精確的最後位置,在確定航機誤點後,營救行動馬上展開;不過飛機卻不見蹤影。
在民航局快速完成的報告中,提出了航機最後兩小時遇到的事故的多個假設,但最後都被否定了:
沒有理據假定航機因為失去無線電通訊、無法找到目的地或耗盡燃料而墜入海中。
有理由假定航機沒有發出過求救訊息,因為很多無線電接收站都有聆聽飛機用的頻道,但沒有接收站報告過有關訊息。
當時天氣穩定,沒有出現足以引致飛機結構損毀的大氣幹擾,也沒有雷暴。
報告認為航機沒有偏離航道,因為根據百慕大發出的方向飛行,若有順風之助,航機應會到達離目的地三十公裏範圍:
以當時的能見度,該飛機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找不到目的地。
引擎問題亦被排除,因為以當時的航程和沒有額外燃料的重量所累,即使四個引擎壞掉壹個甚至兩個,飛機亦可能可以安全飛行。而報告認為飛機在兩小時內壞掉三個引擎近乎荒謬。
在大量證據(或缺乏證據)之下,調查小組講述“星虎”失蹤事件甚有技巧:
在報告的結尾,這次遇上的問題,實在是進行調查工作以來最令人困惑者。由於完全沒有任何關於“星虎”事件的性質或成因的可靠證據,法庭目前只能提出壹些假設,當中沒有任何壹個能談得上“很可能”,在涉及人與機械的操作中,有兩個性質大異的元素;其壹是人這個不可預計的因素,我們對此未完全明白;另壹個是根據十分不同的定律運作的機械因素。在兩個元素互相作用時,兩方面可能各自或同時出現問題。或者外來的原因亦可能使人或機械不能應付。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到底今次事故中發生過什麽事,而“星虎”的命運只有繼續成為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