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無題》詩
李商隱
之壹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薰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壹萬重。
之二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花爭發,壹寸相思壹寸灰。
註釋
劉郎,相傳東漢明帝永平五年劉晨、阮肇入山采藥,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還,後人以此典喻艷遇。
蓬山,即蓬萊山,泛指仙境。
韓壽,晉人,司空賈充的僚屬,充每在家聚會,賈女從窗格中偷窺,見其貌美而愛之,與私通,充發覺後乃以妻壽。
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賦·序》:“黃初三年,作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植過洛水時,忽見壹女子來,贈所用枕。宓妃,傳說中伏羲氏之女。
無題
之三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壹點通。
隔坐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李商隱的“無題詩”大多隱約、朦朧,表現含蓄、委婉,因此具有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對李商隱“無題詩”的評析也眾說紛紜。比如這首“無題詩”,有人認為是政治詩,也有人認為是愛情詩。
以第三首為例。詩的首句中“昨夜”二字的連續出現兩次,提示詩人是在今天回想往事,“昨夜”二字的情感含量大,說明詩人的記憶刻骨銘心。“星辰”與“風”,“畫樓”與“桂堂”,暗示了詩人所經歷的幸福時光和生活情景。
第二聯表現對愛情的體驗與理解。彩鳳比翼雙飛,是美滿愛情生活的象征;犀牛角的中央有紋理貫通兩端,故又稱通犀,詩人以此比喻雙方情感的相通,展現心靈的感應和情意的契合,雖然二人各在壹方,但心卻是息息相通,這二句詩中所包含的深厚的底蘊,使後人賦予了它更多的哲理意味和人生內涵。
第三聯中寫到的送鉤、射覆都是古代酒宴上的遊戲,類似猜謎。二句以極華麗的語言描述了熱烈歡快、酒暖燈紅的場面。
然而,正當詩人沈浸於對昨夜良辰美景的回憶時,遠處傳來了陣陣鼓聲,天要亮了,詩人又該上朝了。“應官”也就是應付官差,包含著無可奈何、百無聊賴的心境。“蓬”是壹種很小很輕的草,隨風四處飄轉,所以,在古代詩歌中,常以它來比喻飄零的生活,李商隱在這裏也通過這壹意象揭示了自己的人生境況。
李商隱是晚唐時期最傑出的詩人,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他的悲苦命運和人生際遇,也通過他的詩作反映出來。他的詩含蓄朦朧,俊秀淒絕,意境深廣,是繼李白杜甫之後唐代詩歌史上壹個新的高峰。
無題詩是李商隱獨創的抒情詩體。除了李商隱詩集中標明無題的十幾首詩之外,還有些以首兩字或句中兩字為題的,以及雖有題但實則無題的,壹般也歸入無題詩壹類。這些詩構思細致,深情委婉,音律和諧,引起了很多人的深切***鳴,而且壹直也是研究者熱衷的內容。但是它們大多綺麗莫測,撲朔迷離,難於把握。《文心雕龍·隱秀》雲:“隱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獨拔也。隱以復意為工,秀以卓絕為巧。”隱指的是篇中有言外之意,秀指的是語言獨拔俊秀。這些特點在李商隱的無題詩中都很明顯地表現了出來。
無題詩中很有代表性的是《錦瑟》壹篇。
錦瑟無端五十弦,壹弦壹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中間兩句采用典故,引入種種意象,大大豐富了詩的內涵和韻味。後人對此詩的解讀頗多。有以錦瑟為令狐楚家青衣的情詩說,有以中間兩聯為適、怨、清、和四曲的詠瑟說,有睹物思人悼念王氏的悼亡說,等等,眾說紛紜。其實對於我們而言,即使完全清楚詩中的典故,明白字句的所指,也並不是完全理解了這首詩。即使它確實是悼亡所作,卻也已經和詩人的其他感情融合在壹起了,這其中有華年的感慨,有追憶的惘然。我們讀這首詩所感受到的,也許並不是作者的原意,但是我們覺得它是美的,給了我們情感上的觸動和思想上的啟發,這才是最重要的。我最初讀到的,只有“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壹句,雖然並不能從文字上完全理解,但它帶給我了壹種獨特的感受,再和我自己的經歷和體味結合在壹起,就可以產生對過往情感的思考。後來讀“壹弦壹柱思華年”,又有了對華年易逝的感嘆。這兩聯寫得俊秀,寫得美,容易懂,而中間兩聯則顯得生疏壹些,但是更含蓄更有意味。這就體現了隱章和秀句的結合,顯得壹唱三嘆,意味深長。王蒙在《混沌的心靈場——談李商隱無題詩的結構》中提出,如果把李商隱詩中較平易的首聯和尾聯連起來,棄其腰而取其首尾,刪繁就簡,則所寫為何就會明白許多。依照這種方法,我們讀詩時候也要從情感和意象的角度出發,才能在跳躍的結構中更好地體會其中的妙處。
另壹首詩相見時難別亦難直接標明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這首詩主要是書寫與女冠宋華陽的戀情的。蓬山、青鳥是與道觀相關的意象,其他無題詩中的紫府、瓊臺、碧城都與此類似。這類女冠詩在李商隱的無題詩中占了很大部分,類似的還有《無題》(白道縈回入暮霞)、《碧城三首》、《壹片》(壹片飛煙隔九枝)、《無題》(紫府仙人號寶燈)等等。由於是與女冠的戀情有關,所以多寫得朦朧婉曲,並且隱去了題目。這也可以作為我們判斷和理解無題詩的壹把鑰匙,作者為了寫自己不願言明的生活遭遇或思想感情,所以采用了這種曲折隱晦的手法。這首詩可以單作為愛情詩來看。首聯化用曹丕《燕歌行》中的詩句“別日何易會日難”,連用兩個難字,顯得回環往復,深情曲折。頷聯塑造的春蠶和紅燭的意向,將情思的纏綿和分離的苦楚推到極致,更是成為富有哲理的全篇秀句。整首詩反映了對愛情的精純的體味。
《無題兩首》(鳳尾香羅薄幾重)是兩首戀情詩。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待好風。
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元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鳳尾”壹首首聯寫所思之女子,“香”、“縫”解為“相”“逢”也未嘗不可。頸聯以“金燼暗”和“石榴紅”來隱喻燈滅和春盡,寫得曲折了些,但是寫得含蓄,寫的美,將無望的惆悵之情藝術地刻畫出來了,這是隱章的妙處。尾聯以西南好風代所思女子,寫得很優美。
“重幃”壹首寫盡重幃深處,清宵甚長,風波相淩,月露無情。尾聯以相思無益自解,惆悵之中癡情難了,寫得壹字壹淚,感人至深。
《無題四首》含七律二首、五律壹首、七古壹首,次章(颯颯東風細雨來)寫深鎖幽閨的女子對愛情的熾烈追求和失望時的痛苦。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花爭發,壹寸相思壹寸灰。
首聯初看似是平淡的寫景,實則是寓情於景。細雨輕雷,將淒迷之景和惆悵之情融為壹體,紀曉嵐評價此句為“妙有遠神,不可理解而可以意喻”。頷聯寫女子所處隔絕寂寞之境。頸聯承前而起興,引用韓壽、曹植的典故。尾聯則是寫寸心灰盡,徒思無益,兩個壹寸更是把不能量度的相思和失望寫得真真切切,讓人讀了很受振動。詩中百轉千回的失望和難以泯滅的春心感人至深。
《無題》(照梁初有情)是壹篇清新自然的描寫愛情相思的五言律詩。
照梁初有情,出水舊知名。
裙衩芙蓉小,釵茸翡翠輕。
錦長書鄭重,眉細恨分明。
莫近彈棋局,中心最不平。
首句寫所戀女子之美如巫山神女、出水芙蓉,頷聯進而描寫女子的嬌艷動人的外貌,通過衣著服飾的清新可人而襯托女子之美。頸聯寫盼歸的情態,給人人物以生命和靈性,使所詠之人真的活了起來。如果把末聯理解為時局不平,猶如棋局,則顯得有些牽強,與整首詩的意趣也不相合。而參照《柳枝五首》其二“玉作談棋局,中心亦不平”,解釋為如柳枝壹樣的女子蕩漾難平暗自嗟怨的心態則更適合些。
另壹首五律的主旨則更難解些。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
這首詩寫得是少女之事,所以自然可以解作戀情詩。而有人以李商隱少年的經歷進行比照,認為詩中女子為作者自況,從而推斷為有寄托之意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同壹首詩,表面看和解開看就是完全相異的兩個內容,這在李商隱的其他無題詩中還有不少例證,甚至但凡寫愛情愁苦的詩,都可以從某種程度上和作者自身的經歷聯系起來。李商隱身處晚唐,又陷於牛李黨爭中,抱負難酬,才華不得施展,郁郁不得誌。他的身世和際遇,以及人生的感悟,也自然會滲透到他的感情中去。他的無題詩多以戀情為主題,又多是朦朧婉曲的,從知人論事的角度來看,將其中的壹些理解為所寄寓也是可以的。
縱觀李商隱的無題詩,多是朦朧的印象,貫穿其中的是纏綿的情感,不同的人讀了,所能理解的程度有差別,所能感受的內涵也不盡相同。但無論是其中的隱篇還是秀句,都帶給我們美的體驗,這也正是值得我們玩味和借鑒的地方。正如梁啟超先生在《中國韻文內所表現的情感》中說:“義山的《錦瑟》、《碧城》、《聖女祠》等詩,講的什麽事,我理會不著。……但我覺得他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壹種新鮮的愉快。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們若還承認美的價值,對於此種文字,便不容輕輕抹煞。”對於壹般讀詩的人而言,這樣已經足夠了。相對於前人繁多的評論和解釋,詩所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內心的感受和***鳴。
李商隱自謂“雖有涉於篇什,實不接於風流”,如果對他的無題詩不求甚解,只看作泛泛而談的艷情詩,本來倒也好理解壹些。可是,作者雖未必然,讀者未必不然。後來說詩的人,總是能找出詩中的本事來,不僅是確有寄托,而且是確有其事。
比如李商隱《無題四首》,或曰是入茂元幕府時感嘆之作。或曰是希望令狐绹推薦他入翰林院,向绹陳情而作。且如“蠟照”、“賈氏”、“樓響”等聯,均似實賦其事。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壹萬重。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花爭發,壹寸相思壹寸灰。
含情春晼晚,暫見夜闌幹。
樓響將登怯,簾烘欲過難。
多羞釵上燕,真愧鏡中鸞。
歸去橫塘曉,華星送寶鞍。
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岸。
東家老女嫁不售,白日當天三月半。
溧陽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後同墻看。
歸來展轉到五更,梁間燕子聞長嘆。
張采田曰:首章紀令狐來謁,匆匆竟去之事。次章盼其重來。三章紀往見令狐,亦匆匆壹面,不容陳情之慨。四章紀歸來輾轉思憶之情。
壹章程夢星箋註曰:起句言來居幕府,曾是何官;已去秘書,竟絕蹤跡。次句言幕中供職之勤,夜則月斜,曉則鐘動。三句言自別蘭臺,夢中豈無涕泣,無奈其無可訴語。四句言自掌書記,未免受人促迫,往往不待其墨濃。五六又追憶秘書省之情事:宿值紫禁,親見翡翠金屏;身近禦爐,香度芙蓉繡帶,何其樂也!七八謂今則君門萬裏,比之漢武求仙,雖未得至蓬山,猶邀王母之降;若己甫授秘書省,竟未得入,是則較蓬山之遠更為過矣。
二章有“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本從諧音,只說的“相思”二字。而徐德泓箋評曰:是以私謁侯門者,如嚙鎖而入;暗相援引者,似牽絲而汲也。
愛情的失意與仕途的失意,本也有相似之處,在吟詠失意愛情時融入政治上失意之感,也有可能。蓬山重隔之恨,可望莫及之嘆,或亦寓焉。但是此種寄托,只能在於形象之聯想,而在字句間比附索隱,卻是走火入魔了。在我看來,這些詩裏面所謂的“本事”,全是後人讀出來的,我寧信其無!孔子曰: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此之謂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