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翻譯
譯文:然而官吏百姓還是懷疑他們(是因為)經受不住(審訊之苦)而自己承認強加給他們的罪名。
全部答案及分析
2008年湖南高考語文試題詳解
壹、語言知識及運用(15分,每小題3分)
l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壹組是
A.頷聯hàn 思忖cǔn 悄聲qiāo 物阜民安fù
B摒棄bìng 咋舌zé 泠然lěng 傾箱倒篋qiè
C沈浸jìn 躋身jī 撰寫zhuàn 大筆如椽yuán
D寬宥yòu 車輛liàng 倉廩lǐn 憑欄騁目Chěng
答案 D A 悄聲qiǎo B摒棄bǐng 泠然líng C 大筆如椽chuán
2下列句子中有錯別字的壹句是
A.聚沙成塔,集掖成裘,只有鍥而不舍地學習,才能積累全面豐富的知識。
B鄉村風光,甚覺宜人,野外景致,殊有情趣,遠近樹木參天,蔚為大觀。
C他的散文和小說富有詩情畫意,也不乏扣人心弦之筆和感人肺腑之言。
D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裏聽到帶有濃郁山野情調的中國民歌,感到別有風味。
答案A 集腋成裘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壹句是
A.教育是打開個人智慧之門的金鑰匙,也是改變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鋪路石,更是人類文明傳續的不竭動力。
B草原上,帳篷像蘑菇壹樣四處散落,帳篷前篝火點點,軍馬安閑地吃著夜草,隱隱的鼾聲在大地上沈浮。
C千百年來,湘江培育著兩岸的鄉村和城市,湘江之水不僅流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蕩漾在他們的夢境中。
D樹立大國風範,涵養大國心態,讓世界看到中國的開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國人民的團結、理性和智慧。
答案 C培育:培養幼小生物,使其發育成長,培育良種;使某種感情得到發展,培育友誼;培養教育。
培育新人
B本指在水面上出沒,比喻盛衰、消長,也指隨波逐流,與道沈浮俯仰。(《淮南子?原道訓》) 與世沈浮
涵養:修養,很有涵養; 滋潤養育 用造林來涵養水源
4下列各句中有語病的壹句是
A.超越種族、信仰、社會制度的差異,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促進和平、友誼與團結,在尊重世界多樣性的基礎上實現人類和諧發展,已成為奧林匹克精神的深刻內涵。
B文藝復興揭開了歐洲騰飛的序幕,工業革命拉大了歐洲與中國的距離,當火車在歐洲大地高歌猛進的時候,中國的遼闊土地上,木制獨輪車還在吱吱呀呀地唱著千年的淒涼。
C風雲變幻的20世紀已經過去,那些為中國的命運吶喊的詩界前輩也已經走遠,在新的世紀,面對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我們應該如何撥開喧囂的迷霧,高揚起前輩詩人使命意識的旗幟?
D我國的文化遺產是我們民族悠久歷史的證明,是我們與祖先溝通的重要渠道,也是我們走向未來的堅實根基,我們應當永遠保持對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緬懷和感恩。
答案 D“我們應當永遠保持對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緬懷和感恩”,保持……緬懷和感恩。搭配不當
5下列各項中最適合填在橫線上的壹項是
每逢春節等中華傳統節日,“舞龍”都是壹個備受歡迎的節目。 。可以說,不論天涯海角,凡是華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龍”的身影。
A.中華兒女都是“龍的傳人”,中國人在海外被稱為唐人
B.“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中華兒女都是“龍的傳人”
C.“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中華兒女都是炎黃的子孫
D.中國人都是“龍的傳人”,中國皇帝都稱“真龍天子”
答案B本語段的話題是“龍”,這壹句應該是解說前壹句舞龍的原因,後壹句是解說龍的群眾基礎,所以答案為B
二、現代文(壹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閱讀(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為什麽我們容易區分上下,但卻不容易分辨左右,壹位哲人說過,“人,詩意地棲居於大地”,我們頭頂藍天,腳踩大地,這是區分上下的最為直觀方便的參照系。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右並無明顯的參照系。小時候,大人教我們: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兩只手的功能的不對稱,幫我們分辨了左右。可見,要區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賴於某種不對稱的基準。
人類能夠區別左右,奧秘就在於人類的左右大腦是不對稱的!動物的大腦是對稱的,因而動物不能區分左右。這壹設想最初由奧地利物理學家馬赫提出,如今已有實驗證明,馬赫的洞見是正確的。我們的右腦與直覺、情感有關,左腦與邏輯、語言有關。壹個簡單的測試就可以證明這壹點。給出這樣的問題:所有的猴於都會爬樹,豪豬是壹種猴子,豪豬會爬樹嗎?這是壹個三段論,大前提正確,但小前提卻是錯的。對於左側休克的病人來說,他的右腦仍然起作用,於是他回答:豪豬怎麽能爬樹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刺多得像壹只刺猬。但對於右側休克的病人采說,他的左腦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則全然不同:豪豬是壹種猴子,它當然會爬樹。這個測試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右腦與具體情景有關,因而右腦正常的病人能夠記得豪豬的模樣,它當然不是猴子;而左腦則與邏輯有關,因而左腦正常的病人能夠運用演繹邏輯來推理,但他卻不知道豪豬長什麽樣。日常生活中的我們,偶爾也會有這樣的體驗,壹時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詞,但卻能在大腦中生動地再現其具體模樣。這就是左右大腦分工的不同。人類正常的思維活動有賴於左右腦的合作,否則這個世界在我們眼中就會變得荒唐不堪。
人類生活在壹個近似對稱的世界之中,人體就呈明顯的兩側對稱。但這種對稱又不時會被打破,眾所周知,體內的器官分布就呈現某種不對稱,如心臟偏於左側,或許因為我們處處遭遇對稱,因而科學家對於自然規律的對稱性有壹種癡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卻是.在所有創造性的活動中,首先必須打破的恰恰是這種原始的對禰性。以哲學史上有名的“布裏丹的驢子”為例,當它置身於兩堆同等距離的幹草之間時,將難以在向左走與向右走之問做出抉擇。它置身於對稱性之中,若不打破這種對稱性,它就會被活活餓死。自然,現實中的驢子決不會餓死,由於某種細微差剮的影響,它會以不可預測的行動去打破這種邏輯上的對稱.
就此而言,隨著不對稱性而來的,就是創造和活力。以性別為例,基於雌雄相異的兩性生殖,為生命界帶來無窮的變異或活力。而人類的兩情相悅,更是生活而不是活著的見證。以時間為例,未來和過去的不對稱,才讓我們的生活始終都充滿希望。
(選自《科技導報》2008年第2期,有刪改。)
6本文談論的核心問題是
A.人類大腦的特征 B對稱性 C分辨左右的意義 D不對稱性
答案D“不對稱性”是次閱讀材料的中心話題。
7下列各項中,“豪豬爬樹”測試所直接證明的壹項是
A.人類能夠區別左右,奧秘就在於人類的左右大腦是不對稱的。
B我們人類的右腦與直覺、情感有關,左腦與邏輯、語言有關。
C左側休克的病人和右側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腦分工是不同的。
D人類正常的思維活動有賴於左右腦的合作,否則就荒唐不堪。
答案B 閱讀第2自然段可知。
8下列表述符臺原文意思的項是
A.文章第壹段明確指出:無論是區分上下還是區分左右,都依賴於打破對稱性,找到在功能上更直觀方便並且不對稱的參照系。
B動物不能區分左右,因為動物的大腦是對稱的。奧地利物理學家馬赫提出並通過實驗證明了這個結論,馬赫的洞見是正確的。
C科學家對於自然規律的對稱性有壹種癡迷,原因或許就在於人類生活在個近似對稱的世界之中.我們處處遭遇對稱。
D現實中的驢子即使身處兩堆同等距離的幹草之間也決不會餓死,因為它會憑借其大腦的不對稱性,打破邏輯上的對稱。
答案C A.文章第壹段明確指出的是:要區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賴於某種不對稱的基準。B原文為“這壹設想最初由奧地利物理學家馬赫提出,如今已有實驗證明,馬赫的洞見是正確的。” C原文為“自然,現實中的驢子決不會餓死,由於某種細微差剮的影響,它會以不可預測的行動去打破這種邏輯上的對稱.”
9根據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壹項是
A.左右大腦的不對稱是我們區別於動物特征之壹
B人類區別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教育的結果
C人類所有的創造和活力,都來源於所處世界的對稱性。
D我們之所以充滿希望,就是因為未來必定比過去美好。
答案A B原文已指出“人類能夠區別左右,奧秘就在於人類的左右大腦是不對稱的”跟教育沒有關系。C原文指出“就此而言,隨著不對稱性而來的,就是創造和活力。”推斷明顯不對。D不壹定,原文指出“未來和過去的不對稱,才讓我們的生活始終都充滿希望”。
三、文言文閱讀(21分,其中選擇韙每小題3分,翻譯題9分,簡答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O~14題。
(歐陽)公諱潁,字孝叔。成平三年,舉進士中第,初任峽州軍事判官,有能名,即州拜秘書省著作佐郎,知建寧縣。未半歲,峽路轉運使薛顏巡部至萬川,逐其守之不治者,以謂繼不治非尤善治者不能,因奏自建寧縣往代之。以治聞。由萬川相次九領州而治之,壹再至日鄂川。二辭不行: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最後嘉州,以老告,不行。實治七州,州大者繁廣,小者俗惡而奸,皆世指為難治者。其尤甚曰歙州,民習律令,性喜訟,家家自為簿書,凡聞人之陰私毫發,坐起語言,日時皆記之,有訟則取以證。其視入狴①牢就桎梏,猶冠帶偃簀②,恬如也。盜有殺其民董氏於市,三年捕不獲,府君至,則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盜夜入啟其藏者,有司百計捕之甚急,且又大購之,皆不獲,有司苦之。公曰勿捕與購,獨召富家二子,械付獄,鞫○3之。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諫。公堅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猶疑其不勝而自誣,及取其所盜某物於某所,皆是,然後歡曰:“公,神明也。”其治尤難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公剛果有氣,外嚴自明,不可犯,以是施於政,亦以是持其身。初,皇考侍郎為許日令,時丁晉公尚少,客其縣。皇考識之,曰貴人也,使與之遊,待之極厚。及公佐峽川,晉公薦之,遂拜著作。其後,晉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榮顯,而公屏不與之接。故其仕也,自著作佐郎、秘書丞、太常博士、尚書屯田、都官、職方三員外郎、郎中,皆以歲月考課,次第升,知萬、峽、鄂、歙、彭、嶽、閬、饒、嘉州,皆所當得.及晉公敗,士多不免,惟公不及。
明道二年,以老乞分司,有田荊南,遂歸焉。以景佑元年正月二十六日終於家,年七十有三。
(選自《歐陽修全集》,中華書局2001年版,有刪節。)
註①狴(bì) :監獄.。②簀(zé):竹席:。○3鞠(jū):審訊。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
A.皆世指為難治者 指:指稱,稱
B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 素:壹向,平素
C公堅不回 回:返回
D亦以是持其身 持:約束
答案C 公堅不回 回:反悔
1l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壹組是
A.因奏自建寧縣往代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
B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C又富家有盜夜入啟其藏者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
D使與之遊,待之極厚
有誌與力,而又不隨以怠
答案C 代詞,他們的A前壹個為:所以。後壹個為:趁機B。前壹個為:因。後為壹個為:用。D前壹個為:隨,介詞。後壹個為:和,連詞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壹項是
A.薛顏之所以推薦歐陽潁自建寧縣往萬州代職,是因為他認為萬州難治理,需任用非常善於治理的人的緣故。
B歙州民風不正,人們好打官司,不畏牢獄。入獄之時,尚穿戴整齊,且自帶涼席,以便在牢中國得安然舒適。
C歐陽潁認為富家失盜是富家二子所為,將其抓獲,嚴加審問,二子供認不諱,後又起獲了贓物,百姓嘆服。
D歐陽潁初任峽州軍事判官,有才幹,經丁晉公推薦拜著作佐郎,其後多次任知州之職,景祜元年在家去世。
答案B 不能說“民風不正”,原文無此意。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每小題3分)
(1)且又人購之.皆不獲,有司苦之。
譯文:並且又大力懸賞(緝捕)盜賊,都不能捕獲,主管官吏對這件事情感苦惱。
(2)然吏民猶疑其不勝而自誣。
譯文:然而官吏百姓還是懷疑他們(是因為)經受不住(審訊之苦)而自己承認強加給他們的罪名。
(3)其治尤難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譯文:他治理最難治理的地方(都像)這樣,那些容易的(就)可以知道了。
14文中說“及晉公敗,士多不免,惟公不及”,請根據文意,說明“惟公不及”的原因。
答:(1)歐陽潁品行端正,持身謹嚴。(2)丁晉公居高位時,歐陽潁有意同他保持距離。(3)歐陽潁靠自己的能力和政績升遷,不是靠晉公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