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家族的來歷有哪些
徐姓起源參考之壹
徐源出於嬴姓。
夏朝時,嬴姓祖先伯益的兒子若木被封在徐(今江蘇泗洪縣及安徽泗縣壹帶)。
徐國歷經夏、商、周,傳至西周穆王時,有國君叫偃。
徐君偃以仁義著稱,深得百姓擁戴。
有壹次在疏導河道時徐君偃挖出了壹副紅色的弓箭,他認為這是天賜的祥瑞,就起了代周為天子的野心。
周圍的壹些諸侯聽說此事後,也紛紛趕來歸附徐君偃。
徐君偃於是改稱徐偃王,率領擁護他的三十六國諸侯,起兵反周。
此時周穆王正在昆侖山西王母那兒做客,得到消息後,立即讓造父駕車返回鎬京(參見趙姓),發兵討伐徐偃王。
眼看壹場血戰就要發生,徐偃王不忍讓生靈塗炭,於是立即收兵,棄國出走,躲進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壹帶的深山之中,結果徐國軍隊被打敗。
後來周穆王了解到徐偃王在當地很得人心,就又封他的兒子宗為徐子,由徐子繼續管理徐國。
宗傳位至十壹世孫章禹時,徐國被吳國滅掉,徐國國君的子孫稱為徐氏。
徐福,也作徐市,秦朝著名方士,瑯琊(今山東膠南南)人。
他為迎合秦始皇迷信長生的心理,向秦始皇上書說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萊、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裏,希望能帶領童男童女前往求仙。
秦始皇答應了。
徐福便挑選童男童女幾千人,乘船入海,結果壹去不返。
相傳徐福後來成為日本的神武天皇。
徐姓起源參考之二
在浙江省蘭溪市生活著很多徐姓後人,僅在蘭溪市章林村壹個村就有1200多人姓徐。
這個村的徐姓人家還保存著自己的家譜。
在蘭溪市的姓氏研究專家胡汝明先生的帶領下,我們《天涯***此時》攝制組來到章林村,在村民徐壽泉家看到了他們世代保存下來的徐氏宗譜。
蘭溪當地的姓氏研究專家胡汝明先生對這些家譜進行過深入的研究。
浙江省蘭溪市姓氏研究專家胡汝明說:“徐姓呢,它是春秋時有壹個徐國。
這個徐國的壹個國王叫徐偃王。
他的子孫呢,根據郭沫若先生的考證,浙江應該是徐土,就是徐國的土地。
這裏呢都是徐偃王的後代。
那麽徐偃王是怎麽能夠到了這裏呢?因為那個時候,另壹個國家(楚國)要消滅它。
徐偃王他心裏不願讓老百姓犧牲,所以把許多人首先遷移到龍遊,然後繁衍到這裏的。
那麽作為整個浙江來說呢,在之江旁邊,就是我們錢塘江,徐偃王的廟有30多個,來紀念他們的先祖。”
徐國被楚國滅亡之後,原來的徐國百姓便以徐為姓,這就是徐姓的開始。
以後徐姓子孫四處遷移,逐漸遍及海內外。
歷史上的徐姓名人很多。
如秦朝時的徐福,據說他向秦始皇上書,說海中有神仙,請得數千童男童女,乘船入海,但壹去不返。
三國時的徐庶,他因向劉備舉薦諸葛亮及孝順母親而著稱。
明朝開國大將徐達。
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
在臺灣,有1895年率領臺灣義軍抗日的徐驤。
徐姓的現代名人有徐向前、徐誌摩、徐悲鴻等等。
在蘭溪章林村保存的徐氏家譜中,還記載著壹位與臺灣有著密切關系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徐林。
浙江省蘭溪市姓氏研究專家胡汝明說:“徐林呢,他是當初臺灣府,屬於福建省管轄的,他是在臺灣府當同知。
同知就是府太爺的助手,是第二把手,跟第二把手壹樣的。
那麽他管的工作呢就是管海防,管捕盜。
雍正十三年,因為他的工作對臺灣人民有很多貢獻,(朝廷)給他壹個表彰,獎勵中間有幾句話很關鍵的。
躬恪慎,蒞事精勤。
分雙旌五馬之榮,襄六典九條之治。
就是既按法制,又為人民服務。
所以這樣呢為臺灣的人民作出貢獻。”
除了徐林之外,清朝還有不少徐姓人家從福建、廣東壹帶遷入臺灣。
因此,徐姓也成了臺灣的大姓之壹。
胡汝明說:“根據家譜來看呢,徐林到那裏以後就再沒回來,沒有回來。
從這壹點上看呢,他的後人現在還在臺灣。”
胡汝明還介紹說:“徐姓應該說在臺灣也是個大姓。
我認為恐怕總數在20萬以內。
徐氏也有徐氏大宗祠在臺灣。
徐壽泉家保存家譜,是因為他們家壹直是這支徐姓的長子長孫。
這些徐姓家譜雖然已經有些破損,但是根據習俗,這些家譜是不能隨便拿出家門的。
章林村人說,他們希望臺灣的徐氏後人與他們聯系,***續家譜。”
徐姓起源參考之三
徐姓是當今中國第十壹大姓,在臺灣排名第二十。
徐姓出自嬴姓,於黃姓同源,都是東夷部落首領伯益的後代。
伯益因為幫助禹治水有功,被舜賜為嬴姓。
伯益的兒子若木,在夏朝時被封在壹個叫徐的地方,建立了徐國。
徐國經歷了夏朝,商朝和周朝,傳了三十二代,到西周穆王的時候,徐國君主徐偃王,以仁義著稱。
有壹次,徐偃王在疏導河道的時候,挖出了壹副紅色的弓箭,並以為是上天給他的暗示,要他取代周穆王成為天子,於是就率領周圍的三十六個諸侯,壹起起兵,進攻周朝。
戰爭開始後,生靈塗碳。
徐偃王因為不忍心讓老百姓受苦,就收兵棄國,跑到彭城壹帶隱居了。
周穆王因為知道徐偃王在當地很得民心,就又封他的子孫為徐子,繼續管理徐國。
直到公元前五壹二年,被吳國所滅。
亡國後,原來徐國的百姓就以徐為姓,這也就是徐姓的由來。
徐姓早期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和江西壹帶。
到三國和南北朝時期,由於戰亂,徐姓又向四周遷徙,分布到河南,山西,河北,湖北等地,到唐朝,徐姓開始進入福建,元代時,又有徐姓遷居廣東,並在明代時,進入臺灣。
徐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泗洪,徐州,瑯邪,河東,由拳,隴西,東陽,高平,長城,濮陽,於潛,新豐,柳城,範陽,南昌,龍丘,會稽,紹興,東莞等。
譜系信息:我現有壹部自安真公開始的徐姓家譜。
我現有壹部〈東海明恕堂〉的徐氏族譜。
本人系山東棲霞大莊頭徐家村人,全村皆為徐氏居民。
徐吉澤:甘肅民勤人,民勤二中物理教研組組長。
徐哲:徐吉澤之子,紅英小學學前班班長兼學習委員。
徐君潁:廣東三水,全村皆為徐氏後人。
浙江金華下金山村徐氏是從浙江武義遷入,在這之前盼告!
本人現存宗譜序文如下:徐氏族譜序粵〔註:作語助,無義。
〕稽〔註:考證,考核。
〕伯益之子若木,受封徐土,歷虞〔註:虞,古國名。
上古時代,舜所建。
〕夏商周之久,子孫以國為姓。
自晉宋以迄隋唐,東海瑯邪〔註:邪,音牙。
東海,古治名,今郯城。
瑯邪,今臨沂。
〕之間,多有聞人〔註:聞人,有名聲的人。
〕,古稱望族〔註:望族,有聲望的大家族。
〕焉。
予〔註:我。
〕此壹枝,居小太平村者,不知始於何年。
因明末兵〔註:原文無“兵”。
〕燹〔註:音險,意為野火,特指戰火。
〕,家譜毀滅,遠祖字諱已不可考。
聞之故老來自沂城南鄉後蘆塘〔註:據族人徐敏生講,後蘆塘在今蒼山。
〕,亦莫知所自出也。
今據所知,自始祖諱堂者至予六世,以下又有三輩來,晜礽〔杜靖註:晜即“昆”,兄弟們。
礽音仍,自身以下第八世孫,泛指子孫。
〕雲〔註:語氣助詞,無意義。
〕族姓繁衍。
有分居於沙嶺村、西張村者,又有散居於沂水縣者。
其不讀書之子孫,雖祖考字諱尚有不知,況遠祖乎!若再數傳,而後愈遠愈疏,恐視同族如路人矣。
夫循流必溯其源,按本可數其支。
予蒙祖先德蔭〔註:蔭,音印,動詞,庇蔭。
〕,讀書遊泮〔註:泮,泮官,古代學官。
〕,稍知此義。
今年近半百,漸有衰頹,特糾合同族,從父兄率子孫,於壹陽初復〔杜靖註:“壹陽初復”相當於“壹元復始”,指春節。
〕之時,行報本追遠之禮〔杜靖註:“報本追遠”指懷念祖先,追根溯源。
〕,按支派次,譜系井然,俾〔註:動詞,使。
〕後世子孫見之,知壹本則想親睦,思創葉〔杜靖註:“葉”通“業”。
〕則戒淫逸,務讀力耕,期不墜〔註:動詞,失。
〕家聲雲爾。
裔孫府學廩生〔杜靖註:指享受壹定津貼在府學習準備參加舉人考試的秀才。
〕秉恭頓首序於乾隆二十五年〔註:公元1760年。
〕十壹月望〔註:望,陰歷十五左右。
〕長至〔張國偉註:冬至。
〕節 徐氏族譜後序族之有譜舊〔註:舊,長久。
〕矣!原〔註:動詞,推求,推究。
〕其義將以昭世系,誌〔註:標記。
〕尊卑,懼其掩〔註:掩,遮蓋,意為失沒。
〕也,恐其紊也,固〔註:副詞,本來,原來。
〕也,而不第〔註:第,副詞,僅僅。
〕此也。
當〔註:應當。
〕見同室聚首,繞膝承顏〔註:幸得見面。
〕,盤〔註:遊樂。
〕匜〔註:音沂,古代盛酒器具。
〕塤〔註:音熏,古代吹奏樂器。
〕篪〔註:音池,古代竹管樂器,像笛子,有八孔。
〕,藹怡太和〔杜靖註:“靄”和藹,“怡”快樂。
指壹家人幸福和睦。
〕之氣未泯也。
未幾,釜〔註:音府,古代炊器。
〕甑〔註:音贈,古代蒸食炊器。
〕析〔註:即分家。
〕,爨〔註:音竄,即竈,指分鍋吃飯。
〕簞〔註:音單,圓形有蓋的竹制盛器,用以盛食物。
〕釁〔杜靖及張國偉註:起矛盾。
以上六字,意為分家。
〕,始而楚越,繼而參商〔註:參商,參星與商星,二星彼此出沒,互不相見。
比喻人處兩地互不相見或互不和睦。
〕,漸至薄物細,故蠅蟻爭及毫發,私忿小嫌雀鼠興於骨肉者有之。
聖人雲,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更安望其敦故舊,睦鄰裏,為壹鄉之善士哉?族而有此,吾知在天之靈,當有顧而愀〔註:音巧,憂愁,淒愴。
〕然者,雖椎〔杜靖註:音垂,椎,炳細身粗的大木棒,此為動詞,意為敲,擊。
〕牛而祭,其吐之矣。
噫!根固枝榮,源竭流滯,和氣兆祥,乖〔註:疑缺忤字。
〕致戾,乃愚者不察,猶或侈談青〔註:青,指青於藍。
〕焉。
妄希眠牛,某墓宜丁,某阡宜財,有是理乎?容〔註:副詞,豈,哪。
〕可冀乎?章自七世祖登甲,由小太平徙居西張村,迄今又九世矣。
未審〔註:審,動詞,祥知,明晰。
〕西張族中亦有若是者否?每竊竊〔註:副詞,謙詞,私下,私自。
〕然懼之,未敢為外人道也。
是歲,吾族有續譜之舉,旦公定續列,年未成丁者概不登譜,俟〔註:動詞,等待。
〕後隨時收入,以昭慎重。
余俱照前譜增修,不日告竣。
諸祖以序命,章伏念徐氏族譜前廩生秉恭祖,序之者綦詳,奚慎更贅〔註:音墜,多余。
〕。
然義不容辭,責無可貸,謹不揣固陋,略弁〔註:音變,弁言,前言,序語。
〕數語,非敢雲示勸懲也,庶幾吾族睹斯譜者抗懷〔杜靖註:抗懷,感懷。
〕。
高曾屈指,雲礽〔註:指子孫,礽音仍。
〕因〔杜靖註:續。
〕之,穆然深思,悠然意遠,身從何來,家從何起,溯厥〔註:厥,代詞,相當於“其”。
〕初,原壹室耳,推〔註:動詞,推究。
〕改〔註:副詞,重,再。
〕自〔註:副詞,自然。
〕只〔註:只,副詞,不過,僅僅。
〕壹體耳。
每逢露濡霜肅之辰〔杜靖註:指民間春秋二祭之時。
〕,益觸木本水源之墓,度〔註:音奪,推測,估量。
〕必有考〔杜靖註:通“孝”。
〕悌〔註:敬重兄長。
引申為順從長上。
〕之心油然生。
天良之動不可己者,間或質美未學,狃〔註:音紐,習以為常。
〕於鄙俗俚言相示,亦將有以激其性真,返〔註:意為更換。
〕其積習。
斯數語者,未必非敦親睦族之壹助焉,則幸甚。
至異日,年愈繁,或者上邀天貺,下叨祖蔭,祥征螽斯〔註:音中,螽斯,昆蟲名,吃農作物。
古代用作祝頌子孫眾多之辭。
〕之繩繩〔註:繩繩,戒慎的樣子。
〕,慶延瓜瓞〔註:瓜瓞,大者為瓜,小者為瓞。
典出《詩經》,有’綿綿瓜瓞’之說。
〕之綿綿,壹續再續,以及無窮。
後之人當更有任其責者,非章之所敢之矣。
裔孫由廩貢〔註:廩貢,即貢生。
〕即選訓導獻章頓首撰同治十二年〔註:公元1873年。
〕歲次癸酉村月上浣〔註:上浣,上旬。
〕谷旦〔杜靖註:即良辰。
〕 徐氏族譜詩七言十韻 徐氏原籍屬淮安,太平又自蘆塘遷。
始祖諱堂初擇裏,東郡東魯兩支傳。
長支壹子丁漸少,二支綿綿四派延。
昆玉鴻名從景起,景元景註①榮芳環聯。
守達成排原並列,達成第後守兄先。
惟有五世皆單字,繼此秉甲互異焉。
登甲南徙西張村,德希澤鵬清獻連。
希輩永康鵬汝獻,行峰麟次註②均改添。
寶男之下復家孫,尊卑次序俱井然。
上下統計十四代,他日重續又何年。
獻章記希遊參修裔孫寶賢敬書
註①:“景元景榮芳環聯”壹句,少第二個景字,本人添。
註②:“行峰麟次均改添”壹句,本人妄加次字。
徐氏族譜又序
徐氏之始大公諱明輔,公原籍長安五陵人,秦始皇封為東海邊郡〔據徐敏生註:東海郡,今山東、江蘇交界處,郡府在現郯城縣,現仍存有豹公墩壹處,傳為徐姓發源地。
〕長史(二世)。
楚漢爭峰,吾祖即罷官來回避秦亂,隱居海東雲臺山西坡徐家太平〔註:未名將太平改為大。
〕村(俗說當路),老守田園,修立宗譜,供奉雲臺,子孫世守,歷代保存。
至大宋末年,皇帝昺〔註:音丙,宋朝末代皇帝,公元1278-1279年。
〕世亂,四十七世孫諱善堂公授任山西大同府,將譜帶至衙內,敬奉樓上。
斯時,盜賊蜂起,將城攻陷,善堂公僅逃家屬而已,不暇〔註:音霞,舊讀蝦。
〕他顧,因而譜被火焚失。
先世名諱無可考證,後人修譜無法,大家公議立善堂公為宗。
家之始祖善堂公生子壹人,名從聖公。
公又生子二人,長子元文,次子元武公。
元文公生子三人,長子仁龍,次子義龍,三子禮龍(即遷山東諸城縣鳳敦之始祖也),改名單字聚字,復初公是也。
元武公生三人,長子智龍,次子信龍,三子惠龍。
仁龍公生三人,長子寶公,次子寬公,三子官公。
義龍公生子二人,長子寓公,次子寅公(即遷山東莒南縣徐家嶺村之始祖)。
智龍生子壹人宣公。
惠龍公生子壹人?〔註:查無此字,自造〕公。
兄弟父子叔侄十三人,均在大明洪武二年〔註:公元1369年。
〕遭洪軍趕散之難。
公等逃到壹棵大樹下,計畫〔註:謀劃。
〕分散而逃,以免同伴被害。
公等議定後會以何作憑,及後人敘過知系近支嫡派。
公等仰面而嘆分難之苦,不知後會何時,見樹上有喜鵲巢壹個,公等見景生情,均議定以喜鵲窩為計〔註:同記。
〕,並囑後世知,系由喜〔註:“喜”字,未名添加。
〕鵲窩而來者即〔註:“即”字,未名添加。
〕是近支嫡派也。
再敘洪軍趕散之由。
有宗人徐壽輝率部占據東海郡。
朱元璋在皇覺寺出家後〔註:“後”字,未名添加。
〕,不當僧人,離寺招集英雄據守壹方。
後又率部來投徐壽輝部,壹同義舉。
後因雙方意見不合,發生惡感,竟將朱元璋之軍全部改編,實欲害朱,以免後患。
朱先覺其不良,竟乃脫禍潛逃,後與郭子興、李文忠、徐達等,賴諸將用命,奪據金陵稱帝。
二年〔註: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
〕,政治達東海,帝旨下令徐壽輝率全部來降,輝恐帝記恨前仇,不敢來降,率部保守境土,堅持不降。
帝〔註:指朱元璋。
〕三令五申,奈輝勢不敵,即瓦解。
因此,郡民遭洪軍趕散之難(俗說洪軍〔註:洪軍,指朱元璋的部隊。
因明祖朱元璋開國國號洪武。
〕趕散即此之謂也)。
吾先祖同遭洪軍難,東西南北遷逃,各自圖安,世代年遠,支派繁衍。
失迷者更夥〔註:音火,即夥的繁體,意為多。
〕,雖嫡支近派視同路人。
壹脈失迷,真正可嘆!木有本水有源,何況人乎!
吾等有見及此,自民國十七年〔註:公元1928年。
〕春,約族人在贛榆縣城內治鑫弟宅內,開全族會議,重修宗譜,以免支派永遠。
經諸族人贊成,當推選徐氏修譜辦事處,正副主事,常務監視二人,調查員二人,財政股二人。
蒙委余任調查員之責,即赴各縣諸宗家處,調查世系行輩,敘清登冊。
年余,調查竣,***加入總譜者數縣。
復委余任編輯之責,錄書譜冊者五六人,計年余始完竣,即赴贛榆縣署前懷人書〔註:“書”字,未名添加。
〕局石印。
未半,因事變城陷,幸預計將譜稿運邑〔杜靖註:邑,指贛榆城。
〕北錢家疃村密存徐貞祜窖藏,幸無損失。
又擬定南北流壹大行,排行字五十個,字起系明輔祖六十七世孫。
排行字開列於後。
文明(德化)進大同,福國保安(天)泰。
雲風肇其光,慶新周萬代。
時賢廣濟美,循聲自英邁。
家在蘇魯興,孔繁壹世界。
懷祖念厚圖,群宗博以愛。
以上排行字系諸城參遊場六十六世士湘字次清任濮陽縣公安局長,余去信令撰此排行字,油印五本,郵局郵來,於首以俾永垂不迷。
凡我宗〔註:此處未名加家字。
〕堂號壹律東海堂中華民國三十四年〔註:公元1945年。
〕三月二十三日六十六世孫桐軒沐手敬書附註:徐家太平村清字輩系六十六世,獻字輩是六十七世,與文字輩同輩,依此即知稱呼了。
保徐太平村始祖原籍淮安,太平又自蘆塘復湖遷至此處。